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雙黃連口服液」無貨,為何沒人搶藿香正氣、連花清瘟?

2020-02-01   中國生物技術網

一早查看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平台發現,「雙黃連口服液」大部分商品顯示無貨或下架。

​1月31日晚間,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消息稱,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上述消息一出,許多人誤以為醫藥領域科研出現重大突破。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各大平台上的雙黃連口服液瞬間售罄,甚至獸用雙黃連口服液也在部分商家出現售空情況。

結果,雙黃連口服液一夜之間脫銷。

根據其說明書,雙黃連口服液組成是金銀花、黃芩和連翹,輔料為蔗糖和香精。主治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症見發熱,咳嗽,咽痛。藥品不良反應和藥品禁忌顯示,目前尚不明確。

突然,貧道覺得似曾相識,就找到了某個號稱降火的飲料的配方,整體來說差不多。當然,配比完全不同之下,效果肯定也是千差萬別。

但很可能最後也會演變成搶購某些飲料的風潮。就如非典時期那般,食鹽、檳榔、香煙的輪番上陣那樣。

這樣的一種搶購風,確實太焦慮了。

世界衛生組織官方建議中就指出:「目前沒有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特效藥物。那些感染病毒的人應該接受用於緩解和針對症狀的治療,而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得到針對其病症的最佳的支持性治療。特定的治療方法正在研究中,並將通過臨床試驗進行測試。」

一切不言自明,可擋不住各種所謂的成果迫切的帶貨需求。

在防疫這段時間裡,已經有了大量「帶貨」的所謂成果問世。

上一個被帶貨的是金銀花、綠茶。

南京日報報道稱,南大團隊研究發現:金銀花、綠茶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報道中稱,(南京日報)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張辰宇教授團隊的研究表明,金銀花等植物中富含的MicroRNA(miRNA),有靶向和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力,可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預防和治療。

不過或許是這種家中常備XXX的,確實實在太常備了,且很多人日常也在用,無法形成「安慰劑」,結果就只是曇花一現。

但關鍵的不是這些,更關鍵的還在於在戰疫期間,能否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真正有效地成果用在防疫一線,而不是忙不迭的發布一些驚人言論,想要搞一個大新聞。

實際上,最近不少中成藥都跟新型冠狀病毒搭上了關係。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以下簡稱「第四版」)中新增了中成藥推薦。由此,不少中成藥登上話題熱榜。例如,連花清瘟膠囊和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但為何後面幾個沒有被過度消費的原因,或許是連花清瘟大家不太熟悉,藿香正氣有過分熟悉了,前者擔心療效,後者覺得療效不好。結果,雙黃連這個介於熟悉和陌生之間的中成藥,就被瘋搶了。

那樣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口碑,也是在消費著群眾的激情。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說太多了,後面真的就是塔西佗陷阱。

而在雙黃連搶購風中,還有一層隱憂是焦慮,群眾對於特效藥的迷戀,讓這種焦慮被瘋狂的釋放了出來。

結果,雙黃連成為了一場滑稽戲,也成為了一個讓群眾釋放焦慮的出口。

突然看到上海藥物所的那句話:科學的事情我們不想說得太過。

為嘛你不早點說,為何不在第一彈報道中釋放這個信息。已經過了,結果就更加焦慮了。

帶著口罩打完這些字,我覺得無語凝噎,一聲嘆息:疫情,你快結束吧。

文|張書樂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