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西薰:好廣告,就是讓觀者會「想像」

2022-06-23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葛西薰:好廣告,就是讓觀者會「想像」

藝術與設計

近日,日本當代平面藝術中心(CCGA)策劃了日本設計師葛西薰的海報個展——《葛西薰,1973年以來》。本次展覽,讓大眾通過葛西薰的作品,目睹到當年的時代剪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日本廣告界的「常青樹」是如何憑藉創意,讓他的設計變成一個又一個經典。

葛西薰生於1949年,為了成為「字體設計師」,他在高中畢業後,從北海道的家鄉札幌隻身跑到東京,進入印廠就職。到東京之前,他一直把東京想像為一個現代的、井然有序的城市,並且想要做出相同感覺的作品,到東京以後,他卻被這裡的反差性和混沌感所吸引,並開始嚮往影藝、藝術、戲劇等方面的文化。「我想這或許就是最早期涉足美術設計工作的起步了。」他解釋。印廠的經驗即使再短(只有五年時間),卻已讓他比起同齡層更熟練,也鍛鍊了他對文字設計的敏銳度。

圖左:表演藝術《沒有翅膀的鳥在島上》(NoWing Bird on the Island)海報 ,1997

圖右《一切從小開始》海報,2004

在1973年轉職到 SUN-AD廣告公司後,他的廣告創意從一開始就對文字的設計有所著重。比如1979 年的《索尼收發器「羅傑」》就讓產品標誌以反映出當代感的「閃電」設計為主,讓人不禁聯想到Kiss或AC/DC等搖滾樂隊。文案是這麼寫的:「男人們笑起來像男孩」,針對了男性居多的科技控市場,企圖吸引用者回到更為純真的童年。

《年終禮物 是三得利》的廣告,1983

接著,他將「我·愛·你」(使用了英語 I Love You的翻譯)字體放大,呈現在1983 年的《年終禮物是三得利》的廣告中。與別人不同的是,該廣告所「賣」的酒瓶形象,竟被縮得極小,視覺性反而被文案和男士帽子的影像所占據。這有別於同類產品的廣告設計,已看出他如今熱愛使用的兩大手法:一是外語與日語字體之間的轉換;二是「邊界」意境的設置。尤其是後者的創意,放在今天最讓人熟悉的例子,便是原研哉在 2003 年為無印良品打造的《地平線》系列,這或許就足以證明葛西才是這一風格的先行者。

電影《Maborosi》海報,1995

「對我來說,一張海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一邊製作它,就會一邊想像著它周圍的廣闊空間。」他解釋。尤其當上世紀 70 年代的廣告中都流行著將產品直觀地擺在廣告海報「正中央」時,他反而不想把一切都展現出來。「我希望你根據你能看到的東西來感受你看不到的東西。我渴望那些能讓觀者感受到『螢幕另一邊的東西』的廣告。」他說。而這「螢幕另一邊的東西」就是讓觀者會「想像」的東西,即使這樣的廣告意境曾獲得「葛西的廣告很孤獨」或「讓人無感」的評價,卻成功激發了業界的追捧,甚至迄今還有泛濫之嫌。

為三得利做的廣告《雙喜》,1993

然而,他卻絲毫沒有「攬功勞」意願,仍舊強調自己「沒有強烈設計感,也沒有個人風格。」他認為,藝術總監或者美術指導的工作就是要不斷提出「這個怎麼樣?」「你希望結果是什麼?」等問題。這樣一來,客戶的真實意圖才能被呈現出來,而廣告人的想法就越來越多,從而有效挑選、整理、引導、整理出所需的照片、插圖、文字來做結合。「藝術總監的藝術性並不是藝術家的藝術性,而是更原始的『視覺』的含義。因此,可以說是視覺的負責人。藝術家需要個性,但藝術總監則不需要。所以我(的作品)也就沒有所謂的風格。」

逐漸地,葛西薰在 SUN-AD 廣告公司旗下的工作資歷已從「鐵飯碗」轉為「傳奇」。由於該廣告公司附屬於三得利飲料公司旗下,所以其負責的設計案不僅「常青」也得有「遠見」。他又是如何確保每一次的廣告推出都不失新意?邀請不同的合作者便是秘訣。

《聯合箭》(United Arrows)廣告,1997

像1997年的《聯合箭》(United Arrows)廣告就找來義大利插畫家詹路易吉·托卡豐多(Gianluigi Toccafondo)繪製出一系列超現實的畫作,甚至有些連文案也都刪去,只保留了品牌標誌。該系列的主視覺中,他亦採用了拿手的「文字設計」:使用了英文字母將日文文本形象化,將日本店面常見的歡迎詞「irasshaimase」被改寫為「irassyaimase」,企圖以插畫家的義大利口音做搭配。

另外,在針對「虎屋」(Toraya)的企業形象做設計時,遇上瓶頸的他還詢問了業界大腕仲條正義。「因為顧客大多是年輕人,所以我向前輩請教店內牆上的藝術品時,就請他『隨意』寫出老虎一詞。然後,仲條先生在不出一分鐘便拿出了草稿。看到作品的那一刻,廣告團隊便驚訝地喊出『哇』。從那一刻起,每個人都像是開了電源般,從產品設計開始,讓整個項目都開始滾動和操作。」他回憶道:「當時他真的拯救了我。」

為池袋百貨創作的以「狗狗」為主形象的《極今樣俱樂部》廣告,1990

回到《1973 年以來》展中,或許讓國人熟悉的作品就是自 1987 年推出的三得利烏龍茶廣告。當年首個《茶葉原理》系列就以人物肖像,加上茶葉產地的實景作主,呈現出一種紀錄片式的真誠。1993 年,他更是把生活細節放大——如《雙喜》中的對杯,或《讓我們墜入愛河》的樸實——這樣看似今日「時尚大片」的影像,據悉是基於他偶遇了上田義彥的攝影展而有所啟發。當然,後者最後被納入廣告團隊中,並成為了他在上世紀 90年代的「御用」攝影師。其中1990年的池袋西武百貨以狗狗作為形象的《極今樣俱樂部》(Super Young Island)也出自他手。

最終,作為一個廣告人,葛西薰對其多年來的廣告工作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感想呢?「我最高興的是產品繼續被人們使用。即使我製作的廣告終止了,但如果每個人都繼續使用它,我會更加高興。這意味著該產品已成為標準,不管它們有沒有成為大熱門。」相信這螢幕另一邊的東西,應該就是葛西薰的設計初心吧。

文 Article / 趙樂 Zhao Le

圖 Pictures / 葛西薰 Kasai Kaoru

特別感謝 / DNP 文化振興財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32180bcfbe122547b79fa43c0f7b1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