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即美酒:為何中國酒多產自江河之畔?

2022-06-22     酒食評論

原標題:江河即美酒:為何中國酒多產自江河之畔?

作者:李虓

但凡有江河的地方,都伴隨著酒香,而有美酒的地方,多數也依偎在江河之畔。

對於中國白酒而言,產區的劃分基本依據江河而定,粗略分判,可為長江名酒帶和黃淮名酒帶,仔細追溯,每一支河流又都詮釋著不同的香型,比如,赤水河之於醬香,汾河之與清香,灕江之於米香,如此等等。

江河即美酒。

這種現象,世界範圍內亦是如此,比如,法國波爾多之所以盛產家釀,也與河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被基隆河貫穿,又被其兩條分支分為左岸和右岸。

很多美酒,常冠以江河之名,而很多江河,又因酒之名氣,而備受矚目,美酒與江河有著怎樣的關聯性?為什麼美酒多產自江河之畔?

01

源起:文明和糧食的誕生之地

酒是怎樣來的?晉代江統所著的《酒誥》提到,「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宋代朱肱的《酒經》也指出:「空桑穢飯,醞以稷麥,以成醇醪,酒之始也」。兩者意思都表明,酒的誕生是因為剩餘糧食,經過放置,慢慢自然發酵而成。這也是最為符合事實的酒起源論斷。

同時,也說明了酒的誕生,離不開兩個前提,一是文明的產生,二是糧谷的充足,沒有文明,即便有酒,也失卻意義,沒有充足的糧食,又如何「委餘空桑」?而這兩者的交集點,就在於江河——文明和糧食的誕生之地。

江河,是農業和文明的底色。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起源均與江河相關,比如,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恆河,還有黃河與長江,之所以如此,研究論證浩如煙海,但其中重要一點都指向,水源的灌溉促進了農業發展,從而促進了文明的繁衍。而農耕的興盛,自然更容易造就「有飯不盡」「糧谷豐盈」的可能,自然誕生了美酒。

江河富足了農業,尤其是稻米。

漢朝《淮南子》所載「清釀之美,始於來耜」,即有了農業工具,才能進行有規模的農業生產,有了穀物,才有美酒,正說明了這一點。而印證的具體史實,河姆渡文化乃是典型。河姆渡曾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稻穀,又出土了炊具陶釜、陶甑、陶缽、陶盉,釀造美酒已然能夠實現。

02

發展:充沛和優質的必然選擇

文明誕生、糧食充足之後,人們發現釀酒愈發離不開河流。因為,除了糧谷以外,釀酒還需要用到充沛的水源,且水質必須優良。

《齊民要術·造神曲並灑》中專門提到用水的講究,「造酒法,淘米及炊釜中水,為酒之具有所洗浣者,悉用河水佳也」,這就是說,淘米用的、炊飯用的、洗滌釀酒用具用的水,都是以河水為最好。而其又在「神曲酒方」中說:「收水法,河水第一好。」所以,古人釀酒的很多環節,都傾向於河水的使用。

河心取水。

為什麼用河水釀酒好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首先,江河水容易獲得;再者,水質相對較軟,利於發酵;最後,質量好的河水,能夠提升酒的口感,而最後這點主要與環境有關,比如賈思勰所處的南北朝時期,自然環境相比今日更加優越,河水水質清澈優質,用其釀酒自然甘美。

時至今日,雖然飲用水流通和地下水採集更加便捷,但很多酒廠在建廠之初,仍選擇建在江河畔,比如,筆者曾去過的一家酒廠——桂林義江酒業,因江而得名,酒廠距離西側義江不及500米,位於江畔五通鎮,上世紀80年代建廠,選址的考量也受到水源供應的考慮。

義江沿岸。

義江,因流經舊時義寧縣境內而得名。據《義寧縣誌》記載:「義江縣西門外,寬十餘丈,漲涸不常,難通舟楫,即古洛溪水也」,所以,義江自古以來,水量十分充沛,而且是柳江之源頭支流,河水清澈,目前為止,附近也鮮有大型工廠。

義江酒業釀酒。

好水之處,一般也配以優越的環境,據明清文獻記載,五通鎮東接靈川入桂林,西通融安、融水,南達永福,北控龍勝入湖南城步,所謂「五通」。酒廠毗鄰天下奇絕的龍勝梯田,優質原糧供應充足,而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政策下,四周仍舊「山谷彌遠」,原始森林、溪泉瀑布,一應俱全,已然成為釀造酒類的風水寶地。

毗鄰義江酒廠的龍脊梯田。

那麼,古人如何用江河水釀酒呢?比如,清朱彝尊《食憲鴻秘》提到:「於半夜後舟楫未行時,泛舟至中流,多帶壇瓮取水歸。多備大缸貯下。以青竹棍左旋攪百餘回,急旋成窩即住手。將箸笠蓋好,勿觸動。」這是有關於釀造水處理的較早記載,據老一代的釀酒師傅所言,上世紀依靠江河水釀酒時候,這種方式也被採用過。

03

優化:品質和儲存的神來之筆

人們常說,「離開茅台鎮,釀造不出茅台酒」,其實更可言「離開赤水河,釀不出茅台酒」。因為江河對於釀酒的影響,不僅僅在於種植和水源,更受作用於立體的生態環境。每一條河流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影響了流域範圍內的氣候、土壤、植被等等眾多因素。

正因江河對於生態的決定性作用,能夠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所以,很多國家即便是對江河進行治理,也不再採用為了治理而治理的理念,而是實施「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即「多種生物可以生存、繁殖的治理法」,以「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與自然景觀」為前提。

釀酒決定於生態,而生態決定於河流。

對於釀酒而言,江河還通過一種極為重要的因素而影響到美酒,即微生物。一方面,河流微生物本就是流域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構造最基礎的部分,在各類生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合理的濕度和腐殖條件,更利於微生物的繁衍生息,這對釀酒具有重要意義。

微生物對釀酒的影響,不僅在於發酵過程,還在於儲酒過程,比如,洞藏酒窖,一般建於山體之中,山體積水和植被滲透,讓洞內環境濕度較大,微生物較為繁盛,所以,酒罈或者洞壁具有隨處可見菌斑,很多人認為這可以看做是美酒的「二次發酵」,如同品質的「神來之筆」。

穿山岩酒窖內的天然水流。

如果洞藏基地再靠近河流,那這種現象便更加明顯,比如,桂林灕江邊的穿山岩洞藏酒窖,穿山為灕江畔的名山,而在穿山岩酒窖內有灕江細支貫穿,山體滲透加上河流濕度,造成了洞內「水滴成雨」的奇觀,而水再一次彙集,通過暗流便注往灕江。這樣的儲酒環境,讓穿山岩酒窖洞內菌斑十分顯著,無論是酒罈外壁還是壇封之處,均布滿菌落,似為美酒之襁褓,為陳釀保駕護航。

穿山岩酒窖2016年陳釀酒罈上的菌斑特寫。

因此,江河即美酒,美酒的誕生、發展、優化均離不開江河之功,而很多美酒冠以江河之名,也獲得了非凡的氣勢和意義,更因為家鄉的「母親河」而讓飲者備受好感。江河與美酒相應相生,如若美酒變名酒,江河也隨之名震天下。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矩陣、李虓策劃諮詢創辦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a737037b774f59ecf6d38d1fa77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