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蒸發萬億美元!加密貨幣大逃殺,百億巨頭爆雷跑路,買幣不如買地 | 近未來

2022-09-25     愛范兒

原標題:半年蒸發萬億美元!加密貨幣大逃殺,百億巨頭爆雷跑路,買幣不如買地 | 近未來

玩加密幣的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高。

近幾個月加密幣價格持續動盪,加密幣公司的估值也坐上過山車。其中的明星公司——三箭資本(Three Arrows Capital)已經破產,欠債超過 28 億美元,創始人 Zhu Su 下落不明。

新玩家炒幣,老玩家買地。

上個月,比爾·蓋茨宣稱,加密行業屬於泡沫經濟,「100% 基於更大的傻瓜理論」,「即利潤來自於找到比你更愚蠢的人來出售你的資產。」「我習慣(購買的)資產類別……比如有產出的農場,或者生產產品的公司。」

比爾·蓋茨一共在美國數十個州買下了約 26.9 萬英畝(約等於 1088 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上接近紐約市的整體面積(1214 平方公里)。

那是屬於老一代網際網路人的劇本。

Zhu Su 跌宕起伏的商業故事,是理解元宇宙、Web 3、比特幣的一個好視角——一大堆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網際網路新概念,背後多的是舊套路,而交易共識的成本,越來越低。

公司破產,創始人跑路

三箭資本破產前,凈資產價值為 180 億美元,以直接持有加密業務和加密幣的大量高槓桿股份而聞名。

它持有包括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在內的加密幣的頭寸,以及對 BlockFi 交易所和期權交易平台 Deribit 等公司的股權投資。

隨著 Terra 協議下 Luna 幣的崩盤,三箭的押注隨之灰飛煙滅。

來自 Terra 社區論壇的爆料人 FatMan 透露,該對沖基金以 5.596 億美元購買了 1090 萬鎖定的 LUNC(原 LUNA),這份投資現在價值 670.45 美元。

三箭資本的辦公室已經人去屋空

儘管 Zhu Su 在推特上說他們「完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人卻不見了。

債權人擔心的是三箭的領導團隊可能會在正式清算之前吸走資金。Coindesk 報道稱,Zhu Su 正打算出售在新加坡價值 3500 萬美元的財產。還有報道稱,該基金持有的一種代幣存在數字資產轉讓記錄。

在三箭資本倒閉之前,Zhu Su 給一艘價值 5000 萬美元的遊艇支付了首付款。面對債權人鋪天蓋地的指責,Zhu Su 說這艘船「是一年多前買的,委託建造並在歐洲使用」,並補充說這艘遊艇「有完整的資金來源」。

Zhu Su 說,「我們從未被人見到開法拉利和蘭博基尼……這些抹黑都是經典橋段。」他的意思是,只要明星公司賠了錢或者爆了雷,新聞總會把創始人罵得一錢不值。

別問,買就完了

十年前,Zhu Su 在瑞士信貸工作,沒事就研究如何套利。他發現,不同銀行,外彙報價有細微的差異。他作為中間商賺取差價,很快就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離職後,他和 Kyle Davies 一同創辦了三箭資本,走的一直是「中間商賺差價」模式。據悉,三箭資本一度占據了 8% 的全球新興市場外匯交易量。

2012 年時,他與 Kyle Davies 初試比特幣,賠了一筆錢。這不算什麼挫折。2018 年,加密貨幣股價低位,三箭資本正式殺入加密幣領域。

加密幣牛市期間,三箭資本低買高拋,賺了不少。和大量搞新經濟的創始人類似,Zhu Su 深諳流量密碼,他在社交平台上營造「網紅」形象,多出鏡,發「語錄」,曬腹肌,儘量和名人直播連線。有了一定熱度,才有機會影響市場。

Zhu Su 生於中國,在推特上有 56.9 萬粉絲

他的「語錄」,最著名的有兩條。一是「超級周期」理論,只要有大量的資本投入,加密市場就不會有熊市。就算是短期波動,幅度也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另一個是「減少投資多樣化」,與其分散資金買不同籃子裡的雞蛋,還不如重倉押注幾個主流的加密幣「籃子」。

這兩個說法放在一起,無非是別怕跌,不會虧——大家一起出錢砸幾個主流加密幣,買就完了。

「語錄」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爭議,但也因此有了不少熱度。Zhu Su 做空以太幣也就不奇怪了。

2021 年 11 月,他發推聲稱以太坊創始人「已經忘記了他們最初的理想」,大力抨擊以太坊昂貴的手續費,後來被發現早已購入了約 10 萬枚以太幣。

去年年底,加密圈紅人 Zhu Su 在推特上預測,兩個月後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 88888 美元,迎來一片喜氣洋洋的評論。

接著,Zhu Su 投入 Terra 公鏈,從其他機構低息借錢,買入公鏈上某高利率回報的加密幣協議,放貸,說白了,內核還是賺差價,以貸養貸,放不出貸款就發幣,當然也有很多炒家入手。

今年開始,比特幣市場一路下跌,穩定幣也不穩定——像 Terra 算法下的 UST 代幣看似穩定,一個幣「錨定」一美元,背後又沒有實物支撐,之前沒有崩盤還是仗著股市強勁,股市大瀉後,穩定幣自然無法獨善其身。

最新的消息是,Zhu Su 接受彭博社採訪,稱在杜拜好好清算下複雜的公私帳簿,給債權人一個交代。他和 Kyle Davies 收到了很多幣圈的「死亡威脅」,需要一個清凈的地方重新開始。

共識的低成本交易

比特幣近年來的發展壯大,特別是馬斯克等科技巨頭的入局,證明低成本的共識交易機會,已經成熟。

即使是一個非常微小的共識,也有交易的機會和價值。

像美國大選期間,拜登和特朗普競爭激烈,中國 A 股有兩隻股票——登雲股份和川大智勝,也隨著各自諧音的總統候選人選票情況發生漲跌。聽起來荒誕不經,但這類「諧音梗」的 A 股交易真實存在。

千里之外,如此微小的「共識」都可以交易,那麼比特幣、元宇宙、Web 3 等「高大上」的共識,財富價值就更高了。

Kyle Davies(左)與 Zhu Su(右)的工作照

比特幣的共識,核心來自創始人中本聰的自由主義理念,其脫胎於經濟學家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

對於哈耶克而言,法幣濫發造成太多經濟問題,應該實行貨幣自由,通過市場競爭,保證新代幣不再濫發。而比特幣存在於數字世界,數量恆定,永不磨損,中本聰本人不持幣,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理想貨幣。

比特幣一開始就帶有神聖性共識,與信仰幾乎沒有差別。

不是開玩笑,比特幣第一個區塊,就叫「創世區塊」。將比特幣和宗教對比,國外媒體報道很多,有人認為,比特幣和猶太教最像。

比特幣和猶太教一樣,有眾多分支,大家都信奉一個名為「中本聰」的「上帝」,都有一本中本聰寫的《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聖經」,但逐漸開枝散葉,各自創造代幣,對比特幣具有自己的解釋;而「聖經」逐漸失去魅力,參與者的「財富」靈驗故事大行其道。

如今的比特幣世界,絕大多數人投身其中,為了利益而不是信仰。

關於比特幣和加密幣的共識,分割得越來越碎,越來越小,每一次「炒作」都密切關聯交易成敗。Zhu Su 的故事,還算不上特別波瀾壯闊。在經濟領域,沒有理由指責「投機者」,因為一場遊戲沒有回報,就沒有人參與。或者說,每一個經濟人,本來就是一個投機者。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5299047b1b091082cfad324e0ebb4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