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詩家集評|雷海基絕句

2023-10-05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眾詩家集評|雷海基絕句

方家評雷海基絕句

題居庸關

橫臥山間百尺高,沙風鞭打塞雲繚。

一關可令千軍止,難阻圓明園火燒。

段維評:

前二句看似平淡的敘述,是「抑」的手法;三四句如異峰突起,是「揚」的功夫。而三四句自身亦形成對照,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真深得賦筆運用之妙法也!

百丈山景區避暑塗家村

暑被大山滅,涼從竹海來。

雞鳴催不醒,一夢到天開。

王力評:

到景區避暑,為了爽爽睡上一大覺,唯陶淵明得意窗下涼風可媲

美之。起承兩句寫出涼意,直透讀者胸牆,美美的。用特別普通的詞語,說特合常規的事,卻寫出特別有味兒的詩,這就是高水平。北京建國飯店的大廚炒一盤土豆絲,咱也炒一盤土豆絲,同樣爐火,同樣用料,同樣廚具,同樣工序,味道真的不一樣,您信麼?

電子通信兵

百旅雄兵睡正濃,電波一縷掠星空。

令符飛抵關山外,手鍵輕敲帥帳中。

盧冷夫評:

讀後便有「悄然動容,視通千里」之感。作者對電子通訊兵的工作場景不作任何修飾,信手拈來幾個白描景象,就足以激發出詩的多層次意蘊——動靜結合、意象交叉、寄慨幽深、自然和諧,因而十分耐讀。包括前面幾首,均是於簡單之中見豐富,於平淡之間傳至味,字裡行間流溢出詩人飽滿的激情,凡此種種,可謂盡得小詩之高妙。

看電視採訪西沙水兵生活

風敲耳鼓浪敲窗,夜夜濤聲鬧夢鄉。

遙望南天雲水動,清晨上哨挎長槍。

夏愛菊評:

我們常說文學作品要寫自己熟悉的題材,比如自己的生活感觸,對日常生活及人物的觀察等。高明的作者往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題材,講述有切身感受的故事。本詩雖是《看電視採訪西沙水兵生活》,但作為一輩子以從軍為職業的老軍人,對軍隊生活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說西沙水兵的日常,就是自己的曾經。所以寫來得心應手,並傾注著深厚的感情。四句動態描寫,真實、形象地反映了西沙水兵生活,可感可信。特徵突出,狀景描物生動、準確,用詩意的文字,寫出了西沙水兵固守祖國邊彊的艱苦環境和堅強意志,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去廣州戰友聚會途中

離京南下恰天晴,楚水粵山步步迎。

人在如飛車上坐,兵心早已到羊城。

蔡大營評:

戰友情,是人生軍旅生涯中的一種特殊經歷結成的一種特殊情誼,終身難忘,歷久彌新。作者是一名六十年代入伍的退休老軍人,幾十年的軍旅生涯情感和對曾經患難與共又分別多年老戰友的思念,使作者對即將與天南地北的老戰友們在廣州聚會,充滿著喜悅和期待。絕句真實而又藝術地記述了作者離京南下途中的情感片段。

首句「離京南下恰天晴」,南下參加戰友聚會,本來就心情愉悅,又「恰天晴」,則更加興高采烈。天晴,似也同時表示當時作者的爽朗心情。承句「楚水粵山步步迎」,採取擬人化表現手法,描寫沿途山水也在為作者參加戰友聚會而高興和歡迎。「步步」一詞用得很生動,把高鐵的行進過程比喻人一樣在奔跑。本句雖是孤平,但讀起來仍是抑揚頓挫,格律服從立意,料是作者有意任之。轉結句「人在如飛車上坐,兵心早已到羊城」,進一步描寫了作者期待戰友聚會的迫切心情:我雖然坐在風馳電掣的高鐵上,但高鐵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我思念的速度,我的心早已飛到了廣州。作者「聚」心似箭的心情溢於言表、躍然紙上!整首絕句輕盈明快,一氣呵成,洋溢著杜甫那種「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喜悅心情,讀來令人感同身受。

戊虎年武夷山九曲溪乘竹排

長篙點水浪花間,漂過一彎又一彎。

崖上啼鶯欲留我,溪流拉我去巡山。

劉志峰評:

前兩句平鋪直敘,以乘竹排沿著山溪遊覽,作為全篇的鋪墊,第三句說山崖上的黃鶯在挽留我,可是溪流不允許,拉著我巡山。抒發自己在遊覽過程中,留戀著現在的,又捨不得原來的,那樣一種矛盾的情緒。與山水、鳥獸為朋,把身心融入大自然,把自己當做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是真正的詩人情結。

見樓邊公園割草

嗡嗡響是電機吟,碧草隨聲折半身。

為搶陽光頭欲露,新頭才露剪平均。

江合友評:

寫實而有寓意,深可慨也。

何其三評:

前兩句寫所見,後兩句引申,派生出此詩的主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是此詩之旨意所在。

蔡大營評:

雷老師以司空見慣尋常之事詮釋千古哲理名言,令人欽佩!

游頤和園

品樹觀花逛畫廊, 排雲殿上覽湖光。

無心去看清時舫, 不忍重溫甲午殤。

高慶森評:

此詩後兩句,是神來之筆,是點睛之筆!試問頤和園每日參觀者眾多,多少人會憶起曾經的國恥?又有幾人會因此而連石舫都不忍,都不肯去參觀了!悲莫大於心死!恨莫大於魂觴!斯言警耳!斯詩警心!看似隨意走筆,實則運籌於心,運用於筆,文筆犀利,力掃千軍。

夏日挑水澆菜園

正午汲深井,肩挑一擔涼。

炎炎頭頂日,入桶化金光。

祁連雪評: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

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挑水澆菜之事,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入桶化金光」既是景語,又是情語,田園之樂,躍然紙上。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