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皇重色思傾國」,於是壽王李瑁的王妃楊玉環,便在公爹玄宗皇帝的命令下出家,隨後又輾轉成為了他的貴妃。楊玉環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白居易形容她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也難怪玄宗皇帝即便「後宮佳麗三千人」也偏偏對她「三千寵愛在一身」。李隆基和楊玉環之間的故事很多,也引起了後世之人的濃厚興趣。楊玉環被正式冊封為貴妃已經是天寶四年(745年),直到11年後身死馬嵬坡,他們的故事才算落幕。
玄宗皇帝李隆基比楊玉環年長34歲,初得之時玄宗已是55歲,在古代算是高齡了。但他依舊毫不掩飾自己對楊玉環的寵愛,對宮人直言:「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身為天子,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並沒有停留在口頭上,身為梨園行的祖師爺,玄宗為她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特令樂工奏此新樂。這種級別的浪漫,沒有才華是玩不來的。不僅如此,玄宗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之時,親自將它插在楊貴妃的鬢髮上。但這一切的美好,都在馬嵬坡煙消雲散。
失去了楊玉環還不算完,由於唐玄宗的老邁昏聵而一手釀成的「安史之亂」,不僅讓大唐帝國生靈塗炭,也讓他失去了群臣的擁戴。太子李亨在群臣的擁戴之下,在靈武自行登基稱帝,遙尊遠在蜀地的玄宗為太上皇。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之後,玄宗也重新回到了大明宮中,因為他已經不再是這裡的主人,所以他被遷到了西宮去養老: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玄宗住在這裡,形同軟禁。而讓他晚年這樣淒涼的人,卻是他一手扶持的兒媳婦。
玄宗年輕時通過政變獲得了名望和繼承權,他的小姨竇氏在這之中立下了大功。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對小姨一家投桃報李,滿門皆高官厚祿。這樣的家族,誰要是能夠討到一個女兒為妻,也可以跟著雞犬升天,張家就是這樣飛黃騰達的。因為張家娶了竇氏,生了個兒子名為張去逸,他的女兒張氏也就是玄宗的表侄女。在李隆基的安排下,張氏嫁給了太子做婦,因為太子妃韋氏有罪被冷落,所以張氏就是未來大唐帝國的女主人。
張氏受李隆基大恩,但她卻並不念這位皇帝表叔的好,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玄宗。馬嵬兵變發生之後,張氏的第一反應不是調和丈夫和公爹之間的父子矛盾,反而力勸自己的丈夫與公爹決裂。太子李亨自行稱帝,也是張氏極力推動和策劃的。因為為唐肅宗立下了勸進的大功,所以張氏也就理所當然成為了張皇后。將玄宗遷到荒涼的西宮去居住,正是張皇后安排的。玄宗不僅被兒媳婦欺負,連見兒子一面都成了奢望。這也並不是肅宗不孝,而是他也無法見到父親。
肅宗皇帝曾哭著說: 「我很思念父皇,也知道父皇思念我。我現在被皇后控制身不由己,無法去見父皇啊。」因為張皇后和權宦李輔國互相勾結,所以肅宗雖掌握皇權,可實際上的權力還不及張皇后。沒了楊玉環的李隆基,不僅生活沒有了樂趣,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難以得到保障。皇帝加太上皇,李隆基一共當了50年,是歷代帝王中所罕有的。但即便如此,被迫退位的李隆基,晚年雖不至於被毒死,但也過得並不好。可是話說回來,這個兒媳婦是自己找的,怪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