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位於黑龍江入海口以東,面積7.64萬平方公里。島上蘊藏著豐富的煤炭、森林和油氣資源。
庫頁島,曾經中國第一大島,如今是俄羅斯第一大島
從地理上看,庫頁島和日本列島共同構成了東亞大陸外的一串島鏈。對於日本來說,要想獲得地緣博弈優勢,控制庫頁島是必然的選擇,到如今的庫頁島卻屬於歐洲國家——俄羅斯。
東亞島弧
庫頁島歷史上從屬中國封建王朝,曾是中國的第一大島。清朝建立後,長期忽視庫頁島,大批流放關外的犯人也從不以庫頁島為目的地,清廷對庫頁島的控制力始終有限。
17世紀後,日本和從歐洲一路東進的俄國卻一步步加強了在庫頁島的存在。
清朝地圖
近代以來,清廷因國力衰退割讓了庫頁島主權,日俄對庫頁島的爭奪日趨激烈,島嶼在短暫的日俄共管後,經歷了俄日分別獨占、日俄瓜分等歷史階段,最終在二戰後徹底成為蘇聯(俄羅斯)領土。
可如今,日本依然不承認俄羅斯對庫頁島南部及鄰近的千島群島的主權。
19世紀至今,日俄圍繞庫頁島的爭奪為何持續了200多年?此消彼長之間,庫頁島的主權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日俄幾番博弈
一、黑龍江的盡頭
庫頁島和日本列島構成東亞大陸外側的連串島鏈,是日本無法忽視的地緣踏板。
庫頁島南部的阿伊努人,與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同宗同源。但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最早與庫頁島產生交集的東亞國家是中國。
早在兩晉時期(4世紀),庫頁島已出現在中國官方史籍中,其地處黑龍江入海口的地理位置也被確定。
庫頁島與日本列島
隋唐時期,中原王朝的影響力從遼東一路向北,不斷向東北腹地延伸。庫頁島上生活的通古斯民族(如赫哲族、費雅喀族等)與中原王朝的聯繫也逐漸密切。
公元725年,唐王朝在中國東北設置黑水府,由此對庫頁島等地實行羈縻統治,庫頁島首次被納入中國行政體系。
唐帝國
唐王朝稱霸東亞的同時,鄰近的日本通過7世紀的大化改新,模仿唐朝制度建立了封建制的大和國家。
8世紀初的日本,統治範圍限於本州島中南部、四國島、九州島北部。封建制度的確立讓日本的實力陡增,先是征服了九州南部的隼人,之後又不斷向北蠶食土著居民阿伊努人(日語稱「蝦夷」)的土地。
古代日本
11世紀末,武士階層掌控了日本政權,阿伊努人被徹底逐出本州島,被迫向北海道、千島群島以及庫頁島南部流散。
日本人通過對阿伊努人的戰爭和貿易,零星了解到庫頁島南部的情況。此後偶有日本人登陸庫頁島,如1295年,日本僧人日持到庫頁島南部布道,島上也出土過日本14世紀的武士頭盔。
唐朝之後的歷代中國王朝都或強或弱的控制著庫頁島,如元朝稱庫頁島為苦兀,由設置在黑龍江口的征東元帥府管轄。元明易代後,明朝在庫頁島推行衛所制,在島上設立囊哈爾與波羅河兩衛加以管轄。
明朝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
日本早期稱庫頁島為「唐太」或「唐人」,能看出日本認為該島原屬中國。
1457年,阿伊努人進攻了日本設在北海道南部渡島半島的日本移民區(道南十二館),日本擊敗阿伊努人後,完全占領了渡島半島。
日本滲透北海道
受制於國力以及對農業產出的重視,控制渡島半島後,12至16世紀的日本無心也無力繼續向寒冷的北海道擴張,遑論比北海道更北的庫頁島。
15世紀中葉,統治日本的室町幕府權勢衰微。占據日本各地的武士大名(諸侯)擁兵自立,彼此之間攻伐不止,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
16世紀末,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結束了戰國亂世。1593年,他命令松前慶廣對阿伊努人進行「保護」。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後,將全國各家大名依據與幕府關係的親疏遠近,分為親藩、譜代、外樣三種。
17世紀的日本
松前藩只是個擁有1萬石領地的外樣大名,卻控制著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是日本向北開拓的急先鋒。
德川幕府授予松前藩黑印狀,承認其對北海道、庫頁島南部等阿伊努人地區的貿易壟斷權。松前藩加緊在北海道擴張勢力的同時,開始謀圖庫頁島領土。
日商與阿伊努人貿易
與此同時,滿族建立的後金在中國東北崛起,努爾哈赤「遣兵四百收瀕海散各部……庫頁內附」。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庫頁島劃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
1644年清軍入關,明清易代造成東亞政治格局急劇變化。清朝將重心指向中原,忽視了背後的東北老家,這給了日本人機會。
清朝統一戰爭
早在1635年,松前藩派村上掃部左衛門考察庫頁島。而在清軍入關這一年,松前藩繪製地圖《正保御國繪圖》時,首次將北海道與庫頁島納為日本領土。
到17世紀末,松前藩又先後三次派人登上庫頁島「巡視」,並於1679年在庫頁島南端的久春古丹設置運上屋和漁民住所。
清朝只滿足於庫頁島民每年到大陸這邊納貢,幾乎從未派人登島,對日本的行動更是一無所知。
日本地圖中的庫頁島
對於日本來說,奪取庫頁島的難度也不小。直到18世紀初日本才吞下北海道,且對其內陸地區的控制和開發非常滯後,在此之前,日本無法越過北海道直接控制庫頁島。
其次,由於地處高緯度地帶難以大範圍種植水稻,松前藩無法像其他大名那樣用糧食向家臣武士支付薪俸。
松前藩
松前藩改用下放土地經營權締結主從關係,日語稱為場所請負制。家臣武士將土地轉承給商人並獲得租金。
這種特殊的制度激起了松前藩對土地的渴望,加速了其向庫頁島滲透。但北上的日本不僅要與大清帝國迎面相撞,還將面對一個來自歐洲的競爭者。
松前藩在北海道和庫頁島擴張影響
二、鄂霍次克海的博弈
1547年,位於東歐的莫斯大公國升級為沙皇俄國。這個國家距離庫頁島萬里之遙,可隨著中央集權加強以及熱兵器的裝備,渴求皮毛和土地的俄國人一路向東,短短一個世紀就吞下了整個西伯利亞,擴張到太平洋岸邊。
17世紀初,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龍江流域。清朝掃平宇內後,決定驅逐盤踞在中國東北的俄國人。
俄國東擴
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俄國無力從遙遠的歐洲調派來更多力量,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俄國當時並不清楚庫頁島的存在,但依據條約,庫頁島的主權毫無疑問屬於中國。
1710年,康熙帝派遣一支由滿人組成的隊伍,首次對庫頁島進行了勘測,並賦予了其滿語名稱——薩哈林島。1732年,雍正帝將庫頁島劃入吉林將軍下的三姓(今黑龍江依蘭縣)副都統轄區。
吉林將軍轄區
三姓副都統每年負責接收庫頁島民進貢的貂皮,同時向他們「頒賞烏林」。大量綢緞布帛的湧入庫頁島,再流入庫頁島南部的日本商業據點,形成商品循環(日語:山丹交易)。
南下黑龍江失利後,18至19世紀初,俄國繼續向東占領堪察加半島,並以此為基地重新南下,探索進入千島群島和日本列島的航線。
1738年,俄國什潘別爾克中尉率隊勘察千島群島時,首次從阿伊努人那裡獲悉了庫頁島的存在。
阿伊努人聚居地(紅色)
1742年,俄國首次勘察了庫頁島東海岸。當時俄國錯誤的認為庫頁島是個半島,但鄰近日本與黑龍江口的地理位置,依然引起了俄國的極大興趣。
沙俄船隻在黑龍江航行的要求被清廷拒絕後,沙俄在1799年成立俄美公司,意圖集中力量奪占庫頁島、黑龍江流域及美洲的加利福尼亞等地。
黑龍江流域
與此同時,日本開始加速吞併北海道,為進一步北上控制整個島鏈做準備。
1669年,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掀起反日鬥爭,裝備火繩槍的松前藩武士對阿伊努人實行了碾壓式打擊,日本隨後向北海道內陸及北部地帶擴張。
日本控制北海道
18世紀中葉日本完全控制北海道後,加速向庫頁島滲透。而清廷未在庫頁島駐軍,控制力集中在島嶼北部。
1790年,德川幕府正式在庫頁島南部設立番屋,作為政府派出機構,對當地實行「管理」。日本商人也在島嶼南部設立了十餘處運上屋,負責吸納移民、開展教育及商業活動。
庫頁島南部的日本移民數量
俄國與日本就千島群島、庫頁島的控制權產生對抗,外加日本在1792年、1804年接連兩次拒絕俄國通商請求,俄國決定報復日本。
1806年(日本文化三年)10月10日,赫沃斯托夫率俄國艦隊在庫頁島南端的亞庭灣襲擊了日本松前藩主的稅務所,焚毀倉庫,宣布庫頁島為俄國所有(文化露寇事件,日語稱俄羅斯為「露西亞」)。因行動未得到沙皇批准,俄軍不久後撤離。
大為震驚的德川幕府派人趕赴庫頁島,將松前藩對庫頁島的統轄權收歸幕府。同時又命令仙台、會津兩藩派兵戍守庫頁島等地。
文化露寇
1808年初,德川幕府發布「俄船驅逐令」,而德川幕府為了解庫頁島的實際情況,於1808年派遣間宮林藏和松田傳十郎等前往庫頁島進行考察。
二人分別考察了庫頁島東西海岸的部分地區,初步得出了庫頁島是一個島嶼的結論,間宮還擅自在庫頁島北部樹立木製「日本國界」牌。
間宮林藏考察庫頁島
19世紀上半葉,日本通過商人等群體,大致了解了堪察加半島等北方地區的情況,為了向這些地區擴張,日本必須拿下庫頁島作為跳板。
此時拿破崙統治的法國在歐洲強勢崛起。俄國忙於歐洲大陸的爭鬥,暫時降低了對遠東的關注度。
但俄國人對領土的慾望永遠填不滿,擊敗拿破崙後,俄國一時間成為歐陸最強大的國家。
北方巨獸
19世紀中葉,俄國成立「阿穆爾問題委員會」,負責奪取黑龍江流域領土,俄國對庫頁島的勘測考察再度恢復。
1849年,涅維爾斯科伊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支持下,「發現」庫頁島是座島,並將其作為地理大發現加以宣傳,殊不知中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知道了這一點。
涅維爾斯科伊
與此同時,涅維爾斯科伊發現清朝在關外駐軍極少,遂在1852年占據了黑龍江口,隨後他派出一隊哥薩克進入庫頁島,為全面占領庫頁島做準備。
1853年4月23日,沙俄政府指令俄美公司立即占領庫頁島,涅維爾斯科伊於同年8月在庫頁島東岸登陸,俄國沿用滿語的薩哈林島地名,悍然宣布當地「屬俄國所有」。
俄美公司旗幟
清朝無心顧及關外,壓根不知道俄國的行動,倒是日本對此反應極大。
1854年,沙俄與英法等國爆發克里米亞戰爭,為避免英法海軍在北太平洋對發起攻擊,俄軍暫時從庫頁島撤退。
俄國為穩住日本,於1855年同德川幕府簽訂《日俄親善條約》。雙方同意擱置庫頁島領土爭議,暫時維持現狀。
西方的戰爭壓力,迫使俄國在東方退讓
此時的德川幕府也遭到美英等列強入侵的威脅,更不知道俄國在歐洲面臨的窘境,故而批准了條約。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慘敗收場。俄國調轉擴張方向,趁當時英法對華的第二次鴉片戰爭,逼迫清朝割讓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里領土。
清廷出局,庫頁島的棋盤上只剩日俄兩個棋手了。
俄國割走的何止庫頁島
三、帝國碰撞
雖然從清朝手中獲得了庫頁島主權,但俄國無法將日本趕出庫頁島南部,日俄談判再度開啟。
日俄之間圍繞庫頁島、千島群島的領土談判是同步展開,卻始終無法取得進展,島上一直是日俄雜居。
1867年,德川幕府被推翻,日本隨即展開了西方化的明治維新,日本對庫頁島的名稱也變為了「樺太島」(島上樺樹眾多)。
明治維新前日本面臨列強入侵
此時的日本國力尚弱,負責北海道事務的黑田清隆(後出任日本第二任首相)向政府建議放棄樺太,專心開拓北海道。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對千島群島提出要求。
得知日本放棄庫頁島,俄國同意將整個千島群島讓給日本。日俄於1875年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暫時解決了島嶼爭端。
各取所需
19世紀末,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國力不斷提升。隨著日本在甲午戰爭擊敗清朝並將勢力擴張進中國東北,日本也不甘心失去庫頁島,進而被俄國封堵住北上之路,日俄博弈從島嶼擴大到大陸。
1904年,日俄終因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的殖民利益爆發戰爭。日本艱難取勝,但俄國並不準備賠款,僅僅是讓出了在中國東北的權益。
至於領土,日本原想割取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俄國遠東領土,甚至日本已經出兵占領了整個庫頁島,可俄國只同意割讓半個庫頁島。
日俄戰爭
俄國體量龐大家底深厚,如果繼續戰爭,日本將難以自持。明治政府同意了俄方條件,以北緯50度為界,將庫頁島南部(3.6萬平方公里)收入囊中。
1907年,日本成立樺太廳作為庫頁島南部的管理機構,行政中心設在豐原(今俄羅斯南薩哈林斯克)。
獲得庫頁島南部後,日本又在1910年正式合併了朝鮮半島,實力進一步增強。
樺太廳廳舍
1914年,一戰爆發。日本趁各國鏖戰於歐洲,奪取了原先被德國控制的中國青島和太平洋中部的南洋群島(今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帛琉等國及北馬里亞納群島)。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革命浪潮席捲俄國全境。為阻止蘇維埃獲得政權,美日英等國組成干涉軍,入侵俄國。
蘇俄內戰與協約國干涉
日本總計派出7萬日軍,另有5萬日本平民跟隨進入俄國遠東地區,庫頁島北部也被日軍占領。日本的實際目的是趁機奪取俄國遠東領土。
1920年,蘇維埃政府逐步控制了俄國局勢,英美等國相繼撤出俄國,日本卻想控制整個日本-庫頁島鏈後躍上大陸,不願吐出到手的土地。
日本設想吞併俄國遠東大片領土
蘇俄軍隊對日軍和移民團發動了進攻,龐大的軍事開銷和兵力損失讓日本政府難以堅持。
1922年,日本撤出俄國遠東。1925年,日蘇建交後,日本將庫頁島北部交還給蘇聯,蘇聯將島嶼北部50%的石油開採權讓與日本45年。
庫頁島上的日本邊境警察
上世紀20至40年代,日本加大對庫頁島南部的投入,建立了相對完備的教育、醫療和交通體系。
大批日本人移居樺太廳,1907年樺太廳成立時當地人口不足5萬,1935年時樺太廳人口已達到36萬。
二戰爆發後,日本為應對戰爭,對勞動力的需求極大,大量日本殖民地民眾被強征勞工。其中大批朝鮮族勞工被日本三井財閥招至樺太廳,從事礦產生產。1941年樺太廳人口56萬,其中朝鮮人達到了15萬。
30年代,樺太廳首府豐原市的市民集會
隨著二戰的進行,中蘇英美等國組成同盟國,共同對抗德意日法西斯國家。
1945年,盟國在蘇聯雅爾達舉行會議,美國為儘快擊敗日本,要求蘇聯戰勝納粹德國後,儘快加入對日作戰。
庫頁島上的日本邊境警察
蘇聯要求獲得在外蒙古等地的權益,同時要從日本手中奪回庫頁島南部和整個千島群島,美英等國同意了蘇聯的提議。
1945年8月9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百萬蘇軍攻入中國東北的同時,8月11日,蘇軍對庫頁島南部發起進攻。
當月25日,蘇軍占領庫頁島全境。9月1日,千島群島全境亦被攻陷。
庫頁島戰役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書。
根據戰後安排,日本吐出了早先侵占的中國台灣、朝鮮半島等地,美軍控制了日本本土。
1949年,日本《國家行政組織法》實施,其覆蓋範圍限於日本本土各島,日本設在庫頁島南部、中國台灣等地的行政區劃和機構被正式廢除。
末代樺太廳長官——大津敏男
四、「沒有一寸土地是日本的」
二戰後,美蘇陷入冷戰對抗。為了在遠東壓制蘇聯,美國調整了早先讓日本「去工業化」的政策,扶持其成為遠東橋頭堡。
1951年,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單方面同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美國意在儘快讓日本擺脫戰敗影響,使其融入西方陣營。
日本(紅色)放棄土地(序號2~7)
根據合約,日本宣布放棄在朝鮮半島、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等地的主權。
對於千島群島最南部的澤捉、色丹、齒舞和國後等島(北方四島),日本表示這裡早在1855年之前就被日本控制,不在1855年後日本同俄國簽訂的多個領土條約管轄範圍內,因而拒絕放棄主權。
日本接受1855年邊界,拒絕1945年邊界
至於千島群島剩餘部分和庫頁島南部,日本表示自己只是「放棄」,而不是「割讓」給蘇聯。只承認蘇聯(俄羅斯)的實控,而不承認其對兩地的主權。
至今,日本出版的地圖仍將上述兩地劃定為「待議區」,塗色為有爭議或無主的白色,仍舊標註日本舊地名。
日本出版的地圖
日本無非是過過嘴癮。二戰後日本移民被逐出庫頁島,一些朝鮮族勞工留在當地,形成庫頁島朝鮮族(2020年約有6萬人),而俄羅斯人再度成為島上的主體。
蘇聯將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整合成薩哈林州,日占時期的樺太廳首府豐原市,成為薩哈林州首府南薩哈林斯克。
薩哈林州州旗,印有庫頁島和整個千島群島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對薩哈林州的主權,如今的庫頁島是俄羅斯的第一大島。
島上生活著約50萬人,其中俄羅斯族占80%,另有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族裔。原住的費雅喀等民族人口占比不足1%。
1954年的庫頁島街景,已毫無中國印記
漫步在如今的南薩哈林斯克(豐原),仍能找到不少日占時期的建築,給這座俄羅斯城市增添了一抹東方色彩。
庫頁島,這座曾經的中國第一大島,歷經中國封建王朝千年的控制,最終因清朝國力衰退而脫離中國懷抱。
中國地圖必須給庫頁島、海參崴等8處地明標註中國地名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在《薩哈林行紀》中引用當地阿伊努人的一句話「薩哈林沒有一寸土地是日本的」。
日本很早就覬覦庫頁島領土,只不過受制於生產力以及忌憚中國王朝的影響,始終只能在庫頁島南部占據小片土地。
南薩哈林斯克鄉土博物館(原樺太廳博物館、日軍第88師團司令部)
得益於明治維新的成功,19世紀起日本與俄國圍繞庫頁島進行了約一個世紀的博弈。終因慾壑難填,在二戰後徹底喪失了在庫頁島的權益。
庫頁島得而復失,致使日本沒能控制整個相鄰島鏈,其地緣競爭力大打折扣。
如今在日本最北端的宗谷岬,曾經勘測庫頁島的間宮林藏的雕塑矗立於此。他面向北方,眺望著那座對日本來說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的庫頁島。
日本人眺望北方的庫頁島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