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投降後獻出一計,可剿滅太平軍,曾國藩聽完大怒:馬上斬首

2023-08-06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李秀成投降後獻出一計,可剿滅太平軍,曾國藩聽完大怒:馬上斬首

在封建時期,統治者們擁有九五之尊的地位,他們的衣、食、住、行大都十分的奢華。除去少數勵精圖治的皇帝之外,統治者們往往會為了滿足自己的享樂,不斷地盤剝、壓榨百姓們。

就比如清朝末期的統治者們,就因為自己的享樂、昏庸而導致國力大減,喪權辱國。

正因為統治階級的大肆盤剝和壓榨,所以百姓們的生活過得相當的清苦,相當的貧困。

等到統治者壓榨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百姓們因不堪其重壓,有時候會舉兵反抗。

秦朝陳勝、吳廣起義、宋朝的水泊梁山起義,清朝太平天國起義都是典型代表事例。

在起義抗爭的關鍵階段,核心領導人物李秀成竟然向「敵人」投誠了。

在投降後,李秀成曾經向絞殺太平天國的負責人曾國藩,提出了一個絕佳的計策。不過,曾國藩對此並不買帳。

在曾國藩得知李秀成向自己獻出的計策之後,相當的生氣,他讓手下將李秀成直接斬首。其中必定是有啥蹊蹺,一起來看看。

李秀成的家境貧苦,出生寒微,他之所以成為太平天國的核心人物,與時代和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李秀成這個名字,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賜給李秀成的,得到了洪秀全的賞識。

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地位是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他剛開始加入太平天國的時候,就是一個無名之輩。隨著太平天國政局和戰事的變化,李秀成漸漸地擔任過太平天國軍隊中的一些官職。

起步階段,李秀成乾的職位只是專門負責基層人員的,漸漸地李秀成的才華逐漸展露出來,而自己的官職越來越大,職責也越來越大。

後來,太平天國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翼王石達開。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竟然選擇離開太平天國這個大集團,還帶走了10萬精兵。

石達開的離開,又變相地給了李秀成一個機會。一時間,太平天國陷入了一片慌亂,在這關鍵的時刻,李秀成等人站了出來,扛起了太平天國的大旗。

在他的帶領下,太平天國集團中瀰漫的頹勢立即就扭轉了,他們帶領著太平天國的軍隊攻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因為功績卓越,功勞甚高,李秀成也成為了太平天國的「忠王」。

一個人想要成功最為重要的是要自己有真本事,除此之外,機遇也相當的重要。

在太平天國興起之後,勢頭逐漸變大,到了中期的時候,太平天國兵強馬壯。這樣的情況讓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們心驚肉跳,統治階級選派曾國藩,讓其全權負責剿滅太平天國。

但是太平天國發展速度極快,而且人數眾多,想要短時間內迅速剿滅,談何容易。就算是奇才曾國藩,面對這樣得勢的太平天國集團,也不由得犯了難。

在與太平天國的作戰中,曾國藩不斷地變換戰術,卻不得剿滅,只得與太平天國打起了持久戰。不過,因為太平天國中缺乏指導性人才,將領們居心叵測,所以,很快便走上了下坡路。

而曾國藩明確地察覺到了這樣的變化,畢竟曾國藩與太平天國打了太多年交道了,他對對手實力的變化非常敏銳。他一步步指揮清軍,不斷瓦解著太平天國的軍事實力。

後來,因為太平天國軍事實力下降等諸多因素,太平天國中的軍隊數量也在一直下降。

而李秀成這位忠王,也因掩護集團其他人物的撤退而被清兵抓捕,李秀成當時已做好赴死準備。

在監獄中,這位「忠王」,完完全全地展露出了自己的氣節。

他不僅不怕死亡,而且還在獄中洋洋洒洒地寫下了數萬字的自述,這讓惜才的曾國藩看了很是欣賞。

英雄惺惺相惜,曾國藩愛才之心已起,所以就產生了將李秀成收為己用的心思。

曾國藩動用手下能說會道之人,前往關押李秀成的監獄勸說。其實曾國藩本來對勸降李秀成不抱有太大希望,只是派人去試一試。

但是沒曾想,李秀成還真被勸降成功了。

李秀成的突然歸降,讓曾國藩大喜。與此同時,李秀成還在獄中寫下了一則計謀,聲明是用於幫助曾國藩絞殺太平軍隊所用的。

就當曾國藩洋洋得意欣賞李秀成獻上來的計謀時,突然怒髮衝冠,命令手下的人將李秀成立即斬首。

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怎麼剛剛還是好端端的降將,又要被突然斬首呢?

原來,李秀成在這則計謀中表示,願意帶領著自己的舊部,來光復漢人江山。

這句話一出,就將代表滿清貴族統治階級的曾國藩給惹怒了,曾國藩這才突然生氣。

大家都清楚,清朝統治階級,是滿人,而滿人就是少數民族。

當時因為滿人的統治的原因,導致滿漢之分、滿漢爭端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而李秀成竟然還明寫著光復漢人的江山。

這簡直就是明擺著在挑釁曾國藩,可能劉秀成是無意之間所寫的,也可能是曾國藩多心了。不過,因為這幾個字的存在,竟然將剛剛表示投降的李秀成送葬。

其實這件事也給了我們自身一個其啟示,在生活工作中,不論是說話辦事,都要小心謹慎。多想想、多考慮一下總是沒壞處的,禍從口出的情況說的就是李秀成這樣的事情。

話說回來,自從清朝統治階級入關後,滿清統治者與漢族人的矛盾就一直不斷。這種矛盾焦點在朝堂之上最為顯著,滿族人或者王宮貴胄,往往會一致排擠那些漢人。

而康熙小時候的帝師魏承謨,就被滿清第一武將鰲拜多次針對。像這樣的事例,在滿清統治時期,還有很多很多。

其實,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都是這樣,在他們眼裡,其他人的一言一行只要與自己政見不合,都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統治者的心性與普通人不同,他們有他們的考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4b8e12d5ad8159bd83bf14d17ab18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