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應防治抑鬱

2022-06-22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

原標題:糖尿病患者應防治抑鬱

33歲的周女士有1型糖尿病史10年余,平時賴脯胰島素三餐前聯合甘精胰島素每日晚睡前皮下注射,平時就餐不規律,血糖未規律監測;雙下肢浮腫5年余,間斷口服利尿劑治療,診斷腎病綜合症、腎功能不全;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合併有大、小血管併發症。4月16日,因「噁心嘔吐5天」,33歲的周女士來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就診,內分泌科醫生診斷為「1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需要入院治療。

結合患者病情重,基礎疾病多,予多學科會診,經過治療複查血液生化指標明顯好轉,但是仍連續嘔吐,不能進食,食之即吐,夜間難以入睡,胃鏡僅提示淺表性胃炎,不能解釋病情,考慮患者年輕女性,患病多年,且因為長期生病,沒有固定的工作,外地人,父母均不在身邊,是否有心理因素問題,故請經精神心理科劉松柏醫師會診。經過評估,劉醫師考慮患者存在抑鬱狀態,加用抗抑鬱藥物及改善睡眠藥物,患者症狀明顯改善。後經過長達40天的治療,該患者終於雙下肢浮腫減退,無噁心嘔吐,夜間能睡8-10小時,一覺到天亮,病情明顯改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糖尿病患者患抑鬱症是一般健康人群的三倍,病因目前來說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因素:患者病程比較長,痛苦比較多,血糖容易波動,生活質量下降;併發症多,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悲觀等情緒;長期治療,經濟負擔重;有些老人喪偶或家庭關係不和睦等;長期的飲食控制,頻繁血糖監測,讓患者感到厭煩、痛苦;年齡增長,很多人的一些生理功能減退,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各種軀體疾病合併發作等。

抑鬱症有哪些臨床表現呢?可以出現心境低落,情緒的消沉,喜歡個人獨處,學習和工作表現下降,睡眠障礙,睡眠方式改變,早醒為典型表現;自卑,甚至悲觀厭世,自殺企圖或行為;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等軀體症狀。

內分泌科主任杜曉明博士提醒,糖尿病合併抑鬱症,危害大,兩者互為影響,需要進行有效的防治:一,對於患者及家屬一定要建立自信心,患者要學會心境放輕鬆,用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來對待生活,平時參加社交活動,運動鍛鍊,同時家屬應該多疏導、安慰、理解,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二,醫生及時疏導,進行糖尿病專題講座,讓患者們了解糖尿病和併發症的知識及應對措施,糾正錯誤認識及不良行為;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精神心理治療,對於一些患者可給予一些必要的抗抑鬱藥。(顧愛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96b3fbea857ce76dcbd35ba724cdc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