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突破,如今的內容製作正在變得更容易上手。無論是文字內容輸出,還是視頻剪輯製作,都有著相應的AI工具來幫助實現。
但與此同時,AI的急速發展也帶來了技術支持之外的「蝴蝶效應」。
如今,不少網友都喜歡在各大平台上觀看跨文化交流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充滿了文化碰撞和生活趣事,生活化又切入點獨特,很能吸引人看下去。
然而,隨著這一視頻製作領域的火熱發展,有些人卻開始通過AI技術來「批量製作、程序化生產」外國美女博主。
AI美女湧現
這些AI生成的「外國美女」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上,他們與網友互動、講述自己的生活、分享家鄉的文化、表達自己的期望。
初看之下,這些內容似乎與真人錄製的視頻無異,但實際上,它們卻是AI技術的產物。從畫面到語音,甚至口型動作,都透露出這是一項較老的AI技術所製作的,而非最新的技術。
觀察這些AI生成的美女帳號,可以發現他們往往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文案,視頻畫面則是選取了其他博主的視頻片段並換臉後重複使用的。
因此會出現大量說著同一段話的不同帳號,甚至這些帳號中的外國美女有時候會有著一樣的外形輪廓和背景。
(短視頻帳號截圖)
雖然這些AI製作的視頻在技術和細節上顯得相對粗糙,例如口型與發音不同步,但依然收穫了大量熱情的評論和歡迎。觀眾們似乎並不介意這些形象並非真人,而是AI合成的產物。
然而事實卻是,對於熟悉AI技術的人來說,這些內容的人工痕跡顯而易見;但對於初次接觸或不常關注這類內容的人而言,他們可能很難區分真實與虛擬。
哪怕平台在視頻下方標註了「內容疑似AI生成,請謹慎甄別」,但還是會有部分網友由於對「AI」的概念不理解,認為其中顯示的是真實的人。
(短視頻帳號截圖)
而在這種情況下,這類虛擬內容可能會誤導那些不熟悉AI技術的觀眾,讓他們對一個完全虛構的角色投入真實的情感。
通過這類帳號的評論區,也能夠看到確實有很多網友真的認為視頻中的是真人、視頻內容則是真情實感地表達。
(短視頻帳號截圖)
流量的盡頭是帶貨
那麼,這些帳號背後的運營者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按照相關的調查報告來看,這些帳號的吸粉速度很快,在通過幾個視頻引流並積累到一定粉絲量後,就會進行帶貨。帶貨的產品定價往往不會太高,但佣金不低。帳號背後的運營者通過大量帳號的帶貨,就可以獲得不低的收入。
(短視頻帳號截圖)
目前,網信辦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提到了網站平台要對AI生成信息進行標註。各平台目前也已經加強了對AI類帳號的監管。
就此,這類AI生成式帳號的存在空間正在變小,目前查詢可以發現不少帳號已經停止更新或者全部清空。
技術應用的底線在哪裡?
在看過了大量這類AI帳號後,可以發現這些視頻製作十分粗糙,但是這樣的技術已經令不少網友受到了欺騙。
那麼在如今更新、更先進的技術下,又會有多少人無法區分虛假和真實呢?
事實上,目前這類視頻已經可以做到越來越逼真,不少最新的AI視頻已經令許多人很難判斷是否真實。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讓多數人真假難辨的情況早晚會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明顯的提示不可或缺。用戶應該有知情權,應該被告知所觀看的是AI生成的內容,並非真實的人物。
那麼,如果你看到一個製作精良的AI生成內容,無論是主播還是美女,與你進行交流,你會願意相信它是真實的嗎?
精選:
各大巨頭紛紛入局,智能穿戴市場未來可期?還是前景堪憂?
為什麼手機銷量排名各榜單不同?調研機構如何統計數據?一次全都告訴你!
4月發布新機全綜合對比,哪款值得買?
華為6款新品蓄勢待發,HarmonyOS NEXT細節再曝
iPhone 16全系機模曝光:大屏、潛望鏡頭、新設計,這次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