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中將文強1946年沒找到的地下要塞:能潛藏三十萬日軍,直到1997年才被發現

2023-08-26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軍統中將文強1946年沒找到的地下要塞:能潛藏三十萬日軍,直到1997年才被發現

筆者在大興安嶺南麓的呼倫貝爾長大,那個地方(齊齊哈爾以南,嫩江以北)有很多關於日軍地下倉庫的傳聞,有些上山採伐的工人還能在密林深處發現成團的帶刺鐵絲網,還有人說在不知名的山洞口發現裡面有木柵欄,因為沒帶手電而未敢深入,再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了。

農場在翻地時經常能發現很長的機槍子彈殼,還有一些炮彈片,查閱地方志才知道,原來王明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第六軍三師代師長、第三支隊支隊長)支隊曾在那裡與日軍進行過激烈戰鬥。

在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裡,不知埋藏了多少秘密,筆者曾作為撲火隊員深入過博克圖大山,當時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一山連著一山,在密林里看不到十米之外,別說兩三千人,就是百萬大軍進去,也能藏得悄無聲息——跟大自然相比,人類真是太渺小了,大卡車在紅松林里就像小甲蟲,二戰時日軍的「豆丁坦克」,開進「小河溝」就能沒頂。

1945年鬼子投降後,確實在很多地方藏下了武器裝備和負隅頑抗的士兵,時任軍統局北方區區長兼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肅奸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兼東北肅奸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文強,在調查日本占領東北期間軍事部署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情報:「日本關東軍在東北沿中蘇國境開闢有準備與蘇俄長期作戰的「地下長城」,其中儲備有可供十年之需的糧食、補給,能與外界通電話、電報,還潛伏有三十萬日軍沒有投降!(本文黑體字,除特別註明外,均出自《文強口述自傳》和《文強傳》)」

這份情報是文強的下屬、軍統東北區派駐於「日本僑俘管理處」的情報組長中校副組長張瑞在訊問日俘的時候得到的,文強不敢怠慢,馬上指令手下進行調查。

文強動用了軍統和東北行營的特務力量撒開大網,足足找了一整年,也沒有發現日俘說的那個地下要塞——不到東北,不知道廣袤,沒有精確地圖指引,想在萬山叢中找鬼子精心構築的潛藏工事,顯然比登天還難。

據張瑞回憶,文強在東北時就已晉升中將,對外的公開身份是東北行轅(文強說是行營)督察處處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處長,副處長是張樹勛,軍銜少將,張瑞的公開身份是「東北行轅日本僑俘管理處」督察組副組長,軍銜中校。

文強在軍統東北區就晉升中將,還要感謝兩個人,他在《口述自傳》中回憶:「日本宣布投降,我跟著胡宗南到鄭州參加受降。參加受降後,第八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兩個人打電報給蔣,說文強抗日功勞很大,應該晉升中將。1946年,蔣正式批准我升為中將,這一年,我39歲。日本人一投降,我那個北方局移交給了徐遠舉,我接手東北,任軍統局東北辦事處處長,對外的身份是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

張瑞在《軍統局東北區「對日工作」的陰謀活動》一文中回憶了文強在張樹勛家設宴招待幾個高級日寇的場景。

當時文強宴請的客人,主要是福田德次郎(日軍中將)、平島敏夫(鐵道株式會社副總裁)、押川一郎、坪川與吉,張瑞與小柴猛志(張瑞手下的日籍特務)作陪。

文強和張瑞都知道福田德次郎的底細:此人是日本軍部派到東北的特務頭子,曾當過日本駐美、德大使館武官,精通英、德、法三國語言,他到東北的任務,就是按照日本關東軍的指示,讓一些軍隊和僑民在日本投降後潛伏下來。

文強的「座上客」,恰好是蘇聯紅軍嚴厲通緝的目標,張瑞回憶:「蘇聯紅軍進駐東北以後,曾在長春、瀋陽等地搜捕過這些人,由於他們詭譎地隱蔽潛伏,沒有被捕。」

明眼人當然能看出,要沒有文強的軍統東北區庇護,這些罪大惡極的鬼子根本就藏不住,現在他們堂而皇之地走進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少將副處長張樹勛的家中,與中將文強把酒言歡,當然是各懷心腹事。

酒過三巡,文強開始套話兒:「聽說有相當數量的日軍潛逃到長白山區,此事確實否?」

福田和平島已經半醉,自然知無不言:「長白山區不可能潛伏几十萬日軍,但是投降時確有部分關東軍潛逃於長白山區!」

文強在抗戰期間就在上海跟鬼子鬥智斗勇,他的酒宴目的達到,馬上給張瑞下令:「長白山地區究竟有沒有這麼多日軍,這還是一個謎,我們現在還沒搞出一個究竟來,所以不敢上報.依據關東軍把溥儀搞到通化去,準備在那裡負隅頑抗的事實看,(大批日軍潛伏)是很有可能的,我們先去實地看看情況!」

為了找到潛伏的日軍和埋藏的武器裝備,文強於1946年4月成立了一個以張瑞為組長的「日軍招降組」,在4月到7月間,帶著一幫日本特務,從瀋陽出發,途經撫順、新賓等地,企圖前往長白山區,與潛藏在那裡的關東軍殘部取得聯繫,但是三四個月跑了好幾次,都沒能通過解放區的封鎖線,通化不久也被解放,這幫軍統招募的日本特務,只好倉皇逃回長春。

直到1946年10月,文強才通過瀋陽「小關東軍械廠」的新里一郎、酒井升得知確有大批日軍潛伏在長白山區:「日本東京有一個叫皇族聯盟的組織,潛逃於長白山地區的關東軍殘部就是由高松官(親王)在日本投降時乘飛機到東北關東軍司令部親自布置的,這些關東軍殘部都控制在該皇族聯盟手中,新里一郎原是關東軍少佐,是該聯盟在東北的『駐在員』。」

新里一郎向文強詳細介紹了長白山日軍殘部的分布、裝備和人數,然後給文強提了三個建議:一,架設電台與那些日軍聯繫;二,派酒井升到吉林一帶尋找路徑潛入長白山區;三,派人到東京去跟「皇族聯盟」本部接洽。

文強採納了新里一郎的前兩條建議,在瀋陽市和平區民權街14號架設電台,每天晚八點到午夜一點不停呼叫,結果呼叫了兩個月也沒得到回應。

文強情急之下,準備派張瑞去東京,卻沒想到陳誠來到東北,很是不待見文強:「1947年8月,陳誠接任東北行轅主任,打擊前主任熊式輝,文強也被打擊下去,軍統東北區(保密局東北督導室)內部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因此這一計劃未及實現。」

文強在東北被陳誠「冷落」,不禁讓人想起了《滲透》中的李維恭,那傢伙似乎也是督查主任、督查處長。

文強在東北待不下去,小蔣的同學吳景中(就是電視劇《潛伏》中的吳敬中,他去天津之前,曾任軍統東北區區長)來到東北,對殘留的日軍根本就不感興趣,文強在1948年剛被程潛任命為長沙綏靖公署辦公室主任兼第一處處長,就於當年9月被老蔣調往淮海戰場,並於1949年1月戰敗被俘,尋找殘留日軍和武器裝備的事情,就此不了了之。

直到1997年初,有關部門在與俄羅斯接壤的東寧縣日軍遺留軍用倉庫里意外發現了一批軍用地圖,這才解開了困擾文強近五十年的謎團。

當年央視與與東寧縣武裝部、文物管理所組成探險隊,對位於東寧縣東部的侵華日軍勝洪山地下核心陣地、距東寧縣一千多公里的海拉爾(今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地下軍事要塞進行了探查。

1999年在《新聞調查》節目播出的時候,文強還健在,他應該能看到這期節目:當年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與蘇聯接壤的近三千公里的國境線上,在吉林的琿春,黑龍江的東寧、虎頭、黑河,內蒙古的海拉爾等十四個地區,構築了長達一千公里的堡壘和龐大的地下要塞。

在日軍的要塞中,包括發電室、倉庫、彈藥庫、衛生所、兵營、將校室、指揮室等,物資儲備齊全,在沒有外來供應的情況下,僅海拉爾北山地下要塞內的物資就可供一萬部隊生存半年。

據調查得知,當時日軍動用了百萬中國勞工從事苦役性的修築工作,除去累、病而死的以外,許多中國勞工在參加修築的那一段軍事設施工程完成後便被殺害了,所以文強歷時一年,也沒找到倖存勞工,只好依靠幾個不靠譜的日本特務去尋找那些能藏三十萬日軍的地下要塞。

文強沒找的東西,在1997年被找到了,但也只找到了建築和物資,那些潛藏下來的日軍,卻消失得一個都不見,筆者有一個不太好的預感,卻不能再正文里說,只好請教見多識廣的讀者諸君:在您看來,當年有多少殘餘日軍潛藏了下來,他們最後又去了哪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f6b12f26e1528ee0a24bb0570906f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