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趨勢】2023年中國鎢行業發展政策、產業鏈全景、競爭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

2023-11-17     智研諮詢

原標題:【行業趨勢】2023年中國鎢行業發展政策、產業鏈全景、競爭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

內容概況:中國是全球鎢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儲量和產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具備絕對資源優勢,2022年中國鎢礦產量達7.1萬噸金屬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4.52%,中國鎢礦儲量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西、雲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其中,2022年江西省鎢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4.06萬噸,占全國總量的37.25%,位居全國第一位。

關鍵詞:鎢市場現狀、鎢競爭格局、鎢發展趨勢

一、概述

鎢是一種過渡金屬元素,具有高熔點和高硬度,因此常被用於製造高溫和高強度的材料,它在化學上比較穩定,不容易與其他元素或化合物發生反應,因此在高溫和腐蝕性環境下具有優越的耐久性。中國鎢產業經歷了從初期的原礦採掘到高端產品製造和國際市場競爭的發展歷程,中國擁有豐富的鎢礦資源,同時也在鎢冶煉和製造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使其成為全球鎢產業的主要參與者和供應商,中國鎢製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近年來中國鎢產業逐漸多元化,包括鎢生產、鎢合金加工、回收再利用等不同領域。

二、市場政策

鎢因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被中國視為戰略性資源,其對中國高端製造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等,不斷強調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並要求保持鎢資源戰略地位和優勢,推進鎢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鎢產業鏈起始於鎢礦勘探、採選成鎢精礦,行業主要生產路徑為鎢精礦製備APT和氧化鎢後,還原得到鎢粉,再經碳化製取碳化鎢,最終通過混料、制坯、燒結等工序生產硬質合金。經歷長期漸進過程,目前鎢產業鏈的下游應用主要包括硬質合金、鎢材、鎢特鋼、鎢化工產品等。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鎢製品應用半徑不斷擴大,特別是在汽車、機器人等現代製造行業中,鎢硬質合金的應用日益廣泛。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航天航空、半導體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鎢製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基於行業工藝技術不斷精進,預計未來鎢製品應用領域將持續拓展和深化。

2、上游

中國鎢行業上游為鎢礦採礦行業,中國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是全球已探明儲量最大的國家,依據2020年5月1日起實施的《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2020)和《油氣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9492—2020)礦產資源儲量標準計算,2022年中國鎢礦WO3儲量達299.56萬噸,同比增長1.48%,此外,中國對鎢礦開採實行總量控制,199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將鎢錫銻離子型稀土礦產列為國家實行保護性開採特定礦種的通知》,將鎢列為國家實行保護性開採特定礦種,旨在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的法定要求,推動優勢礦產保護和合理開發,2022年中國鎢精礦開採總量指標由2013年89000噸增長至2022年109000噸,中國鎢礦採選技術基本代表世界先進水平。

3、下游

中國鎢消費領域包括硬質合金、鎢特鋼、鎢材和鎢化工,其中,硬質合金是中國鎢消費最主要的領域,占比高達58%,在中國鼓勵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高端製造裝備升級拉動了高性能硬質合金和高端鎢材需求的增長,為鎢行業發展帶來廣闊的增長空間。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鎢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四、發展現狀

全球鎢礦中已發現的鎢礦物中,黑鎢礦和白鎢礦具有較大經濟開採價值,鎢礦的供給分布特徵與鎢礦資源的分布基本一致,中國是全球鎢資源供應量最大的國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算,2022年全球鎢礦產量達84000金屬噸,同比增長0.24%,其中,中國產量占比高達84.52%。

中國是全球鎢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儲量和產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具備絕對資源優勢,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22年中國鎢礦產量達7.1萬噸金屬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4.52%,中國鎢礦儲量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西、雲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其中,2022年江西省鎢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4.06萬噸,占全國總量的37.25%,位居全國第一位。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鎢消費量一直保持增長趨勢,2021年中國鎢表觀消費量達6.47萬金屬噸,2022年受宏觀經濟影響,鎢表觀消費量略有下滑,2022年中國鎢表觀消費量降至6.33萬噸金屬量,未來隨著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礦業的發展壯大,以及世界製造中心的形成,將中國逐漸發展成為鎢消費大國。

因為鎢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國將鎢視為戰略性資源,對鎢礦開採實行總量控制,因此中國鎢礦供給端即鎢精礦產量不會出現大幅增長趨勢,但由於國內下游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因此每年仍需大量進口,2023年1-9月中國鎢礦砂及其精礦進口數量為4174.06噸,進口金額為4184.17萬美元,進口均價為1.00萬美元/噸,出口數量僅23.04噸,出口金額為28.89萬美元,出口均價為1.25萬美元/噸)。從進口來源地來看,2023年1-9月中國主要從朝鮮、俄羅斯、玻利維亞、西班牙、緬甸、盧安達、蒙古、越南、泰國、英國等地進口鎢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額分別為1971.6萬美元、781.8萬美元、416.9萬美元、306.3萬美元、295.7萬美元、153.6萬美元、60.0萬美元、57.8萬美元、40.3萬美元、37.4萬美元。

五、競爭格局

鎢行業產業鏈較長,不同企業根據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部分企業致力於在全產業鏈的延伸,部分企業則專注於在產業鏈關鍵環節深入和強化,同為鎢企但在產業鏈中的定位和所涵蓋的產業鏈廣度可能不同,因此,中國鎢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多元化,目前,中國鎢行業內上市企業主要包括翔鷺鎢業、章源鎢業、中鎢高新、廈門鎢業等,從營收情況來看,2022年翔鷺鎢業、章源鎢業、中鎢高新和廈門鎢業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趨勢,其中,廈門鎢業營業收入明顯高於翔鷺鎢業、章源鎢業和中鎢高新。從營收結構來看,2022年翔鷺鎢業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碳化鎢粉,占比高達70.78%;章源鎢業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碳化鎢粉和鎢粉,占比分別為34.40%和29.61%;中鎢高新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其他硬質合金和切削刀具及工具,占比分別為26.94%和25.37%;廈門鎢業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電池材料產品和鎢鉬等有色金屬產品,占比分別為59.30%和26.20%。

六、發展趨勢

中國正處於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過程,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台,中國持續推動深入實施製造強國的戰略,並陸續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強調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鎢製品作為製造業的關鍵配套加工工具,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起到重要保障作用,高端製造裝備升級為鎢製品市場帶來了廣闊前景,未來中國鎢行業市場潛力巨大,但也需要應對全球市場變化和國內政策變革,技術創新、環保、多元化應用將在塑造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中發揮重要作用。

智研諮詢專家團隊精心編制的《2024-2030年中國鎢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鎢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鎢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鎢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從2022年全國行業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運行現狀、進出口、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系統、客觀的對我國鎢行業發展運行進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國鎢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是系統分析2022年度中國鎢行業發展狀況的著作,對於全面了解中國鎢行業的發展狀況、開展與鎢行業發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可供從事鎢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產業企業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智研諮詢是中國產業諮詢領域的信息與情報綜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諮詢服務,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製、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製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61ca7f811c7cbe19d36495c10f56b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