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華為,誰能成為新的中國第一?

2022-01-25     ZAKER科技

原標題:沒了華為,誰能成為新的中國第一?

余承東說,2023 年華為手機要 " 王者歸來 "。留給其他廠商的時間還有多少?

從 2017 年起,華為(含榮耀)連續四年占據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即使是經歷美國晶片禁令的 2020 年,華為(含榮耀)依然拿下了 38.3% 的市場份額,是第二名 vivo 的兩倍還多。

與此同時,華為也是唯一一個能在高端市場與蘋果相抗衡的廠商—— 2020 年上半年中國高端手機(售價 600 美元以上)市場份額,華為和蘋果的占比分別為 44.1% 和 44%,華為略微領先。

但這一切都停留在了 2020 年。

由於美國晶片禁令升級,華為手機獲取關鍵零部件受到嚴重阻礙,出貨量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下滑。為了減輕損失,華為只能選擇出售榮耀。

到 2021 年上半年,華為(不含獨立後的榮耀)迅速從一年前的中國第一,跌到第五。下半年華為手機的危機形勢依然沒有得到徹底扭轉,可以確定的是,2021 年將終結華為統治四年的 " 中國第一 "。

那麼,誰能順勢而上,取代華為,成為新的 " 中國第一 " 呢?

是在高端市場初步站穩腳跟的小米,還是 " 十三香 "(iPhone 13 系列)的蘋果,亦或是 " 悶聲發大財 " 的 OPPO 和 vivo 呢?獨立後的榮耀,在 2021 年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牆外開花,牆內難堪的小米

小米曾在 2014、2015 年短暫登上過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第一的位置,但在此之後,逐漸被華為、OPPO、vivo、榮耀(獨立後)接連趕超,近幾年始終徘徊在 3-5 名。

2019 年,Redmi 品牌獨立,中低端價位的衝量任務完全交給 Redmi。

2020 年,憑藉小米 10 系列,小米第一次真正站上高端市場。

2021 年,小米 11 系列如約而至,雷軍試圖用相同的打法讓小米在高端市場更近一步。華為的跌落更是放大了小米的野心——雷軍在年中提出,三年內小米要成為世界第一。

小米一度在 2021 年第二季度首次晉升為全球第二,但到了第三季度立馬被 " 十三香 "(iPhone 13 系列)的蘋果反超,重新回到第三位。

不過,全球第三已是 2021 年中國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取得的最好成績,緊隨小米之後分別是 OPPO 和 vivo。

但另一方面,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強勢並未延續到中國市場。其在中國市場長期排在華為、OPPO、vivo 之後,甚至每年的新 iPhone 發布後,排名還會進一步後移。

2021 年前三季度,小米只有一次位列中國市場第三,其他時期都處於第四位,且距離第一有著將近 10% 的較大差距。

小米在國內的乏力很大程度受限於渠道不足。華為、OPPO、vivo、榮耀都有著數以萬計的線下門店,而小米從 2020 年底才開始全力布局線下渠道,雖然其門店數已超一萬家,但與另外幾家強勢廠商依然難以匹敵。至少 2021 年銷售成績證明,這些門店並未給小米帶來明顯的提升。

此外,除了渠道不足,小米自身的品控問題成為新的 " 黑天鵝 "。小米 11 系列燒 WiFi、MIUI 系統 bug 過多、小米 MIX 4 價格大跳水 …… 產品問題頻發的 2021 年,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小米在高端市場的進度,對小米市場口碑也有一定打擊。

總的來看,小米在海外一路高歌猛進,但在國內市場卻相對弱勢。這或許也是雷軍為何定下 " 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 的目標,而不是 " 中國第一 "。相比之下,前者目前只有三星和蘋果兩個對手,而後者則是本土化強勁的 3-4 家廠商。

因此,小米距離 " 中國第一 " 還很遙遠。

" 小眾 " 的蘋果和 " 收復失地 " 的榮耀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全球,蘋果的市場份額始終不高,基本徘徊在 20%-10% 之間。

去年第三季度,iPhone 13 系列讓蘋果的中國市場份額從 8% 提升到了 13%,同比增長高達 48%。但即使如此,蘋果依然只能位居第五,不及其他小米、榮耀和 OV(OPPO 和 vivo)。

歸根結底,iPhone 13 的價格決定了不管它有多 " 香 ",依然與大部分用戶無緣。

和蘋果一樣經歷了市場暴漲的還有獨立後的榮耀,但榮耀經歷的過程更為坎坷。

由於美國禁令,華為缺芯的同時,榮耀也陷入困境。直到 2020 年 11 月,榮耀正式獨立。

獨立後的榮耀需要拋棄華為帶來的各類影響,組建自己的研發、市場、渠道等各方面能力。無論是重整晶片、螢幕等供應鏈,還是維持線下門店正常經營,榮耀都需要重新走一遍。因此,2021 上半年也是榮耀過渡時期生死存亡的階段。

彼時,榮耀市場份額最低跌到了 4%。在 6 月榮耀 50 系列發布後,榮耀才開始重整旗鼓,逐步收復失地。

到 2021 年第三季度,榮耀市場份額已經回升到 15%,超過小米,位列第三。

榮耀不僅承接了相當一部分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缺,而且在渠道方面也非常強勢。榮耀獨立時,出資方中有數十家大型經銷商。如今看來,僅半年多時間就重新回歸主流市場,其線下渠道功不可沒。

不過,由於去年上半年處於調整期,拖累了全年表現,榮耀幾乎不可能接班華為,成為 " 中國第一 "。但從其恢復速度也能看出,榮耀也是一家韌性極強的公司,或許其 2022 年的表現會更進一步。

" 悶聲發大財 " 的 OV

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一向 " 顯山不露水 " 的 OPPO(含一加和 realme)和 vivo(含 iQOO)是最有可能成為新 " 中國第一 " 的廠商。

根據 2021 年前三季度的數據,OV 兩家廠商包攬了中國市場的前兩名,其中 vivo 第一,OPPO 第二。但兩家差距並不明顯,份額之差只有不到 3%,相當於 500 萬台左右出貨量。

因此,最後一個季度 vivo 能否保持領先優勢還未可知,而 OPPO 也完全有機會反超 vivo。

事實上,OV 兩家的成功證明了一點,誰能穩住線下渠道,誰就獲得了邁向 " 中國第一 " 的有力支撐。無論是此前的華為,還是現在的 OV,無不顯示了線下門店的重要性。這也是近兩年小米為何重點布局於此的關鍵所在。

當然,OV 兩家在去年的成功也不完全來自線下渠道,它們主打線上的子品牌同樣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以 OPPO 的子品牌 realme 為例,去年一季度 realme 中國銷量幾乎追平了 2020 全年。到 11 月,realme 又宣布中國區 2021 年千萬銷量目標提前完成。realme 也成為各大手機品牌里增速最快的一個。

因此,OV 兩家的成功既有線下渠道的功勞,也是整體市場策略的成功。無論誰將成為新的 " 中國第一 ",都不意外。

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目前 OPPO、vivo、小米、榮耀的差距並不大,遠不如此前華為占據第一時,將第二名甩出兩倍差距的程度。

余承東曾說,2023 年華為手機要 " 王者歸來 "。雖然目前晶片難題依然沒有解決,但華為的決心不能小覷。對其他手機廠商來說,如若果真如此," 中國第一 " 的名號屆時或許又將易手。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c81dafb6f919e8326c60f8e653171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