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視頻衝上了熱搜,著實令人心酸。
視頻中,夏日炎炎之下,一名衣衫襤褸的孩子熱得汗水直流,認真地在垃圾桶中四處翻找,只為撿幾個空瓶子換一餐飯。
據視頻的拍攝者表示,這名小男孩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家裡一貧如洗。
因為過於貧困,小男孩甚至連件合身的衣服都沒有,只有一件成年男性的T恤套在身上,鞋子也是破破爛爛。
為了撿一些空瓶子換取微薄生活費,這名小男孩幾乎每天都會徘徊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一絲不苟地翻找每一個垃圾桶,將人們不要的空瓶子放進自己的編織袋中。
儘管衣服很髒也很破,家庭條件差到極點,面對的是「地獄難度」人生開局,但小男孩卻沒有因為艱難困苦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和勇氣,而是小小年紀憑藉自己的雙手撐起了一個家。
小男孩的命運固然可憐,出來撿瓶子是出於生活的無奈。但這份直面命運的勇氣,卻值很多家長在親子教育中學習。
反觀現在有些孩子衣衫整潔、生活無慮,精神世界卻異常脆弱,稍稍遇到一些困難,動輒崩潰,二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對孩子而言,物質條件固然也很重要,但精神上的富足更加難能可貴。
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盲目富養,會使孩子任性跋扈、不懂感恩
之前有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名叫袁喬楚的男孩,從小到大都是過得非常富足的日子,卻成了典型的「媽寶男」。
上大學時,身邊的同齡人都在忙著勤工儉學,為學費發愁,袁喬楚的父母卻一口氣為其支付了17.5萬美元的學費,折算下來花了100多萬。
按理說,父母拿出這麼一大筆錢,子女理應懂得感恩,好好學習回報父母才對。
可袁喬楚卻將父母的關愛,視為其痛苦的根源。
從名校麻省理工大學畢業後,袁喬楚壓根就沒想過出去找工作,搖身一變成了「啃老族」,一待就是3年。
當收到母親十萬美元的生日禮物後,袁喬楚爆發了,他憤怒指責父母給了太多的經濟支持,把自己寵壞。
「我根本不想要他們的錢!從我出生到現在,他們只知道給我錢,錢難道是萬能的嗎?!」
「他們甚至沒讓我做過家務,我被寵壞了,現在回想起來,這對我並沒有什麼好處。」
人們無法理解,父母供他吃穿用度、培養他上名校,反而成為了他眼中教育的失職。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由「富養」引發的悲劇,父母為袁喬楚安排好了一切,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最後換來的,卻是3年啃老和數不盡的抱怨。
社會心理學中有個效應名叫「貝勃定律」,指的是當人經歷過強烈的刺激後,再對其施予刺激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對於袁喬楚而言,正是因為父母一味地付出,反而使他將一切視作理所應當,把人生的失敗,全部歸咎在了父母身上。
以愛為名的盲目「富養」,對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往往只會讓其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廢人」,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
父母精神富足,孩子終生受益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二次》中,有一期講的是中年媽媽黃妹芳的故事。
黃妹芳42歲,是一名在深圳工廠里打工的流水線女工,雖然生活困苦,但卻從未將她打倒。
為了讓即將升入初中的孩子能繼續留在深圳讀書,黃妹芳思慮再三,選擇了通過考取本科文憑和社工資格證的方式來「積分落戶」。
這對只有高中學歷的她而言,顯然沒那麼簡單。
儘管如此,黃妹芳從未在家人面前表現出一丁點憂愁,總是那麼的積極樂觀,使孩子無形中也受到她的感染。
雖然家庭條件不夠理想,但兒子身上卻沒有那種出身寒門的自卑感,而是表現得開朗豁達,性格堅韌。
黃妹芳的兒子對擊劍很感興趣,家裡負擔不起學擊劍的費用,他就在陽台上拿著晾衣杆自娛自樂,從不為此埋怨出身,發泄脾氣。
可以說,正是因為母親黃妹芳精神富足,才使孩子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即便物質上略有欠缺,但一樣能幸福快樂。
《母親的影響力》一書中提到:
「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勤勞、善良、樂觀的母親,這樣的家庭就是心靈成長的聖殿和源泉。」
父母精神富足,足以使孩子一生受益。
如何精神富養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覺得「苦誰不能不苦孩子」,所以哪怕家庭條件一般,也會傾盡所能「富養」孩子。
但最後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傾其所有,培養仇人」。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精神上富養孩子,指的是幫孩子建立健全的三觀,使他們具備堅韌的意志力,擁有可貴的道德品質,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比如曾經爆火的北大食堂「灌餅父親」彭勇,他和妻子在河南老家經營著一家小吃店,家境普通平凡。
但他們的兒子彭翔宇卻考了683分,被北大成功錄取。
儘管生活艱難,但父親彭勇從未對兒子抱怨,家庭氛圍一直非常溫馨開明,而彭翔宇也從未因為家境貧寒而感覺自卑,反而成為了非常陽光開朗的大男孩。
作為一名父親,彭勇可能沒有什麼豐富的學識,也講不出太多的大道理。
但他能夠以身作則,和妻子為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培養孩子善良、積極、樂觀這些珍貴的品質,使其精神富足。
或許這正是彭翔宇能夠考取北大的真實原因,也是彭勇夫妻精神富養的「教育秘訣」。
老苗結語:
比起物質上的堆積,精神上的富足對孩子成長更加重要。
即便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如果家長能夠正直善良,重視孩子的精神教育,一樣可以讓孩子成才,終生受益。
今日話題:你覺得應該怎樣對孩子精神富養?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