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的地方變多了!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越來越好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楊浦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認真落實全區幹部作風建設大會精神,按照區委的《楊浦區牢記「四下基層」囑託、落實「四百」大走訪部署、擦亮「四敢精神」底色、深化「四全行動」機制,開展「一線工作法」專項行動的方案》和區委主題教育辦下發的《關於在踐行「四下基層」囑託和「四百」大走訪要求中開展「到現場去」行動的工作提示》等要求,廣泛開展以送學去現場、治理在現場、破題到現場、評價由現場為核心內容「到現場去」的專項行動,以實施「現場工程」破解了諸多民生關鍵「小事」和區域高質量發展「大事」。「去一線,到現場」欄目,刊登來自基層一線現場的好做法好經驗,為大家在踐行區委「奮力推進人民城市新實踐、創新發展再出發、重振楊浦『一股勁』」的要求中注入更多動力,帶來更大啟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體育運動、健身鍛鍊的需求日益增長。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楊浦區體育局聚焦「健身去哪兒」難題,發揮「聯」的優勢,用好「實」的舉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群眾多元健康需求為導向,努力拓展體育健身空間資源,不斷提升公共體育設施供給水平。截至2023年底,楊浦區體育場地面積達163萬平方米,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0萬平方米(含可利用體育場地面積)。
相關數據顯示,上海市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超過五成,市民體質達標率和人均預期壽命保持全國領先。但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健身設施供給與市民群眾的健身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供需矛盾。通過跨前一步、主動作為,區體育局深入開展「一線工作法」,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意見,收集民情民意,科學規劃、建設、管理體育空間,擴大公益性、基礎性設施供給,提升改善型、品質型設施占比,形成品類豐富、功能多樣、體驗友好的公共體育設施服務體系。
2023年,楊浦區體育局超額完成民心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共新(改)建50個(其中市級40個,區級10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4條市民健身步道、3片市民運動球場、2個市民健身中心、2個市民健身驛站、1個長者運動健康之家。
健身苑點
成為居民交流空間
位於大橋社區寧陽福邸小區內的引翔港市民健身苑點,面積約200平方米。此前,由於使用時間長、使用頻率高,一些健身器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磨損。
楊浦區體育局對該健身苑點進行了提檔升級,重新布局劃分各個功能區,配置了多款全新的智能健身器材,並和黨建項目新建的一處休閒「連心廊」有機融合,方便居民運動健身後在長廊里休息,形成居民互動交流的多元化空間。
健身步道
成為通勤路上風景線
上班族通勤路上,一條「體綠結合」的景觀休閒道成為亮麗的風景線……改建後的嫩江路市民健身步道,從嫩江路南側中原路到世界路段全線貫通,長約590米,平均寬約1.2米。
步道中原路起點處連接著地鐵8號線嫩江路站。居民、白領漫步其間,沿途樹木蔥鬱。步道靠近上海體育大學,在高校開放時間段內,市民可「絲滑」入校,延伸健身路徑。步道的公共綠地內還建有社區公共門球場,是居民休息、鍛鍊和娛樂的好去處。
嶄新「燈光球場」
是破舊籃球場「華麗轉身」
色彩亮麗、材質環保,場地具有出色的耐磨性、良好的彈性和防滑性,還設置了嶄新的籃球架和節能的球場專用燈光燈杆,並優化球場功能用房,設休閒座椅……經過3個月的改造,新江灣城街道市民運動球場(籃球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
改建後的籃球場有2片標準場地,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群眾家門口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原本破舊的運動空間,如今不僅舊貌換新顏,還變身「燈光球場」,讓周邊居民的健身又有了新動力。
健身驛站
實時查看運動數據
位於江浦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四樓的江浦社區市民健身驛站,是楊浦區全國首批社區運動健康中心建設試點項目之一。
改造後,這裡的燈光設施進行了全面更新,鋪設了加厚運動地膠,並新增運動牆繪,為居民營造更加舒心的運動環境。驛站還配備了心率數據屏和可穿戴心率監測臂帶,居民在運動過程中可實時查看運動強度,及時調整自己的運動健身計劃,保障運動安全。
健身中心
開闢「上班族專區」
2023年10月,長白新村街道「228街坊運動健身中心」正式開業了。健身中心上下兩層加起來約800平方米,通透明亮,設置了各類嶄新的運動器械,整體裝潢和228街坊打造的復古工業風格相得益彰。
一樓適用於老年、中年和青年人群,除了傳統的有氧訓練區、固定式力量訓練區及自由力量訓練區這三大功能區,還開闢了一個單獨的「職工運動健康驛站」,專註解決久坐、久站、壓力、加班、伏案工作帶來的健康問題。二樓是青少年體適能驛站,專門為了兒童和青少年打造,開展桌球、跆拳道 、武術散打、體適能、舞蹈課程,預防青少年脊柱側彎、多動症、肥胖等問題,積極推動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未來,區體育局將繼續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全力打造「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形成設施資源配置更加均衡、覆蓋人群更加廣泛、使用體驗更加便捷的體育空間新格局。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