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華之作——AFUL Performer5&8深度解析

原標題:升華之作——AFUL Performer5&8深度解析

連續兩年在成都展聽了AFUL這個品牌的各類產品,可以說Performer系列的兩款是我目前聽下來是我雙雙都很滿意的型號。在這裡我先表個態,如果你之前從來沒有了解過AFUL這個牌子,那麼我建議在入坑的時候直接選擇Performer5 or Performer8,價位有所不同、但是音色高度近似且並非就是貴的就一定適合你,所以這篇文章一次把兩個產品的聲音素質和個性表現闡釋清楚。

首先說說我對這個品牌的初印象,以及我對這個他們更改認知的轉折點。在第一次和AFUL品牌的工作人員交流的時候,一位姐姐很熱情地向我介紹他們的研發能力、創新技術、以及和中科院的種種關係,但我當時對於他們的成品表現倒不算滿意。作為發燒友來說,我認為這個群體是一幫「唯結果論」的人,除了一些極端的曲線黨和科Hi黨,我相信大部分人更在乎實際聽起來怎麼樣、而不是你使用了多少個單元、多少種技術。在今年的成都展上,他們發布了全新的Performer系列,我雖因病缺席了發布會,但在展位上也好好聽了一番,不論是Performer5還是8(以下用P5和P8來代替),都可以說是同價位的精品之作,我甚至認為該系列兩款產品在某些方面是高於Band系列的存在。

在產品定位方面,P5和P8分別為1399元和2399元,二者的外形、聲音風格都非常相似,但在素質表現、能量分布上有所差異化,單純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大部分時候當然是越便宜越談得上性價比,尤其是P5在中頻的部分在很多人眼裡也許甚至是超越P8的存在(具體原因到聲音描述的部分再揭曉),但我反而認為,P8是一個2K價位現階段綜合水準極高、聲音修養也甚至超越自家Band8的東西。

開箱就不細講了,其中P8標配了一個比P5更好的皮質收納盒,二者在腔體外形和面板設計上都是相似的,也算是從Band系列上繼承下來的外觀,P8的表面有著更加深邃的紋理質感,而P5則紅的更加明艷、在色彩的層面更惹眼一些。佩戴方面,P系列在類公模的產品里算是佩戴優化得非常好的那類,不僅體積小巧、而且有很好的貼合度與良好的導管深度,甚至能夠適配女生的耳型。線材方面官方沒有什麼資料,總之就是0.78的插針,柔軟度做的很好、易於收納。

在產品使用的核心技術方面主要分為這麼幾塊,首先是他們引以為傲的RLC網絡分頻技術,對應的當然就是所謂傳統分頻。而何謂傳統分頻,其實就是電阻電容之類的老辦法,而RLC網絡分頻則可直接作用於單元發聲頻段,有效克服單元固有共振帶來的尖峰,主要體現在高頻的部分能夠帶來更加順滑圓潤的聽感。而事實上AFUL作為以動鐵產品為核心的品牌,不論哪一款耳機確實都有著很平滑細膩的高頻響應。此外,隨著3D列印技術和精度的提升,現階段P系列的耳機內部的導管長度可以達到0.1mm的精度,達到相位時間的最準確計算、減少誤差,結合高低頻的平滑濾波器,得以實現全頻段更好的音色一致性和聽感層面的「銜接流暢」。此外,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動圈耳機「久聽不累」和動圈單元所需要的泄壓口息息相關,但AFUL在耳機內部也打造了3D氣壓平衡技術,讓多餘的耳壓能夠排出耳機、減少聽覺疲勞,一定程度上也有對聽力的保護。

按理說,我應該先從便宜的P5開始寫起,但我想先聊聊P8。

P8是一圈七鐵的結構,那如果你非常在意「帳面性價比」的話,這應該是拉滿了吧?我認為P8這個型號和整個AFUL系列的別的型號、包括更高定位的Band系列都是有所不同的,這是一副聲音的「HIFI性」更好、更具備優秀的器樂表現、尤其是古典現場表現力的塞子。首先,它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動鐵聲,但「典型動鐵聲」在我這裡其實是個褒義詞,它意味著超高的全頻段密度、聲音是具備力量感的,這裡的力量感指的還並不是大動態,而是聲音足夠的飽滿、延展的夠開、結像也很結實清晰有力。如果往細了去說,P8的低頻足夠的沉、高頻也有很好的延展度和發散感,是那種有餘韻、又乾淨的表達,聲音的密度能夠讓結像的呈現更為真實可信、聲音的形體是較為鮮活有感染力的。也許是得益於RLC分頻技術的影響,P8的高頻確實足夠的順滑、流暢,而且是那種沒有削弱細節和銳度的流暢,總體而言,P8幾乎沒有什麼「HUFI感」,但又不會顯得數碼聲,光是做到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的多動鐵產品。

對於這顆動圈單元的應用,我認為AFUL在調教方面還是相對保守的,因為它的中高頻結像形體較精緻、尤其是人聲的口型還蠻小的,所以如果大膽激進地把低頻的肉感和衝擊力完全釋放開,就會有一種低頻拖沓、下盤太肥碩的感覺,這也是許多早期圈鐵型號的通病。P8的低頻部分具備低頻單元應有的氛圍、相對圓潤飽滿的結像,但又兼顧了多動鐵產品的優秀瞬態和細節響應,雖然極低頻的部分談不上給的多深,卻已經是你能在2K價位聽到的在素質和聽感方面做到高度平衡的典範了。

在人聲的部分,P8沒有明顯的男女傾向性、總體是較為平衡潤澤的,非要說強項的話我認為是那種偏圓潤、聲音顆粒感不粗的聲線會更好聽,比如它聽一些常規的亞洲系流行會稍好於歐美、以及爵士類的嗓音,因為它的人聲顆粒感比較少、聲音更趨向於平滑而不是去雕刻一些聲線銳度,在聽Adam Levine的時候會覺得他人聲的騷勁不夠,但如果是聽聽林俊傑、徐佳瑩,則可以用毒人來形容了。但對於一些純流行黨而言,P8的最大問題是人聲不夠近、口型不夠突出、結像形體不夠豐滿,單純從素質的角度來說,這三個問題並不是問題,只是耳塞的調教傾向罷了,但我在這裡打賭,肯定會有人在那邊說「P5比P8強」,因為在2023年,依然不乏許多發燒友把人聲的「近」=「好」。

那麼P8比P5真正強的地方在哪裡?

首先,可能不僅僅是比P5強,而是甚至比Band系列都要明顯優秀的地方在於,P8具備非常優秀的空間開闊度,而且是那種縱深、以及縱向的高度都很好的那種。還記得我在第一次聽Band5和Band8時,我就表示過這兩副塞子如果拿來聽古典、或者Live現場,會給人一種天花板不夠高的感覺。但P8的空間感能夠非常優秀的還原出音樂現場的XYZ軸,不論是低頻結像、聲浪的下置感還是混響形成,還是前後聲音的層次感,都是超越了2K價位的常見水平,尤其是在前端設備夠好時能具備越級的潛力。

寫到這裡,P5是一個什麼樣的聲音,就容易描述很多了。

雖然一圈五鐵的P5在單元數量上少了兩顆,但它總體把能量感平衡得不錯。有時候,加法還真不如減法,就比如我從來都認為W80不如W40、W60的聲音協調,因為他們在單元數量和不同頻段的調整耦合之間沒有做好匹配,從P8到P5,絕不僅僅是砍掉兩顆單元那麼簡單,在聲音的協調性方面絕對是需要下一下功夫的。

我在這裡先給出關於P5的第一個結論,就是單聽流行人聲的用戶們,你可以考慮減錢買P5、也不必把P8當作你的升級目標,說白了就是優先買P5。首先,關於前文提到的關於P8的優點,P5不能說全有,但人聲的地方是全有的,優秀的男女聲平衡度、潤澤感,而且P5的人聲比P8更近、聲音更暖厚一點,可以說是一個更具備感染力的聲音。同時,P5的高頻削弱了一些攻擊性、有一丟丟的HUFI感,是那種為流行聲服務的、無功無過的不搶戲的高頻,也營造了總體相對柔和耐聽的表達方式。

低頻的部分可以說是有得有失,P5的低頻和中頻部分是比較協調的,意味著它在低頻的部分也增加了一些厚度和結像的肉感來讓整體的下盤更加穩當,但P5的低頻稍稍犧牲了一些透明度,我個人並不認為是發悶,而是有一些能量淤積起來的處理,導致它在混響出來的時候會顯得聲浪擁擠了一點、不如P8那麼漫的開,也自然就不如P8的低頻那麼乾脆利索。但從低頻的打擊感、動態方面去衡量的話,P5的低頻素質也算是比較過關的那種。在聲場方面,P5的邊緣比P8要清晰、聲場偏向有一定的包圍度而非開闊感、聲場的高度也像Band系列稍矮了一點,在聽常見的由錄音室產出的流行曲目時,能夠讓你把聽感更集中在人聲的情感和低頻的節奏感上,所以從三頻的調教方向、流行的表達方式來說,P5和P8確實有著顯著的區別。

在寫P系列的文章過程中,AFUL官方的小尾巴也隨之問世,採用了AK4377這個容易做出韻味、指標也不低的經典型號兩個型號。P系列本身並不難推,是那種阻抗不過低、但是靈敏度又比較高的型號,比較容易用低端播放器就推出一個素質、控制力俱佳的聲音,更別說官方套裝的加持了,不論是視覺還是搭配層面。

但在總結的部分我還是「打個彎」,我並不認為P8的流行表現比P5差,因為我從來不是很在意人聲距離的遠近、我也很喜歡聽一些具備優秀錄製水平和編曲較為複雜的流行人聲、包括爵士和民謠曲目,尤其是在民謠的錄音里,低頻的部分還挺容易「溢出」的,這方面P8會有更好的控制力。所以,我的想法是,官方雖然在定義上把P5定義為流行、P8定義為全能,但P8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好聽的、大眾向的流行塞,只是它不符合許多人對「貼耳」的需求罷了。1399和2399元的售價,差價確實蠻大,所以從聲價比的角度來說自然是P5更高,但P5所處的價位其實是更卷的,我反倒是認為P8在2K這個檔位確實具備超高的綜合實力、也在競品面前更加能打。總之,Performer系列雖然並不是AFUL家最貴的產品,但在聲音修養方面我看到了他們調音的進化、以及進一步在紅海的HIFI行業中具備了站穩腳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