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赤木瓶子
五一小長假結束後,投身於搬磚事業的人們紛紛陷入「假期戒斷反應」,具體表現為焦慮、急躁、不安且不止於此。
現代人的信息接收過於飽和,於是有了對「慢生活」的空前嚮往。比如各類收視率可觀的慢綜藝、比如風靡一時的圍爐煮茶。後者已然從冬季消遣「進化」為夏季剛需,只是從「熱茶」變成了「冰茶」。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困惑,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煩擾。在紛繁複雜的社會準則下,何處問道才能指點迷津?去年一檔抖音與帆書APP(原樊登讀書)聯合推出的微訪談綜藝《美俐姐姐的下午茶》里,嘉賓倪萍曾給出一種思路,「焦慮來源於過度思考,思考就意味著想要變好。」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轉換視角,來獲得新的自我審視與觀察世界的維度。去年,這檔節目也得到了不錯的市場反饋:站內外總曝光超10億,直播總播放量超2400萬,帳號漲粉20萬。
作為一檔將深度訪談置於下午茶場景的節目,節目每星期五下午2-4點,採用線下線上雙線並行的模式直播,由央視前主持人徐俐作為「掌茶人」,與一眾業內知名嘉賓愜意暢談,觀眾得以在大咖們的人生故事中感受啟發。據了解,節目第二季更名為《徐俐姐姐的下午茶》,5月19日下午2點上線,在抖音搜索「徐俐」,即可進入直播間觀看。
節目第一季,大咖們由自身閱歷及視角出發,在輕鬆愉悅的下午茶氛圍中交流切磋,解構各類行業及觀眾感興趣的議題。對觀眾而言,可謂求知若渴,線下是茶香四溢的人生品讀,線上是新媒介帶來的交互感受。在這個需要以獲得感與價值感慰藉心靈的時代,令人不得不期待起這場將再度拉開大幕的精神盛筵。
從主持人到「掌茶人」,全能大咖再出發
掌茶人,這個自帶江湖感與詩意的名詞,與鬆弛的下午茶氛圍再適配不過。在諸多嘈雜情緒批量生產的快節奏社會,腳步放緩,與三兩好友品茶消遣,以美味治癒人心,在談天說地中消解苦悶,何嘗不是一劑療愈「良方」?
再來看作為掌茶人的徐俐的個人履歷,央視前主持人,著有《優雅是一種選擇》《女人是一種態度》《活成你自己》等書。徐俐不僅主持業務過硬,且深諳戲曲與時尚穿搭技巧,富有人格魅力,也讓節目內容更富多元。
在《美俐姐姐的下午茶》里,觀眾除了能看到各界嘉賓暢聊人生哲學外,還能看到徐俐在節目中為觀眾解構穿搭色彩美學,或是和90後國風花旦戚琦暢談正酣時對唱幾句戲腔版《聲聲慢》。「真心希望徐老師出一個《穿衣搭配小指南》」,抖音視頻評論區有觀眾留言,也有觀看直播的觀眾稱其為「被主持身份耽誤的戲曲家」。
從央視前主持人到如今「退而不休」再就業,開設抖音直播訪談節目,徐俐本身就是積極探索人生道路的現代楷模,節目邀請的嘉賓也多少具有相仿氣質。比如第一季邀請到央視知名主持人倪萍、世界小姐冠軍張梓琳、知名演員薩日娜、非遺傳承音樂人阿朵等等。
新一季《徐俐姐姐的下午茶》其實讓人頗感好奇,一來是能夠彌補第一季部分嘉賓線上參與的遺憾。二來,新一季節目在嘉賓與選題上都提供了更多思考視角。
比如在女性演員生存狀況備受關注的當下,第二季首期就邀請到知名女演員宋佳。作為一個從小練柳琴,又進入影視行業,卻也繼續參與到搖滾音樂節、做歌手發專輯,宋佳這位名副其實的人生道路「探險家」,現階段對於自己人生的規劃是怎樣的?節目將通過其對於「戲裡」與「戲外」的長期思考與自我審視,在「戲中表演」、「戲外體悟」、「女演員的各種階段」等層面進行深挖。宋佳本人也將在現場回應網友們關心的系列問題,比如是怎樣成為了「全演藝界最愛合影的人?」、「在電視劇《迴響》中素顏出鏡有怎樣的感受?」、「以及今年520有什麼安排?」。
節目在第二期邀請到心理學專家李松蔚、社會學家沈奕斐。在離婚率飆升、現代人對於婚姻關係的認知不斷提升,在婚姻中「互相拿捏」與「相愛相殺」成為公眾話題的當下,兩位學者將用各自的視角來解讀親密關係,為大眾揭開「圍城」內外的熱點話題,比如「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難以脫單,甚至自嘲母胎單身?」、「親密關係中如何談錢?」、再如「如何看待電視劇《狂飆》孟鈺和安欣的分手?這樣做會不會有些自私和自我感動?」。
第三期節目將邀請到樊登、於永傑兩位分別深耕於各自領域的講書人、企業家,聊一聊什麼是他們眼中的「極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抖音「徐俐」直播間觀看。
在這些現代人關心或是需要切身體會的課題中,不難看出,節目試圖從具有群體代表性的社會情緒持續深挖。在個人IP與節目營造的鬆弛氛圍中,化學反應也就此產生。
聚焦社會話題,「專治」各種焦慮
在越來越多現代人開始強調自我實現和自我提升,卻又陷入重重迷思的當下,大批成長類創作者帳號前赴後繼,各執己見,卻也讓觀眾眼花繚亂:到底怎樣的思路才是解決成長難題的正確路徑?
在此背景下,《徐俐姐姐的下午茶》的節目優勢便凸顯出來。一方面,相較於傳統訪談類綜藝從嘉賓本身出發深挖,節目無論是在選材、還是網友在線提問等環節設置,都儘可能地將嘉賓閱歷與大眾議題進行融合。
要知道,這些具有相當閱歷的從業者們感知和理解生活的方式,不僅能夠提供更豐富及專業及更有說服力的視角,同時也對當代普通觀眾更加具有引領價值。比如那些時常登陸熱搜的社會話題經常引得不同觀點的網友展開大型辯論或討伐,如35+職場生存法則、容貌焦慮、婚姻關係等話題。
另一方面,這類兼具話題、趣味與文化性的內容,不僅可以成為茶餘飯後的精神消遣,還可能成為處在人生某個階段遭遇困阻時的一劑良方。比如在第一季《美俐姐姐的下午茶》里,面對「職場焦慮」,嘉賓倪萍給出的視角是採用「阿Q精神」,「那怎麼辦?因為遇到兩米的杆上不去而焦慮,那就放成一米八,還過不去,就一米五。退一步是為了向前再走一步。所有的高失望其實都來自於高希望,我們想得很遠大,真正邁開腿的時候其實挺小一步。」
再比如談起「容貌焦慮」的話題,世界小姐張梓琳形容道,小時候的「其貌不揚」,反而讓自己獲得了更多。《ELLE》前主編兼CEO曉雪坦言希望自己的女兒沒那麼在意容貌,這樣反而能夠擁有更多探索其他維度人生的動力。在談起「年齡焦慮」時,知名主持人周群認為,現在的心態更加平穩,年輕的時候反而會患得患失,對於未來有諸多不確定性。
徐俐則給出一個開拓新視角的「轉山」思路,坦言自己在48歲時曾以「轉山」來應對人生困惑,而後獲益頗豐。被從未接觸過的群體感染、豐富了自己的價值體系與認知,「人可以選擇一種方式去檢驗自己精神和體力的極限,而轉山讓我知道了自己的極限在什麼地方」,徐俐也為此行創作了旅遊隨筆《埡口》。
忙忙碌碌的現代人,在品讀過往嘉賓的真知灼見與人生智慧時,可以用「未必達到療效,卻能提供一種療法」來形容,這些視角或許不能為其解決本質問題,但至少能給出一些解題「參考思路」。畢竟在鬆弛的氛圍中享受獲得感,何樂而不為?
專業+共振,名人IP的協同效應
不得不說,網際網路時代為現代人提供的諸多利好之一,就包括「價值感」與「思考力」的獲取途徑更加多元。名人在短視頻「再就業」的風潮席捲而來,讓觀眾們得以有幸以另一種形式「近距離」接觸到感興趣的名人。
名人IP象徵著專業性,情緒共振意味著群體思考。顯然,這類以名人IP為引,線上線下協同的內容IP,不僅能夠幫助名人IP釋放更多價值,還能共振更多行業內外群體,產生更多正向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夠讓好內容實現更多傳播,與各類社會議題碰撞出多元色彩,並釋放更多正向影響力。就比如《美俐姐姐的下午茶》播出後,就在抖音帶動相關話題如#抖音退休生活圖鑑#、#秀出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在哪一刻你覺得年齡只是數字#等。
以一種輕鬆氛圍獲取具有「價值感」的內容形式越來越普遍,行業先行者已經早早布局。除徐俐的直播間外,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發起的「大有學問名人名家」知識活動,一直在攜手各行業領域的權威專家、名人作者,為市場輸送了大量有價值、有獲得感的直播視頻內容。並支持各界名人作者在抖音打造自己的系列 IP 內容,比如俞敏洪的《老俞閒話》訪談,與其個人公眾號同名,變相補足視頻內容輸出,每一期與各界大咖展開高質量對談,為觀眾打開更多視角。
行業更新換代,智慧和體悟也開始以一種新的形式進行傳遞。當你打開短視頻平台如抖音,看到螢幕里的人是莫言、樊登、洪晃、羅振宇、吳曉波等名人的分享時,在慨嘆他們居然在這裡出現的同時,那些人生閱歷積澱下的寶貴觀點與真知灼見,早已經滋養一片片新的內容土壤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