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林彪瞞著主席,下達1號命令調動全軍,其真實意圖是什麼?

2023-12-15     文史風雲

原標題:1969年林彪瞞著主席,下達1號命令調動全軍,其真實意圖是什麼?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69年10月19日,身在武漢的毛主席,忽然收到了來自中央的消息:林彪以副主席的名義,下達了一號命令。

這一命令直接下達到了全軍,繼而擴散到全國,很多群眾甚至已經把這條命令做成了大字報,張貼在了大街小巷。

毛主席看到這條命令之後,反應很耐人尋味。

他讓周邊工作人員傳閱之後,便把文件丟進煙灰缸燒掉了。

隨後,針對這所謂的一號命令,周總理等人又展開了調查。

而在之後的許多年裡,關於一號命令的前因後果,也都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這是林彪反革命的前兆,也有人說,種種事情,不過是一場大誤會。

山雨欲來

要弄清楚這件事,就要聯繫到當時的時代背景。

1969年,中蘇的關係已經降至冰點,這一年的三月份,中蘇在珍寶島爆發了劇烈的衝突。

蘇聯並沒有討得便宜,所以惱羞成怒,計劃對中國展開更大的軍事報復。

在確定了計劃之後,蘇聯迅速行動,他們的飛彈部隊進入了戰鬥狀態。

同時,他們壓在中蘇、中蒙邊境線上的兵力擴大到了114萬人,較先前多了一倍。

不久後,蘇聯又在北方的四個大軍區,分別展開了軍演。

蘇聯預備到時候兵分四路,一路經過哈爾濱,進攻瀋陽軍區,一路進攻新疆,一路突襲蘭州,最後一路,則經過蒙古地區,直逼我國的首都北京。

蘇聯還叫囂著,要對我國進行精準的核打擊,他們計劃在我國20多個主要城市投放核彈。

蘇聯的計劃,使得中國處於空前的戰爭壓力之中。

雖然,蘇聯的話威脅居多,可戰爭會不會爆發這件事情,誰都不能保證。

萬一蘇聯真的打到北京,那麼,新中國便岌岌可危了。

在1969年的9月11日,蘇聯外長柯西金又和周總理進行了會談,雙方約定要共同維持邊境的穩定。

同時,蘇聯又提出,一個月後,繼續和中國針對邊界問題進行談判。

不過,蘇聯嘴裡說出來的談判,並沒有讓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心情變得輕鬆。

因為,就在一年前,蘇聯突襲捷克布拉格機場之前,也是跟捷克方面的領導人說要談判。

結果,談判變成了突然襲擊。

因為見證過捷克的慘劇,所以,對於這一個月後將要到來的談判,絕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是軍事上的威脅。

如果,到時候蘇聯真的突襲北京,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蘇聯代表約定到達北京的時間,是10月19日。

所以,在這個日期到來之前,各位領導人開始了緊急協商,以應對有可能到來的危險。

而林彪是這次危機處理的主要負責人。

在10月18日那天,身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及國務院副總理的林彪,發布了一個命令。

命令的主要內容是,全軍各個部隊進行疏散,保持通訊聯絡,做好應戰準備。

所以說,這個命令主要針對的,的確是軍隊的行動。

以林彪當時的身份發布這條命令,倒也不足為奇。

何況,當時是個火燒眉毛的狀態,發命令情理之中。

眾說紛紜

不過,在後世的種種議論中,林彪的命令被加上了一條,那就是疏散中央領導人。

從當時的文件里,並沒有找到疏散中央領導人的相關記載。

但是,在後來的很多回憶文章里,卻出現了這一事件。

比如說,在《勝利的鮮花獻給您—懷念我們的爸爸劉少奇》一文的第十九節,寫著:「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七日,根據林彪『一號命令』,將爸爸送往開封。」

《在江西的日子裡》一文,第二段開頭寫道:「人們不會忘記林彪集團那罪惡的『一號命令』。我的父親……關押隔離已歷時兩年。這時他突然接到通知,要被疏散轉移到江西。」

為什麼人們的回憶,和當年林彪的命令出現了不一致呢?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當年的確有大量的中央領導被疏散到了外地。

由於時間上的近似,所以很多人認為,疏散中央領導是包含在林彪的一號命令之中的。

而且,由於林彪後來的確存在反革命的行為,所以很多人推測,1969年,林彪下命令將眾多的老幹部疏散到全國各地,是為了方便自己立山頭奪權。

不過,相比於真實的文件記錄,回憶錄的內容顯然是存在偏差的。

主要是,在幾個人的回憶之中,事情的時間線對不上。

甚至在其中一篇文章里,林彪下達一號命令的時間,被提前了五個月。

絕大部分的回憶錄,成書時間都在80、90年代,此時距離一號命令的下達,過去了十餘年,人們的記憶難免出現疏漏。

更何況,撰寫回憶錄的,很多也並非親歷者。

只是,隨著輿論的擴大,一號命令和疏散北京幹部之間的關係,便被這樣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關於當年命令的準確性,可以直接看1971年,林彪去世一段時間之後,中央所發布的文件。

其中在談及林彪罪行的時候,提到這樣一條:「一九六九年十月十八日,林彪趁毛主席不在北京,擅自發布所謂『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調動全軍進入了戰備狀態。」

對話暴露給人們的信息是,首先,林彪10月18日發布這條信息的時候,毛主席的確不知情。

第二是,林彪所發布的這條命令,其主要的目的是調動全軍。往更深處講,這次行動針對的是來自蘇聯的軍事壓迫,但不涉及其他的內容。

那麼,又如何證明,林彪當時調動軍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抗蘇聯,而不是為了藉機控制北京城呢?

這件事情可以向前推論,在蘇聯行動之前,林彪是曾經多次考慮過軍事戰備的問題的。

10月18日,代替林彪將一號命令傳達的黃永勝、閻仲川,也是由林彪親自調到北京,主抓的是作戰、通訊、情報、機要等工作。

不過,在閻仲川身上還存在爭議。因為,根據他子女的回憶,10月18日,林彪做出這一通知的時候,的確是沒有通知毛主席等重要領導人。

疑點重重

林彪當時拿出的理由是「加強戰備,防止敵人突然襲擊」。

隨後,他就命令秘書張雲生以及閻仲川等人,向黃永勝傳達了命令。

黃永勝

命令最初下達的時候,是18日下午,而毛主席是19日早上接到的消息。

按理說,這麼一件事情,應該是第一時間和毛主席商量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林彪沒有這麼做,可能的確存在一些反常的心態。

另一位當事人林彪的秘書張雲生,也曾回憶過這件事情:先是說了當時關於疏散幹部的命令,這個命令並不是林彪個人下達的,而是當時北京領導層的集體決定。

因為,蘇聯確實有攻打北京城的意圖,如果中央領導人集體出事的話,國家政權會立刻崩潰。所以,絕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撤出,包括林彪本人,也從北京撤到了蘇州。

而撤到蘇州的當天,林彪命令張雲生給黃永勝打一通電話,傳達他的指示。

張雲生回憶起來的指示內容是:

「蘇聯談判代表團將於10月20日來北京,對此應提高警惕。為了防止蘇聯利用談判作煙幕,對我進行突然襲擊,全軍各部隊要立即疏散。各種主要裝備、設備及目標要進行偽裝和隱蔽。通訊聯絡要經常暢通。國防工業要抓緊武器、彈藥的生產。二炮部隊也要做好發射準備。」

隨後,又由黃永勝把這幾條命令傳達給了全軍。

不過,關於最後彈藥生產以及二炮部隊作戰準備,這兩條因為涉及機密,所以黃永勝沒有大規模的傳達,最後傳到人們耳朵里的,就是前面這一部分。

另外,張雲生還提到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

本來,於情於理,這條命令是該報告給毛主席,不過,是葉群阻止了。

葉群

葉群當時是林彪工作的重要助手,在張雲生向黃永勝傳達命令的時候,葉群就向他強調,這條命令,只需先向黃永勝傳達。

張雲生當時有些犯嘀咕,難道不需向毛主席等人請示嗎?

葉群則說,這件事情她來處理。

而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18日晚上命令下達,而葉群到了19日,才把電話內容整理成文件,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由此,形成了一個先斬後奏的效果。

黃永勝也詳細講過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提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林彪當時下達的命令,其名頭並不叫做一號命令,只是緊急指示。

黃永勝在向下級進一步傳達的時候,也並沒有採用一號命令的格式。

19號那天,周總理接到了來自毛主席的消息,隨後又在北京城各處進行了緊急排查,發現所謂的一號命令,已經宣傳的鋪天蓋地。

周總理十分生氣,於是連忙叫了黃永勝幾個當事人過來問話。

黃永勝看到周總理手中的一些材料,大為震驚。他不知道為什麼,短短一夜的時間,緊急命令突然變成一號命令,要知道,字號一換,這性質可就截然不同了。

黃永生確信,這件事情和自己沒關係。

於是,他趕緊把電話打到了閻仲川那裡,問他是否知道一號命令的事情。

閻仲川則回答,發布的文件,不是什麼一號命令,而是第一號命令,代表的只是發布的順序而已。

閻仲川還拿出一堆文件表示,一號命令之後,還有第二號、第三號、第四號。

原來這就是緊急指示,變成一號命令的緣故,說到底,居然只是一個編號。

真相難尋

不過,這的確是闖下大禍了,現在,全軍都已經把這個指示當真了。

一號命令,按理說,當時只有毛主席有資格發,現在全國上下鋪天蓋地的宣傳這麼一個由林彪之口發出的一號命令,對林彪也好,對國家也罷,都不是什麼好事。

在不安之中,黃永勝又趕忙在10月20號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上強調了林彪所發的只是緊急指示。

對於這樣一個紕漏,黃永勝本人也非常生氣。

後來再談及的時候,黃永生還說,再有這樣的事情,就該讓負責的人提頭來見。

這件事情鬧得實在太大了,所以,即便是後來解釋清楚,加上黃永勝為林彪澄清,事情的影響力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消除的。

乃至於後來的許多文件,包括民間說法裡,還是說,林彪下達了一個一號命令。

對於毛主席的反映,社會上也出現了諸多解讀。

首先,看完之後把文件燒掉,顯然,毛主席的心裡是有些窩火的。

不過,毛主席又未必把這件事情看得那麼嚴重。

因為,在事發之後,毛主席並沒有下令把這條命令撤銷。

畢竟,林彪所下達的命令,的確是符合當時中國國防需要的。

我們是需要緊急調動軍隊去防備蘇聯,撤回重發的話,也依舊是林彪所發布的原本內容。

唯一令人糾結的,只是一號命令這個有些尷尬的名頭。

不過對毛主席來說,這或許算不得什麼大事。

對於當時的各級中央領導人來說,林彪這個命令是不是一號命令,其緊急程度完全無法和邊境的蘇聯軍隊相比。

在那樣一個狀態下,中國的生死存亡才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只不過,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點,的確太過巧合,事情的主角又偏偏是林彪。

所以,多年之後,種種事情被強行聯繫在一起,推測出了上千個不同版本的故事。

但或許,真實的原因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複雜,只是特殊的背景,特殊的人物,所造就出的一個陰差陽錯。

參考資料:

張雲生《毛家灣紀實》

閻明《往事不忍成歷史》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214037d3a2c21ef844d64a029f28a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