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這座地宮裡,五百多件藏品來之不易

2019-09-09     老家許昌

許昌這座地宮裡,五百多件藏品來之不易‖老家許昌

文·圖‖菅偉民

這是2003年從浙江湖州收的民國黃花梨筆筒。

這是2004年從廣西柳州收的明中期小青花熏。

這是2004年靳氏老宅留的清粉彩人物獨柱蓋罐。

這是2005年從商丘收的宋斗青六人瓶……

我問:「咱這博物館有啥看點?」

接待我的那個十幾歲的小女孩說:「有一百多年的老房子,房裡有明清時的黃花梨家具、老織布機。地宮裡有五百多件藏品,有瓷器、玉器、唐三彩、銅鏡、編鐘及銅馬車,不過看地宮裡的東西是要收費的。」

我付了十元錢,女孩先領著我去看老房子裡的藏品。路過影壁牆時看了牆中間窗口掛的三個編鐘,靳氏祖宗靳尚的文字介紹及靳氏家訓。沿南邊一條由一塊塊磨盤鋪就的小路來到西面年代不是多久遠的兩層瓦房前。開門就看到老式桌子前有一比較大的銅香爐,靠牆的老式條几上一對青花葫蘆中間放著一個青花彌勒佛。東面牆角是風箱、木耬等農具。

東面的老房子,據說始建於1821年。

開門,撲入眼帘的是老式桌,黃花梨圈椅,灰色哥窯香爐,觀音菩薩、彌勒佛、財神像,檀木鑲邊的四扇屏等。佛像左面是一雕有十八羅漢的大酒罈,小女孩說你靠近點兒還能聞到酒香呢。可不還真有!

西間是一組老式黃花梨大衣櫃。因為房子低,上面的矮櫃放在旁邊的地上。小女孩說:「據專家鑑定,這組黃花梨衣櫃值一百多萬呢。」

東面牆上掛著一幅明代吳門畫派陸治的花鳥畫,右下角是唐代詩人薛能的一首七絕《又和留山雞》:「五色文勝百鳥王,相思兼絕寄芸香。由來不是池中物,雞樹歸來即取將。」右下角落款包山子陸治,即陸治的篆書欽印。

牆上有副對聯是:

深思日月兩淪天地眼

點復詩書萬卷聖賢心

之後來到地宮,掀開門帘還有一絲熱氣撲來,往下走幾步就感到絲絲涼意。

小女孩說:「俺姥姥年輕時就喜愛收藏,俺爸受影響也喜歡收藏。這些東西很多是俺爸俺媽多年來從全國各地收來的,一些是擴建地宮時發掘的,還有一些是俺老宅留下的。」

與小女孩閒聊中得知她才十三歲,在十六中上學,我問她:「賈老師教你那班了沒有?」

「你說的是賈繼業老師吧,他沒教俺。」

「我和他是同學。」

與小女孩一同走在腳下的玻璃棧道上時,還真有些膽怯。棧道下疏鬆的黃土上有青銅器,瓷器等。

我與小女孩一起觀賞著牆洞裡他父母的藏品:

這是2006年從洛寧縣收的漢代博山爐。

這是2007年從西安收的宋吉州窯黑釉黃線梅瓶。

這是2009年從靳氏老宅發掘的清黃白釉碗。

這是2009年從信陽光山收的宋磁州窯四喜瓶。

這是2011年從湖南懷化收的青花香象枕。

看著這一件件得之不易的藏品,我仿佛感受到了小女孩家人當年的奔波和與藏品主人討價還價的場景,每件藏品都飽含著他們深深的喜愛之情以及旅途的勞累(因為燈光的原因,拍攝效果不是很好)。

地宮裡兩邊的玻璃棧道之間是一東西向的小屋。門的左邊是一件銅車馬,右邊靠北牆是一組上下兩層的編鐘,地上有可以敲打的工具。小女孩說:「如果精通樂律,還可用工具敲出一些動聽的樂曲。」

我問:「來這裡參觀的人多嗎?」

小女孩說:「來這兒的大多是組團來的,個人單獨來的也有但不多。你是來這兒參觀時間最長的。」

博物館裡很多東西我都不懂,關於青銅器,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說,新做的青銅器經X光照射一次,年代就會提前一百多年。不知是否如此。

雖然地宮四個角都有通風設施,但還是沒有外面的空氣自然新鮮。從地宮出來,我做了個深呼吸。

影壁牆東面木質長廊下綠葉之間的一個個葫蘆,給小院增添了許多生機,也深深吸引了我。

看完大門南面矮牆上的博物館簡介後,我與小女孩的奶奶作別,踏上了歸途。

哦,對了,這裡是靳氏博物館,位於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韓莊村,是農民靳志軍自費建的集明清家具、瓷器、玉器、青銅器等於一體的民間博物館。

2019.8.1

【作者簡介】菅偉民,網名「憧憬」,筆名「明月松間照」,許昌人,生於1966年10月,許昌市詩詞學會會員。1987年開始詩歌創作,1988年畢業於許昌師專中文系。2010年10月起在網易、新浪等網站發表詩歌散文。2015年開始在江山文學網、散文網、散文在線等純文學網站發表作品。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L7FP20BJleJMoPMq6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