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聚義風雲起,不勝人間一場醉!
梁山聚義,一百零八條好漢,個個精彩絕倫,然而,誰又是其中最有遠見的好漢呢?當然是宋江了!可以說,沒有宋江就沒有水泊梁山,更沒有如許的盪氣迴腸、俠義無雙,缺少了宋江的梁山水泊,可能會面臨更加淒涼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宋江拯救了梁山水泊。
宋江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他力主招安,向曾經欺壓過他們的朝廷稱臣俯首、低頭招安,和那些「奸臣權將」,同殿為官,並且要接受他們的節制、算計、打壓、欺凌!曾經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快意恩仇、縱馬山東的好漢們,變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所有這一切都是宋江造成的!
但是,當我們從梁山的「好漢情節」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更為清醒的角度來看待梁山「洗白」的過程,我們就會發現,宋江從上梁山的那天起,就極為長遠地看到了梁山的未來,做出了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將梁山帶上了另外一條結局最好的路!
梁山拒不招安,有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宋江帶領大家走了一條最正確的道路
在許多人看來,梁山招安是最差的選擇,讀者的心理上也接受不了!皇帝如此昏庸、朝廷如此黑暗、大宋官場如此腐敗,好漢們上梁山之前受盡欺侮,如今兵強馬壯,就應該跟這個黑暗的大宋斗到底、不死不休、一分勝負!
梁山從王倫時代起步,到晁蓋時代逐漸發展壯大,到宋江上山時達到鼎盛,經歷了一個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從一個實力弱小、打家劫舍的「草寇」團伙,變成一個攻城掠地、穿州過府、多次擊敗官兵圍剿的「劇盜」武裝集團,明明有了強大的實力,卻偏偏想要招安?
在最強大的時候接受招安,體現了宋江的遠見卓識。梁山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個個都有案底,有些犯的還是死罪,所以他們才會落草為寇,但是,誰沒有對安定平和日子的嚮往呢?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成天打打殺殺?
在真實的歷史上,宋江等縱橫樑山泊的好漢,並沒有這麼大的「事業」,也沒有攻城掠地的實力,朝廷也沒有太過於重視,派了太守張叔夜,很輕易的就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給擒住了!而小說中的梁山泊,表面上看起來比真實歷史上要強得多,但是朝廷同樣也沒有派精兵強將來進攻梁山。不說別人,一個老種經略,足夠把梁山夷為平地!
宋江是梁山好漢中最有危機感的人,他敏銳地看到了梁山的窮途末路,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朝廷不可能任由梁山壯大,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梁山必然會迎來一場犁庭掃穴的圍剿,這根本不是區區梁山所能夠抵擋的,除了招安,還有第二條路走嗎?
對於招安這件事,很多人只是「感情上接受不了」而已。如果站在梁山泊的角度,這是當時唯一的選擇!主動招安總比被動招安早,早招安比晚招安要好,大軍壓境再談招安就是找死了!宋江知道這樣做會背上罵名,可他還是做了!
難道梁山除了宋江就沒有別的人看到梁山的危機嗎?難道沒有人清楚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嗎?當然有!但是有的人是看破不說破,有的人是得過且過,有的人人輕言微不敢說,還有的人是看破了明哲保身不願意說,宋江無非是把很多人心裡想的給說出來了而已!
梁山的發展危機,決定了它必須接受招安,宋江一力促成招安避免了梁山的滅頂之災
梁山如果發展下去,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很多人覺得,梁山好漢們如果拒不招安,或者是換一個老大,把宋江這個「投降派」弄下去,一定能夠改朝換代,推翻腐敗的宋朝,這才是真正的替天行道,這才是真正的快意恩仇。
歷史上逐漸發展壯大、最終奪得天下的例子數不勝數,宋朝如此黑暗、軍將如此無能而被梁山屢屢擊敗,這樣的朝廷還有什麼戰鬥力?不趁機積蓄實力、發展壯大,最終奪取天下,榮華富貴唾手可得,卻要去接受招安,去給大宋賣命,這不是昏了頭嗎?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梁山水泊發展乏力!盜匪因何而來?無衣無食而已!梁山存在的大宋,雖然腐敗昏庸無能,但大宋的經濟實力卻是冠絕諸朝,它創造的精神文明固然是燦爛奪目,它創造的物質財富更是封建王朝統治史上最為富庶的。就連武大郎都能擁有一間街面房、能夠靠賣燒餅養活自己,更何況是別人?有衣有食、有家有業,誰願意去當強盜?
梁山水泊沒有發展資源。歷史上凡是成就霸業的,都有雄厚的物質基礎,農業、手工業、冶煉業、畜牧業,樣樣都不能少!梁山有什麼?就是個大湖而已,湖中有菱角、有蓮藕、有魚蝦,偏偏沒有糧食,難道要靠四處打劫嗎?梁山要擴充實力、要增加人馬,糧草從哪裡來?光這一點就決定了梁山是有發展上限的,宋江正是因為看到了「天花板」,才作出了招安的選擇!
梁山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臨界點」,由於屢屢擊敗官兵,已經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視,朝廷之所以沒下決心,是因為想尋求一個更為溫和、付出的成本代價更小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只要派兵馬將梁山周邊團團圍住,實行堅壁清野,梁山能撐幾天?
宋江正是看穿了朝廷的小算盤,才一力促進招安,否則梁山的實力進一步擴充,衝破了朝廷的底線,讓皇帝、高俅等下定決心解決這個問題時,梁山迎來的必將是滅亡,絕無法倖免!
梁山的許多好漢沉浸在擊敗官兵、聲威大震的喜悅中,卻沒有看到強大起來的梁山,已經開始有實力動搖大宋的統治根基了,已經在向危險的邊緣試探了,是宋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風險,避免了梁山被朝廷剿滅的下場!
梁山的隊伍問題,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宋江的遠見卓識避免了兄弟刀兵相見
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皆以兄弟相稱,同生共死、攜手擊敵,然而,梁山好漢的成分是相當複雜的!它們當中,有以宋江為首的鄆城派,有以武松、魯智深為道的二龍山一派,有以公孫勝、安道全、樂和等「專業技術人才」,有以關勝、秦明等為首的降將派,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卻是派系林立。
要把這麼多山頭捏在一起,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只有宋江憑藉自己幾十年積累的聲望人脈才有可能,但這並不代表好漢們之間就親密無間了,相互之間的明爭暗鬥依然存在,只是在內外的壓力之下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對於關勝、秦明等降將一派,他們原本就是朝廷的大將,他們曾經是享受朝廷「福利」的一員,他們最清楚在「體制」中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他們成天想的,就是如何重新回到體制內,對於招安他們是雙手贊成的!
對於武松、魯智深等,他們對於朝廷是失望透頂的,作為草根一族,他們早已經看穿了朝廷的黑暗,絕無可能再回到體制內。同樣,如混江龍李俊、童家兄弟等,也早已經看穿了其中的利害,他們早就有了遠走高飛的打算!而對於公孫勝、安道全這樣的特殊人才,即便是回到體制內,他們也能夠依靠自己的本領獲得相應的利益,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當強盜呢?無非是權宜之計!
假如梁山不接受招安,而是跟進行硬槓下去,終於派來大軍,在巨大的壓力下,平時的積累的矛盾開始顯現,不同的利益訴求必然讓大家各懷異心。如秦明、關勝這樣曾經的軍官,如果朝廷招降,他們有大機率選擇當叛徒,到時候兄弟之情能否維持?與其讓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如提前安排了事!
所以,宋江上梁山以來的一系列操作,無論是成為山寨之主,還是攻打州城擴充實力,宋江都在逐步地實現著自己的理想,尋找著和平解決梁山問題的可能性,給兄弟們找出一條光明大道!
梁山招安之後被派去征方臘,折損了許多兄弟,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宋江的原因之一。但是,一群殺人放火的盜賊要想「洗白」成官,難道不想付出一點代價嗎?空口白牙的,誰敢接受你?說當賊就當賊,說當官就當官,你把朝廷當傻子嗎?
再者,梁山並不僅僅這一百零八人啊,梁山還有幾萬同生共死的兄弟!這些兄弟們想要洗白,想要重新回到秩序內過安生日子,要靠手中的刀槍去拚命啊!梁山好漢固然犧牲了一部分,卻也能夠重新回到大宋之內,難道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嗎?從長遠來看,這才是梁山最好的出路!
梁山好漢,最有遠見的,就是宋江!
宋江有沒有局限性呢?當然有!他不可能超越時代,為腐敗黑暗的大宋到一條光明大道,畢竟還要受到生產力發展和歷史進程的限制!替天行道的大旗繼續打下去,有沒有前途?有沒有未來?當然沒有!
有人說,李俊有遠見,他帶領童家兄弟等到了海外,自立為王,子孫享盡榮華富貴,但是李俊解決的,只是少數人的歸宿問題。
有人說燕青有遠見,無法勸動盧俊義,挑了兩擔金銀走了,去過幸福的日子了,可燕青最終解決的,只是他和李師師的歸宿問題。
有人說武松、林沖、魯智深有遠見,他們征方臘後不願意為官,安然逝世於六合塔,可他們也只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包括公孫勝、安道全,他們都是有退路的,他們是自私的,因為他們保全的只是自己的出路、歸宿,卻沒有想到梁山還有數萬兄弟!
這數萬兄弟的前途命運都壓在了宋江的肩膀上,宋江帶著他們征方臘、立功勞,用鮮血換回了重歸秩序的資格,讓他們得以過上平安的生活,這難道不是最大的遠見和最大的擔當嗎?
以宋江的頭腦和智慧,難道會不知道:這樣做將被人扣上「投降派」的帽子嗎?這樣做將會留下罵名嗎?這樣做將會造成梁山兄弟的折損犧牲嗎?
他當然看到了、想到了、料到了!可他還是做了!為了結義時的誓言,為了兄弟情義,就讓所有的罵名都衝著宋江來吧!
世人不解宋江,罵名百年不斷!但我們要知道,「及時雨」固然可貴,兄弟二字寫來,卻沉重如山!看穿了梁山的前塵後世,宋江走上了那條最難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