她是叛逃我國的女科學家,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2022-03-10     千彥水

原標題:她是叛逃我國的女科學家,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黑格爾

1945年8月,此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未完全結束,忽然有一天,美國向日本的長崎、廣島兩座城市紛紛投擲了一顆原子彈。頃刻間,城市的高樓被摧毀,無數人忽然之間便灰飛煙滅,兩座城市以及日本整個國家,都陷入了無限的悲痛之中。

當然,除了受害方面的日本人陷入了痛苦,許多人都不知道,這也讓當時參與原子彈研製的美國女科學家瓊·辛頓感到自己犯下了莫大的罪惡,一種自責以及悲痛的心情完全將她裹挾。

瓊·辛頓出生於一個有名望的家庭,她的祖母是著名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再往上數,她的曾祖父是有名的數學家布爾。而瓊·辛頓也並未給自己的家族丟臉,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世界上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了。

之後,瓊·辛頓進入了大學學習,在大學期間,她對物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常常沉浸在天馬行空的物理世界,尤其對於核物理有著很強的好奇心與興趣。

1942年,美國軍隊開始實施曼哈頓計劃,也就是研製原子彈的工程。在這次工程中,幾乎匯聚了當時西方國家最為優秀的相關科學家,於是年輕的瓊·辛頓也就成了這項工程的一員。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瓊·辛頓作為一名女性,能夠在這場匯聚了頂尖人才的工程中占據一席之地,可見瓊·辛頓專業技能的高超。

當時的瓊·辛頓一心做實驗、研製原子彈,可是她並不知道她們製作出來的原子彈究竟會有何用途。直到1945年,美國向廣島、長崎兩座城市投放了原子彈,知道這一切的瓊·辛頓感覺自己是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之一,一時間,懊悔、罪惡與悲痛種種情感向瓊·辛頓襲來。倘若她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會帶來這樣的傷害,那麼她一定不會花費那麼多的時間與心血來研究它。

她猛然發現,自己只是曼哈頓計劃的一枚棋子,一個毀掉別的生命的武器。然而,這與她的認知、與她多年以來接觸到的教育是完全相背的。她以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當是造福人類,而非毀滅人類的,自此之後瓊·辛頓便決定不再參加任何的計劃。

之後,瓊·辛頓和許多的美國人一起,參與反核武器運動,她還利用自身的相關經歷與知識,力圖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

不久之後,瓊·辛頓開始與中國結緣。當時她的哥哥正在做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研究,瓊·辛頓常常聽到他談論中國,內容總是積極的、向上的。而她的未婚夫當時正是聯合國難民救濟總署的奶牛專家,更巧的是,他還曾經到過延安,並在此地生活過一段時間,因為被中國所感染,他決定賣掉自己的農場來到中國。

雖然在此之前,瓊·辛頓甚至從來沒怎麼關注過中國,可哥哥和未婚夫的態度讓她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並且萌生了來到中國的想法。

瓊·辛頓是個行動派,不久之後,她就放棄了自己的身份、名譽等一系列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跨越了山川湖海,和未婚夫雙雙來到了中國。後來,兩人在延安的一間小破屋內舉行了簡單的婚禮,雖然當時他們幾乎什麼也沒有,可他們相信,他們一定會為自己、為中國創造美好的未來。

來到中國之後,瓊·辛頓也有了一個中國的名字:寒春。不得不說,寒春這個名字讓人感覺充滿希望,像是在說寒春自己歷經內心的荒涼與嚴寒之後,終將迎來春天。同時,它也像是在表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必定會歷經寒冷,迎來春天。

來到中國之後,寒春開始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在延安成為了一個放牧者,放牛成了她的工作。之所以選擇放牛,一方面是因為丈夫的工作,另一方面, 她看著這個國家,看著這個國家的小孩,希望這些小孩都能夠喝到新鮮健康的牛奶。

從來到中國之後,寒春與丈夫將自己幾十年的大好光陰全部獻給了中國,從一個物理科學家到奶牛的飼養、研究員,寒春並不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她一直為自己能夠幫助那些落後地區的人們而感到驕傲。

寒春與丈夫精心飼養的奶牛不僅品質高,還很高產,最後他們還成為了三垣乳製品廠的供應商之一。

到了晚年的時候,雖然寒春夫婦在城裡有一套小房子,可他們卻不去居住,依舊守在農場裡,2004年,寒春成為了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在為中國奉獻了大半輩子後,她終於成為了中國的公民。

2010年,寒春在醫院逝世,一顆星星最終還是慢慢的隕落,只是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將永遠不會忘卻寒春與丈夫曾經為我們付出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fc72c6d12a149406dc8513a28c387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