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積極行動,共創一個沒有肝炎的未來

2024-07-26     新民晚報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個「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消除肝炎,積極行動」。世界肝炎日來臨之際,來自臨床、疾控、基金會、公益組織、企業等各方專家和代表,共同講述了我國肝炎防治工作的探索和成績,呼籲全社會的公眾及肝炎患者積極行動起來,共創一個沒有肝炎的未來。

圖說:C肝篩查活動現場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我國是肝病大國,其中B型肝炎(B肝)和C型肝炎(C肝)是較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類型,也是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病因,因此成為肝炎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據估算,我國目前約有8600萬B肝病毒感染者,1000萬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我國肝炎患者基數大且負擔重,病毒性肝炎的整體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副院長、肝膽胰中心主任魏來教授指出,感染B肝或C肝病毒後,肝炎病毒會逐步導致肝纖維化的產生,而長期纖維化會進展為肝硬化,進而發展成原發性肝細胞癌,對於患者個人健康危害和公共衛生的防治都帶來沉重負擔。多年來,我國政府和醫療界積極響應,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原則,實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控策略,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理事長孫新華介紹,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國在肝炎防治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國已具備消除肝炎的條件。

為儘早消除肝炎危害,多地陸續啟動了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項目試點,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創新模式,建立了「應篩盡篩、應診盡診、應治盡治、應管儘管」的一體化協作機制。

儘早診斷是病毒性肝炎規範治療的前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謝青教授強調,B肝患者接受篩查後要及時「應診盡診」,目前隨著B肝病毒學檢測技術不斷更新,通過靈敏度更高的(B肝病毒)DNA檢測方法,可以診斷出一些低病毒載量的人群,這對後續擴大治療非常有幫助。同時,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不斷提高,也促使了更多B肝患者接受治療。目前對於B肝患者來說,無論ALT(谷丙轉氨酶)水平是否正常,均建議接受抗病毒治療。隨著治療理念的升級,B肝治療的關口還在不斷前移,並逐漸向「全治」(treat all)策略努力,這將有利於進一步實現B肝治療的覆蓋率,幫助更多人減少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

隨著C肝治療進入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的泛基因時代,絕大多數C肝患者僅需連續服藥3個月左右就能獲得病毒學治癒。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表示,吉利德一直將消除肝炎作為孜孜追求,在和相關部門的合作推進下,目前DBU項目已開展到了第三期,覆蓋了全國21省的近130個縣區,累計幫助約6萬例既往報告的C肝患者接受了治療。未來吉利德仍將與各級政府、衛生機構、行業協會等組織緊密合作,推動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發現、精準診療和規範治療,早日實現2030消除肝炎這一公共衛生目標。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高風險人群主動參與篩查義診、感染群體重視自我管理都至關重要。世界肝炎日將至,為幫助公眾和C肝患者實現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吉利德科學攜手金域醫學,計劃在全國多地醫院舉行C肝篩查和義診宣教活動,C肝篩查會提供C肝抗體篩查以及進一步的RNA檢測等一系列服務,有需要的市民及患者可前往就近的醫院參與。同時,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義診和科普宣教活動將向公眾和C肝患者普及肝臟健康和規範防治知識。據了解,活動預計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302家醫院,開展308場篩查,幫助近4萬名重點人群實現早篩早診。

此外,為更好服務B肝患者,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在今年世界肝炎日來臨之際推出「肝愈管家」小程序,旨在幫助患者進行疾病監測及自我疾病管理。「肝愈管家」是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炎自測平台,患者只需1分鐘就可完成自我測評,快速了解自己的病情,並獲取指南的推薦診療意見,同時,也可協助廣大臨床醫生更好管理慢性B型肝炎患者,以落實病毒性肝炎早防早篩、遠離肝硬化危害。

圖說:「肝愈管家」小程序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3262740c42c569bddaf0465f53d2d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