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回應「私下與歐盟單獨談判」:歐委會曾主動接觸但吉利拒絕單獨溝通

2024-10-31   觀察者網

10月31日晚,@吉利控股集團 發文闢謠此前歐盟《反補貼調查終裁報告》中所聲稱的「吉利旗下沃爾沃、smart等品牌與歐盟進行了私下價格談判」一事,並透露稱,歐盟委員會曾主動接觸吉利旗下品牌,而吉利則以大局為重,拒絕了單獨溝通。

全文如下:

吉利集團(包括但不限於旗下沃爾沃、smart等品牌)始終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指導下推進談判工作,吉利提交方案均送機電商會備案,從未私自與歐委會單獨進行溝通談判。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吉利集團全程參與了機電商會在布魯塞爾與歐委會就行業方案展開的磋商會談。磋商會談期間,歐委會主動接觸吉利旗下品牌,吉利以大局為重,拒絕和歐委會單獨溝通。

吉利集團自始至終秉持以大局為重的原則,堅定不移地支持行業談判,為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和推動談判進程積極貢獻力量。

針對網絡上出現的歪曲汙衊報道,如不停止,吉利將堅決採取法律措施,依法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法律責任,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良好形象。

據此前@玉淵譚天 報道稱,10月17日,中國機電商會公開披露了歐方的「陰陽」行徑:歐委會在與中方磋商的同時,想越過中方談判的合法代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我方私企搞「單獨約談」。無疑是想分化中國企業,破壞中方團結,通過各個擊破來攫取更大的利益。

新華財經31日報道稱,歐委會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於30日起正式實施,並同時上傳了一份278頁的文件。該文件顯示,上汽集團、Smart和沃爾沃三家車企單獨提供了替代價格承諾方案,以防中國機電商會所提供的承諾不被接受。

新華財經

報道稱,其中,Smart與沃爾沃也單獨提供了價格承諾方案,兩家均認為自身獨立於吉利集團運營,不應被視為吉利集團的一部分。

對此,歐委會認為,Smart提供的最低價格承諾不足以消除補貼帶來的損害,同時Smart的相關產品在吉利的生產基地生產,然後出口到歐盟,不能按照獨立擁有和管理生產基地的集團或公司進行評估。歐委會也否決了沃爾沃的兩項方案,認為車型之間存在較高的交叉補償風險,同時不同意沃爾沃履行價格承諾不需要通過吉利的說法。

,表示「經上汽集團內部自查,並與國家相關權威部門溝通確認,上述報道內容嚴重背離事實,純屬造謠」。而對於歐委會的終裁認定,上汽深表遺憾,擬採取必要法律措施,將本案起訴至歐盟法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