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建築經久不衰的「青瓦」文化

2022-10-16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淺談中國古建築經久不衰的「青瓦」文化

中國建築文化淵遠流長,說起古代建築,人們總容易想起高高矮矮的粉牆,斑駁陳舊的朱門,更是從南到北都覆蓋著中國建築的鱗次櫛比的黛瓦。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中國古代建築中經久不衰的青瓦文化。

青瓦文化的起源較早,傳承至歷朝歷代。根據史料記載,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瓦,包括板瓦、筒瓦、人字形斷脊瓦和圓柱形瓦釘。這時候瓦面的設計還比較簡潔,以追求瓦面的光滑平整為主要製造目標。

春秋時除板瓦以外,又出現了瓦當,此時瓦面的設計開始複雜化,同時也開始追求藝術上的美觀,瓦當表面有凸起的饕餮紋、渦紋、捲雲紋、鋪首紋等美麗的紋飾,這一改變,極大促進了當時建築文化的發展。後來,瓦當文化也被保留與傳承,在陝西一處西周時期的遺址中,更是出土了大量殘瓦,其中有近一半的瓦片加入了瓦當設計。

(1)古人特有的「以青為美」

每個時代都具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觀,在古代,人們便已經有了對色彩的審美。春秋時期已經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在抬梁式建築上,人們施加色彩對建築進行美化。這說明當時人們已經開始通過各種顏色的運用,以獲得自身美的享受。

而眾所周知,色彩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更沒有美醜之說,只是在注重氣節的中國古代,人們將各式色彩意向化,猶愛青色。

青色作為一種簡單清爽的底色,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象徵著傳統、古樸和典雅。一般來說,莊重的器物和服飾常常都會採用青色,以凸顯穩重和底蘊。

「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青色更是一種介於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在蒼茫的綠色大地之上,在頭頂一片藍天之下,青色瓦片覆蓋著的屋頂,展現出了獨有的韻味。它開合有度,沉穩大方又活潑典雅,當抬頭仰望時,也不由令人心馳神往。

(2)排列組合下的形態之美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究排列組合之美。層層疊疊又不失井然有序的片片青瓦,被匠人妥帖安置在屋頂之上,形成了由不同鋪面相交構成的屋脊。根據屋脊所在的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名稱說法。如正脊、垂脊、戧脊和博脊等。在所有的屋脊中,正脊是最重要的一條屋脊。它是處於建築屋頂最高處的一條脊,它是由屋頂前後兩個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一般來說,也稱為「大脊」。

隨著正脊兩邊屋頂坡度向下慢慢平緩,向上慢慢陡峭,不由得使得屋檐更加出挑,屋頂形成了流暢優美的曲線。再配以妥帖安置在屋頂坡面上的青瓦,一動一靜中盡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之靈韻。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匠人們也喜歡對青瓦進行各種有規律的排列組合,將其運用在各種各樣的地方,如長廊的透窗處,牆帽上,花圃中。拼接出了各種極具藝術特色的花紋圖案。根據排列組合的變化,這些圖案,或莊重典雅,或活潑俏皮,呈現出了建築設計的無限可能,將中國古代建築之美,發揮地淋漓盡致。

(3)人們心中對於生命不息的渴望

除卻以上原因外,青色更是蘊藏著人們心中對於生命不息的深深渴望。首先,青色是春天的顏色,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這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綠色從泥土中綻放,承載著大地深沉無言的厚重,也迸發著生命驚人的活力。

同時,在《說文解字》之中有這樣一句記載,「青,東方色也,木生火,火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

在五方五行五色中,青色也是東方之色,它蘊涵著中國古人獨有的含蓄,沉靜、淡泊,日出東方破曉之時,我們也自會懂古人對青色獨有的心馳神往,此時的青色,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色彩本身,更是體現了古人細緻入微的生命體驗,精神感悟,這是一種物我合一的藝術之美。

青瓦歷史悠久,起源於西周時期傳承至今擁有中國建築史3000多年的文化傳承,它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特有的裝飾藝術。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時代在不斷的變遷,隨之帶來的,是青瓦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難以尋覓,只有一些破敗的鄉村和零星的古鎮方可一見其摻雜著歷史風霜的風采。但哪怕只是這少有的遺存,也仍然在如今鋼筋水泥建築的冰冷空間中體現了國人精神氣質中的質樸與寧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8fe1d29c337d9b11b9e8c1c0db7d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