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裝備製造基因如何突破風電「不可能三角」?

2023-11-03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

原標題:百年裝備製造基因如何突破風電「不可能三角」?

百年裝備製造基因如何突破風電「不可能三角」?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2022年,上海電氣重磅發布企業碳中和白皮書,提出「4+2+X」戰略轉型目標。其中「4」是指上海電氣「風光儲氫」四大新能源產業布局,而作為上述核心戰略支點之一的「風」——電氣風電,自2006年公司成立之初,便通過消化吸收,以技術自立自強,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力。以中國首個機組自研、突破3MW+的海上風電項目——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為起點,拉開中國海上風電高速發展的大幕。

此後的十數年間,潮水生,風機起。順應時代發展之勢,電氣風電以多個標杆示範項目一路引領行業突破發展,並在積澱中提出了「精於風,不止於風」的發展理念。

近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喬銀平接受媒體採訪,探討電氣風電如何依託百年裝備製造基因鑄造海上風電「國之重器」,以及以「風」為支點,打造全方位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核心理念。

精於風——

核心大部件穿透、

全面布局的測試驗證體系為高可靠性背書

近年來,國內風電裝機迅猛增長,大功率設備的快速疊代振奮著行業創新發展的信心。2023年風能展期間,國內整機商陸上11-15MW、海上14-22MW大型機組設備的密集發布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將「成本、質量、效益」這一「不可能三角」聚焦在閃光燈之下。

「當前,我國風電產業已進入高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並行的階段。作為一個百年製造企業來講,把裝備做強,既是落實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義。」上海電氣風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喬銀平對媒體說道。

海上風電代表的是風電技術水平的制高點,海上風電的高可靠性要求對風電製造企業的大部件研發應用能力、傳動系統控制提出了超高的要求。也就是說,核心部件的自研自制能力是保障設備高穩定可靠的內在基因。

「目前,電氣風電設置有葉片、塔筒、驅動鏈三大事業部,全面推動葉片和驅動鏈的自研自製。此舉不但實現了我們對於關鍵部件質量精準度的把握,也打造了電氣風電核心大部件的穿透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喬銀平說。

在喬銀平看來,「核心大部件穿透」這一能力至關重要,本質上講,全球可再生能源競爭就是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競爭,而保障核心設備、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不僅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是我國風電實現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同時,在提升大兆瓦風機應用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上,電氣風電還基於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樣本庫——累計達10+GW機組的運行數據,在風機設計階段充分識別潛在風險點,將問題解決在設計環節。再配合涵蓋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關鍵部件的測試驗證體系和測試設備,充分保障了海上風機產品的高可靠性以及低質量損失成本。

近期,具備35MW測試驗證能力的電氣風電濱海試驗基地已經開工建設,建成以後將成為全球容量最大的全功率試驗台,基地旨在通過完善的測試驗證體系解決產品疊代速度過快的問題,為大兆瓦風機應用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提供驗證背書。

精於風——

提前布局、積極應對深遠海挑戰

「十四五」已進入後半程,一方面各省市、各央國企開發商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有待兌現,行業有望迎來建設高潮;另一方面,隨著近海資源開發殆盡,「深遠海」也成為群雄逐鹿的下一個戰場。

目前中國主流海上交通船窗口期短、無法接續作業、效率低、惡劣海況適用性差,面對未來深遠海開發,這些因素將進一步制約海上風機運維的可達性。

電氣風電也由此預判SOV運維母船將成為深遠海運維的主流趨勢,並在2021年超前布局兩艘SOV運維母船,這是亞洲首制的兩艘海上風電運維母船。

目前兩艘船均已成功下水,未來將大幅降低由於可達性差帶來的海上風場高昂運維成本。

不止於風——

以百年裝備製造基因,服務國家戰略

「從圍繞國家戰略方向來看,電氣風電主打陸上沙戈荒、海上風電、自消納三大應用場景。」喬銀平指出,「從應對市場需求來看,我們也將進一步拓展以風為基點的可再生能源全場景應用,如風電+生物質+制氫+制甲醇的綜合能源模式,並逐漸從陸上推廣至海上,滿足海上綜合能源利用的需求,實現不同能源、產業間的融合發展。」

由上海電氣提供碳捕集成套裝置的河南安陽綠色甲醇工廠,為第19屆亞運會主火炬供給「零碳甲醇」

對於風電從傳統應用場景拓展至海風制氫、海風制氫+綠色化工等新場景,上海電氣3大產業的布局將為此提供進一步優勢。例如:上海電氣在氫能領域也早有布局。2022年12月,上海電氣旗下氫器時代下線國內領先的1500Nm³/h鹼性電解槽和50Nm³/h的PEM電解水制氫設備。

大型設備為「鹼性電解裝備」,小型設備為 「PEM電解裝備」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電氣風電與龍源集團聯合開發的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機結合海洋牧場養殖的項目也已經完成了機組安裝。據了解,電氣風電全新的16MW漂浮式風機即將完成詳細設計,預計2024年進行工程項目示範。

同時,為應對市場需求和激烈競爭,電氣風電也正在布局海上新型輸電方案、海上綜合能源開發利用等領域,依託上海電氣近百年的裝備製造基因,不斷拓展風電新場景的應用。

事實上,我們如果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去觀察可再生能源行業會發現,上海電氣「4+2+X」全新發展戰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上海電氣集團發出向新能源全面轉型進軍的信號,更為重要的,這也是電氣風電緊抓發展機遇,推動自身更快發展的巨大契機。作為新能源「尖刀」部隊,風電不僅是未來主流模式之一,風光儲氫共拓也已經成為更多企業的共同選擇。

「始於裝備、精於裝備,永遠是電氣風電堅定不移的第一戰略。」在喬銀平看來,無論是風,還是光儲氫,上海電氣都選擇從裝備製造切入,打造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上的核心優勢,構築全方位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喬銀平說,「這也是電氣風電『精於風,不止於風』理念的整體邏輯。」

電氣風電之於風電行業,既是開拓者也是守護者。在風電開啟新一輪發展的當下,電氣風電也將堅定地以風機設備為最主要的業務,充分發揮裝備製造優勢,以「精於風,不止於風」的理念,在向客戶兌現「高可靠、可信賴」承諾的同時,推動中國風電生態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文 | 冉小冉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丨李慧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9450,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fbed61a9a3ee3ce028638bb44400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