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上的這幾種「病」,其實不宜過度治療~別再自己嚇自己

2024-01-20     櫻花細雨話文字

原標題:體檢報告上的這幾種「病」,其實不宜過度治療~別再自己嚇自己

去體檢時,很多人發現自己檢查報告上會出現一些不在正常範圍內的指標,甚至有些「字眼」讓人心情忐忑

其實,有些可能並不是病,先別慌!

01

頸動脈粥樣斑塊

對於頸動脈粥樣斑塊來說,如果沒有形成頸動脈狹窄就無需特別治療。

一般來說,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吸煙、酗酒、運動少等都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

除此之外,隨年齡增長,即便沒有上述危險因素,也可能出現頸動脈斑塊。

改善建議:少油、少鹽、適當的身體鍛鍊,高血脂病人要積極控制血脂。

02

前列腺鈣化

很多人體檢時,看到體檢報告上顯示有「前列腺鈣化」。

其實「前列腺鈣化」可能是之前患前列腺炎,康復後遺留下來的疤痕,對身體沒有什麼負面影響,不用過度憂慮、治療。

03

偶發的心臟早搏和竇性心律不齊

在心臟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偶發的心臟早搏或是竇性心律不齊,都無需特別擔心。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人都會出現心臟早搏,如果只是偶發,且也沒有明確症狀,多數注意觀察就可以了。

而「竇性心律不齊」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可能和你當時做心電圖時的情緒有關,比如生氣、緊張、興奮,包括服用某些藥物後,都會影響到心律結果,一般平靜休息後可以緩解。

04

血常規稍微超標或降低且無症狀

常規檢查有個正常的參考值範圍,當血液在檢測時這一項顯示超過或者降低,在報告上就會出現「」或「」。

超標或者降低的值若只多(少)一點點,在檢驗醫學上叫臨界值。

血常規檢查出現臨界值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因為血液採集的部位、保存方式及送檢時間,甚至是性別、年齡、種族及季節變化都能對這些參數產生干擾。

不過,如果自己的確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即使檢測結果與正常參考值的差距比較小,也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提示。

05

偶發的轉氨酶指標增高

轉氨酶是十分敏感的指標,服用某些藥物、飲酒、熬夜或劇烈運動等都會引起轉氨酶升高,在停藥或休息後,轉氨酶可恢復正常。

但如果轉氨酶持續增高,就要懷疑是肝膽疾病問題,需進一步檢查。

06

這三類尿常規指標異常

尿膽原陽性:可能與飲水量少有關。

尿比重偏高/偏低: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濃縮程度,喝水不足或過多都可能導致這個數值異常。

尿酮體陽性:酮體是脂肪分解代謝的產物,除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些體型瘦弱或體檢前沒有吃飯的人也可能出現尿酮體陽性。

07

肺部的鈣化結節

CT報告中肺結節樣鈣化灶、鈣化結節、陳舊增殖灶等,都是疾病恢復後遺留的一種疤痕,大多數由於既往的肺結核或肺部感染所致,並不會影響肺功能,也不會發生癌變,一般不需特殊處理。

08

不發炎的骨刺

骨刺其實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身體在老化過程中,因為受力的不均勻,使局部的骨頭受刺激不均勻導致的。

只要不發炎,骨刺其實是對身體的一種保護性裝置,不用特別在意它。

09

超聲發現的甲狀腺結節(大多數)

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且一般無明顯身體症狀。

不過,如果發現甲狀腺結節的描述是實性、微鈣化、極低回聲、邊緣模糊、就需要引起重視,需要根據醫生建議及時就診。

10

肝囊腫

不少人通過體檢查出「肝囊腫」,感覺特別害怕。

其實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發病率較低,且不會影響肝功能,只要囊腫不超過5厘米,且沒有導致身體不適或出現一些臨床症狀,就不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

只需要定期隨診,觀察其大小變化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9e37415492f9bed4b80b73f02937401.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