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季節》之後是《外婆的新世界》,兩部以老年人為主角的劇在一個月內接連播出。
這樣的主角設置算得上新奇,過去一年都沒有幾部。早在提案階段,《漫長的季節》主創就常被問到:這樣的主角設置沒問題,不擔心市場風險嗎?
畢竟,老年人過去出現在劇集裡,通常是被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提及老年人在國產劇里的形象,要麼是原生家庭的「問題根源」,像這些年裡常出現的「作爹」「奇葩媽媽」;要麼是啟發主角解決了某些問題的長者,搖晃著茶杯就點醒了主角。
總而言之,都是「年輕人故事」的補充。
但《漫長的季節》《外婆的新世界》,再加上去年的一部短劇《大媽的世界》,卻呈現了某種不同。這些新劇集裡的長輩們,常常在做一些不是我們日常概念里「老年人」會做的事情,同時,也不再讓他們囿於家庭。
老年人在《漫長的季節》里,能蹲人、能找線索破案,還能在KTV里熱舞;《外婆的新世界》里外婆為家庭犧牲小我,拉扯大了女兒和孫女,某一天突然出走,這一走就是五年;《大媽的世界》里的「大媽」能為了搶廣場舞的地盤,與一群打籃球的男孩兒鬥智斗勇——每一集,都有這樣讓人意想不到的新對抗出現。
似乎,國產劇開始關心,在成為「老人」之前,他們都發生了什麼,他們本可以是什麼樣的。當行業開始琢磨將鏡頭對準老年人,其中的思路確實可以反應某些問題。
「老人」的多重宇宙
《大媽的世界》《外婆的新世界》,默契地帶上「世界」的後綴。潛台詞或許是,在「大媽」與「外婆」的稱呼下,屬於那些鮮活個體們的「世界」,很多人沒有了解,也了無興趣去窺探。
換句話說,觀眾更熟悉的是這個名稱,而不是這個名稱下的人。《外婆的新世界》里的孫女,就好奇地打量過外婆的房間:「這個在我脖子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陪伴了我十七年的陌生人,她究竟是誰呢?」
同在屋檐下朝夕相處,我們常常會忘記,老人也曾經是年輕人,他們也有過夢想,有自己的個性和想要做成的事,他們不是一出生就被畫在家庭這個圈裡,有她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的。
《外婆的新世界》成了一部劇集裡的「公路片」,當孫女和姨婆踏上尋找外婆的旅途時,每到一站,了解完外婆在這裡生活的故事,對孫女來說都是一次刷新認知。她只知道外婆以前自學裁縫給媽媽做衣服,不知道外婆的手藝還可以修補奢侈品。外婆對女兒和孫女有求必應,在家裡會被怪罪為沒主見,但這種善良,一路上也治癒了許多人。
在短劇《大媽的世界》里,主要的方法則是用無厘頭的講述,去構建一個有些荒誕的戲劇空間——這是一個大媽們能把雞蛋盲盒買到全世界斷貨、需要人真槍實彈配送昂貴雞蛋、全世界的雞都沒拿去下蛋做盲盒了的世界。但聯想到現實生活里大媽的購買力,這樣的誇張手法,確實難言離譜。
在這部短劇里,大媽會在劇荒後嗑起真實世界裡年輕人的CP,為了嗑CP天天尾隨他們到咖啡館消費,只為追到一個「HE」;為了給減肥的女兒吃甜食,偷偷把甜甜圈套在弓箭上,射到女兒電腦上;姥姥與親家母為了爭奪孫子的「暑期撫養權」,要像乙方一樣列詳細的方案並向女兒提案。
為了讓減肥的女兒多吃點,媽媽有多努力
《外婆的新世界》是對每個觀眾打出了問號:你真的了解家裡的老人們?知道他們風平浪靜的外表下在想什麼嗎?「找到自我」難道是只屬於年輕人青春期時的命題嗎?
《大媽的世界》則是一種解構:你覺得大媽這樣的行為很離譜,有沒有一種可能你在第一層,她們在第五層?你覺得大媽們不可能這麼新潮、懂梗,但誰說她們不可以呢?
這些劇集,都在嘗試打破一些刻板印象。例如,過去的國產劇里,老人常常被塑造為保健品的受害者,而《大媽的世界》,開篇就是小區里的大媽們機智地利用保健品推銷員的心理,將他轉化為整個小區的免費勞動力。
聯想到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瞬息全宇宙》,主角也是楊紫瓊實驗的一位「大媽」,主線也是「大媽找到自我」的故事。
《瞬息全宇宙》
《瞬息全宇宙》的主題是「世界中存在無數個平行宇宙,人生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分裂出一個新宇宙」。這些新的國產劇集,也在嘗試讓觀眾看到了「大媽」和「外婆」不常見的另一個宇宙:其實,他們的生活本是可以如此的。
「老年人」也可以「當下」
《外婆的世界》改編自匡扶搖的短篇漫畫《私奔的外婆》。
在漫畫里,外婆據說十五年前,和年輕很多的男人一起從小舅的小區里出走,再沒回來過。而孫女和姨婆一路追尋,發現的也多是外婆的「愛情故事」。
在看到這個漫畫時,「女性出走」這個點,尤其打動編劇、監製李檣和製作公司光芒影業。
過往國產劇里,「出走」的故事屬於男性。愛情和婚姻都曾讓他們開始懷疑「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最後他們都會在「尋找自我」的過程里,再度收穫圓滿的愛情。
《北京青年》里的「何家四兄弟」義無反顧地告別原有的生活(辭職、和相處多年的女友分手、放棄創業),開始出門旅行,名為「重走青春路」;《如果歲月可回頭》里三位男性好友接連遇到了「被出軌、被離婚、得知女兒非親生」等婚姻變故,前往澳洲旅遊,在旅途中尋找自我。
而「外婆」和「出走」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就天然有衝突。
光芒影業董事長高銘謙告訴毒眸,在開過幾次策劃會後,編劇、監製李檣把原著里「老年人的愛情故事」這個點大大降重,取而代之的,是「尋找自我」的方向。
高銘謙表示:「李老師當時也講過一句話,他說我想給與平凡人以生命傳奇。其實我們生活里遇到的很多人,可能都有自己人生的串起故事。我們想藉由外婆,來打開這些芸芸眾生的全新世界。」
因此,高銘謙並不想強調這是一部「老年人做主角」的劇集。在他看來,「老年人出走」只是這個故事的外殼,他們本質還是想講每一個人找尋自我意義和價值的事情。「這樣的話它就不是一個老年題材,而是一個先鋒的年輕題材,這個60歲老人體內,是年輕而狂野的靈魂。」
在這個過程里,主創也會刻意地讓外婆去做一些不那麼「老年人」的事情。「我們想突破的,就是大家對於老年人的思維定勢,所以外婆做的所有事情都很酷,包括他去打工996上班,他是做名牌包包的修補工作,為性騷擾發聲,去拯救一個女殺手等等,他做的很多事情都很傳奇。」
對《大媽的世界》出品方鳴澗影業來說,「老年人做主角」也不是他們想強調的重點。5分鐘一集的短劇嘗試、當下熱點、觀眾趨勢及情緒的緊密聯繫、強喜劇風格,才是他們想做到的。
鳴澗影業創始人、《大媽的世界》製片人朱輝龍告訴毒眸,項目的緣起,是曾經做過短劇《做夢吧!晶晶》的粒粒橙傳媒,前來諮詢合作。雙方先定下了「做下沉市場裡中老年人也會喜歡看的短劇」的目標,才定下了「大媽們在現實里無厘頭經歷」的方向。
瞄準的人群是「老人」,但短劇形式卻「新得很」,標題里寫著「大媽」和「外婆」的「世界」,其實劇集裡多數時候,呈現的還是年輕人在經歷的世界。
這兩部劇在創作故事之前,都前置討論出了當下正熱議的話題,並根據這些話題再去原創故事。所以《大媽的世界》里會有對網際網路黑話、教育內卷、智能掃碼並不掃碼等現象的吐槽,《外婆的新世界》里則會有對職場性騷擾話題、虐貓話題的討論。
「新世界」與「新方法」
這些「老年人主角」劇集的種種努力,似乎都是想和傳統家長里短的故事做徹底的切割。這種切割不僅體現在劇情上向時下熱議話題靠攏,還有兩部劇不按套路出牌的講述方式。
《外婆的新世界》是單元劇的格式,第一集交代完外婆的前史和出走後,第二集孫女和姨婆就根據一個從監獄打來的電話,踏上了尋找外婆的旅程。
在整個尋找過程里,時間順序是混亂的,孫女和姨婆像在組裝拼圖一樣,根據偶然得知的零碎信息去尋找。一直到拿到了外婆的日記本,外婆的出走時間順序才被梳理出來。
在這樣打亂時間順序的敘事方式里,孫女和姨婆是劇裡帶著觀眾去搜集外婆線索的人,為了更好地串聯起這些故事,同時加入孫女和姨婆的講述,《外婆的新世界》採用了大量旁白。「這樣的敘事結構是不能沒有旁白的,就像你去玩劇本殺,在找線索的過程里一定要有DM的引導一樣」。
在這部劇里,鄧恩熙飾演的孫女就擔任起了這個「DM」的身份,基本上每一集都有她的旁白在介紹劇情。在寫旁白的時候,編劇也堅持了「文學性」,不會去寫一些「接地氣」的、口語化的表達。「李檣老師在文本的創作上,不想墨守成規,一直在創新,他希望他的文本能夠在兼顧通俗性的基礎上是有文學性和哲學性的。」
《大媽的世界》則是5分鐘一集,總共20集的短劇。朱輝龍告訴毒眸,因此即使最初成片有7-8分鐘,團隊還是砍掉了時長,而後無意從平台數據來看,5分鐘是用戶最容易觸發用戶轉發的一個點,「雖然平台是按分鐘算錢,但是我們還是優先考慮劇情節奏。」這個保故事的結果最終導致在微博平台的瘋狂傳播。
而之所以要構建一個看起來有些「離地半尺」的、有些荒誕的世界,也是出於對喜劇設定的考慮。據朱輝龍透露,《大媽的世界》找到了他城(導演大鵬的公司)。早年間,大鵬在做自己的綜藝節目時組建了一個龐大的粉絲群及編劇策劃團隊,項目在定下要討論哪些熱點話題後,也有把這些話題丟到粉絲群里,徵集創意。「這可能是大家看了覺得有些無厘頭的原因吧。」
上述種種,構成了兩部作品的「新世界」。同樣是以老年人為主角,《漫長的季節》在創作時則沒有想著構建「新世界」,他們的重點是還原「舊時代」,繼而引出片尾那句「別回頭,往前看」。
但在《漫長的季節》對90年代東北的細膩描寫後,近期不少媒體開始自發的「回頭看」了。東北作為「共和國長子」的經歷,近些年來「東北文藝復興」的浪潮,被大規模地重新講述了一遍。有人從這場「舊時代」下的雪裡揚起了頭,在現下感受著同樣的觸感。
這可能,也是一種對新世界的描寫吧。
下沉市場,亦可「先鋒」
《大媽的世界》和《外婆的新世界》在播出之後,觀眾用戶畫像都與預期的有所偏差。
對光芒影業來說,意料之中的是,《外婆的新世界》獲得了很多年輕人和女性的認可,意料之外的是,是在抖音上許多「大媽」和「外婆」的認可。這部劇的受眾,遠比當時他們設定的更加下沉。
這倒也符合他們最初對這部作品主題的設定:女性覺醒。「我們希望每一個女性在看完這部作品後,都能夠發現自我是何其重要,不管到什麼年齡,都不要放棄找自己、做自己這件事。」高銘謙告訴毒眸。
而鳴澗影業本來對《大媽的世界》的觀眾用戶年齡分部是「啞鈴狀」的,即年輕人和中老年人占大多數,沒想到最終呈現的結果,是各個年齡層的平均分布,「確實有老年人在看,有年輕人在給我們打高分,但也有很多中年人在看。」
在籌拍階段,為了解決「老年人做主角」的劇集可能在市場有冷遇的難點,鳴澗影業也在選角時下了很大工夫,請來很多「熟面孔」,既有寇振海、梁天這樣的老戲骨,也有陳妍希、木子洋、靈超、陳意涵這些年輕人熟悉的演員。
這部作品,還「出圈」到了盜版的程度,「我們有一集,在某一個平台的播放量就超過了五千萬。」朱輝龍無奈地表示。
這樣的用戶數據,至少反駁了一個市場的慣性認知:老年人做主角的劇沒有人看,老年人生活是不被關心的。老年人的生活,不是沒有呈現價值的,即使它想吸引的受眾是年輕人。正如辛爽在被問到「老年人做主角的劇年輕人能有共鳴嗎」,他的回答是:年輕人可以共情所有人。
有意思的是,雖然《外婆的新世界》主創強調這部劇的先鋒性,劇情結構也向年輕人關心的話題靠攏,但在《外婆的新世界》官方抖音,兩支破百萬視頻,其內容還是呈現現實里老年人的生活。一支視頻是「姨婆那個年代的淳樸愛情」,呈現的是姨婆的含蓄愛情;另一支則是「被外婆帶大的孩子能懂」,內容是劇里外婆對孩子的疼愛。
這兩年里,也有國產劇在做這樣的描摹。比如營銷上主打男女主「姐狗戀」,但其實靠老年人生活拉回不少口碑的《歡迎光臨》。《歡迎光臨》原著作者鮑鯨鯨本就是因為被廣場舞大媽打動才想寫的故事,「本但為了好賣加入了愛情故事」。
因此,這部劇也「遵循初心」,認真地描寫了小區里廣場舞大媽的練舞日常、過去在工廠里工作的故事、現在與孫子和兒女的相處。它還在國產劇里少見地、試圖探討了廣場舞大媽們的「成因」:年輕時想進舞廳,但舞廳不是誰都能進的,一直嚮往著跳舞,只有老了才有機會在廣場上滿足心愿。
《歡迎光臨》
這樣的劇集出現,會代表未來老年人為主角的劇集會增多嗎?高銘謙認為與之相比,更為明確的,是「女性覺醒」趨勢的繼續。
高銘謙想起他看過的一篇報道,「大女主時代的到來」,其中一個調查數據就是當下很多退休女性現在幸福感很強。「因為她們大半輩子都把自己獻給了家庭、職場,默默忍受著很多東西,到了退休那一天,她們才真的開始做自己,所以你在抖音上會發現很多中老年女性,有很多自我表達,迸發出了許多有意思的短視頻。」
劇集本該屬於「所有人」
而這種「自我表達」的一些部分,不知不覺間,與年輕人在當下的自我反思匯流到了一起。這一群體的需求變化,也會進而對劇集的要求發生新的變化。
說到底,過去劇集市場對「年輕人」的追逐,是對「流量」的追逐。中老年人被默認為沉默的、單向的觀看方,沒有在社交媒體場域貢獻熱度的行為,很長一段時間裡被戰略性放棄。但現在,當「流量經濟」的問題逐漸被暴露,平台也在扭轉思路——劇集本就該是一個屬於「所有人」的產品。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就在影視獨舌的採訪里說,這幾年,大家不再奔著只為某些年輕人或者只為一種情緒去創作,現在考慮到了更廣泛的群體,不僅為喧囂聲音大的人創作,更重要的是關注那些網際網路上沉默的大多數。
王曉暉表示:「不同的人審美情趣不同,即使相同的人他也不只喜歡單類型,可能同時喜歡懸疑、古裝等等。」
在這樣的改變下,有些作品從立項之初,就不是奔著「爆款」,而是奔著「開荒」去的。「每一次探索不是都能火的,這個事情不能著急。」王曉暉在採訪里說。
幾部作品出現後,總歸是有更多人進入了,那個曾經陪伴了他們多年但可能仍是「陌生人」的、老年人的世界。愛奇藝接下來的片單里,還有張國立、王剛、張鐵林這個「鐵三角」時隔多年重聚的劇集《老傢伙》,講述的是三位老友退休後共同操辦一個養老社區的故事。
僅看預告內容,這部作品不是像兩部「世界」一樣,要構建一個風格強烈的「新世界」,也不是《漫長的季節》這版,是對舊時代的回眸。它討論一個具體的「養老話題」,搭建「養老社區」這件事,也比「出走」看起來,要日常、落地許多。
儘管當下的這些探索,還沒有哪一部成為像《狂飆》那樣的全民爆款,劇集本身也確實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終究是往前進了一步,畢竟,一種思路的打開,就意味著有更廣闊的世界等著創作者去發現。
現在,還是「大媽」和「外婆」給予創作者靈感,有一天,隨著這樣的內容越來越多的覆蓋,「大媽」和「外婆」也會在現實世界裡,走出自己的新世界。
劇集本就有這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