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丨又是「腳不沾地」的一天

2023-04-01     光明要聞

原標題:我和我的村丨又是「腳不沾地」的一天

講述人:寧夏固原市涇源縣水務局派駐新民鄉張台村駐村第一書記 魏峰

六點半的鬧鈴響了,打起精神,拿起床頭的筆記本看了看工作計劃,最近的工作還有很多,我得早做打算。

穿好衣服、洗漱完,收拾兩下立馬走到家門口服務站,趁這點時間再熟悉熟悉最新養殖政策。不一會兒,村支書於東峰推門進來,鬍子拉碴的臉洋溢著喜悅:「魏書記,今天牛就能入園,算得上咱們村的大喜事了,我昨晚激動得都沒咋睡,這早早來找你,有些細節咱們還需要商量下。」

張台村出戶入園項目是費勁周折才順利完工的,記得剛到村的時候,村支書就和我談起過這個項目,規劃很完美,我們倆一拍即合,說干就干。幾個月里,我和東峰支書在各部門之間來回奔波,了解相關補貼政策、地塊確定所需手續、資金來源及用途等,不知道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

在縣鄉黨委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張台村的出戶入園項目終於如期完工,接來下就該動員群眾了,但就在與養殖戶簽訂協議時出現了問題——養殖戶對自家牛入園區存在顧慮,擔心年底分紅無法實現。我和隊員張斌分頭動員,從園區管理、運行機制、分紅方案等方面挨家挨戶進行解說……終於,養牛大戶馬繼寧動心了,答應馬上就讓牛入園。

商量完細節,天已經大亮,於東峰接到第一個電話,說牛已經裝車,準備出發。我和張斌也立即起身,趕往牛場。在園區,一頭頭健碩的牛在主人的帶領下有序進入養殖園區1號棚,看起來這安格斯牛也比較喜歡新環境,低頭開始品嘗草料。有了大戶帶頭,後面就續上了,第二批、第三批牛也陸陸續續進入園區。對接好的畜牧站防疫人員也開始了防疫服務,向大家講解注意事項,我也在旁邊邊看邊學,多學點總是沒錯的。

忙活了一早晨,肚子咕嚕嚕叫起來,早餐午餐一起吧,一邊吸溜著長面,一邊和村班子成員勾畫美好願景。

「蔬菜大棚是和養殖園區一起建設的,現在園區已經投入使用了,蔬菜大棚主體也已經完工了,接下來咋弄?」於東峰問。

「我覺著咱們可以先把蔬菜種進去,待土壤結構調整成功後,栽種草莓、小番茄等時令水果,這樣不僅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也對集體經濟發展轉型提供了平台,大家覺著咋樣?」我立即將我的想法說了出來。隊員張斌一聽立馬「支棱」起來,吵鬧著就要去搞調查、做方案。

「魏書記,你看這房子馬上就能封頂了,鄰家這會擋住不讓我們蓋了,咋辦呢?」最後一口湯還沒來得及咽肚,村民禹智恩的妻子站在我面前,開始訴苦。和往常一樣,我放下碗和村幹部跟著她去解決問題。

經過溝通,我們很快發現了問題的癥結:4年前兩家因小孩打架引發矛盾,一直不和。禹智恩這兩年養牛掙了錢,蓋新房時排水處理考慮不周,部分房檐水流到了鄰家,這才出現了阻工。我仔細查看發現影響不大,禹家的房子馬上要竣工了,改屋頂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成本必然大大提高,如果不趁這幾天天氣好趕緊完工,後面會耽誤不少事。

我給幾個村幹部使了個眼色,把兩家人分開勸說,聆聽雙方訴求。

「智恩啊,你兩家子矛盾歸根結底在哪大家都清楚,說白了也不算事,不能因為這點小事耽擱了你蓋房麼,鄰里糾紛時有發生,冤家宜解不宜結,再說了,老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有個頭疼腦熱的病還得靠鄰家幫襯一下哩,你倆互相讓一下,這事就解決了。」經過反覆勸說,兩家終於坐在一起,握手言和。

「腳不沾地」的一天過去了,吃過晚飯,村部安靜下來,同屋的張斌發出了鼾聲,我卻沒了困意,蔬菜大棚的事情又浮上了心頭.....(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文攀採訪整理)

[ 責編:王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b9bc3663be959d1711d78997118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