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生僻的姓氏,辦二代身份證電腦無法識別,全族無奈只能改姓

2023-06-21     胡月芳

原標題:中國最生僻的姓氏,辦二代身份證電腦無法識別,全族無奈只能改姓

姓氏出現的時間很早,大約出現於原始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那時候一般以部落或者部落首領的名字為姓,為的是區分不同部落的人,後來步入文明社會後,姓氏就成了家族的血緣標誌。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姓氏越來越多,被收錄在《百家姓》中的就有500多個。

姓氏的來源各有不同,一些是以國名為姓,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燕、韓等各個諸侯國;或者以居住地為姓,比如西門、東郭等等,也有以官職為姓,比如司馬、司徒,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偏僻姓氏爨。

爨(cuan,第四聲),有燒火做飯的意思,這個姓氏的來源要追溯到周朝時期。「爨」是周朝的一個官職,那時候「爨」的意思也跟今天一樣,指的是燒火做飯。而擔任這個職位的人專門負責王室膳食,一般是廚房裡的小官,於是他們的後代以先人的官職為姓,這才有了「爨」姓。

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在公元225年平定了南中大亂,當時是戰亂年代,蜀漢不可能在南中留下太多的兵力,於是為了防止南中再次叛亂,諸葛亮想了一個辦法——在此地培養親蜀勢力,讓他們代為治理南中。而在諸葛亮選中的這些人中,就有一個叫做「爨習」的人。

因為爨習頗得重用,所以爨氏家族在南中迅速崛起。南中地處偏遠,再加上有爨氏家族坐鎮南中,所以哪怕中原紛亂,南中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其實帝王們也曾想過管理南中,但是在戰亂年代,各國自身難保,壓根分不出多餘的精力。不僅如此,還有更多中原地區的百姓為了避難,只得逃往南中一帶。

爨氏政權的統治大約有400年左右,到唐玄宗時期,唐朝打算一統天下,於是向中南發兵,因為南中地區的兵力並不強大,所以很快就被唐朝收復,而繁盛了400年的爨氏文化也至此中斷。

爨氏政權被滅掉之後,爨氏家族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有部分族人為了避禍,只得更改了自己的姓氏;其實今天的雲南地區依然有部分爨姓族人,但是數量已經不多了。因為這個姓氏的書寫方法太過複雜,族人為了簡化姓氏,紛紛改為大姓。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沒有聽過這個姓氏,甚至都不認識這個字,這是因為「爨」字筆畫太多和使用頻率不高,所以被納入了生僻字之列。新中國建立自之後,國家為中國居民錄入身份信息,製作身份證,「爨」姓族人也因此遇到了一大難關,因為當時的電腦版本過低,收錄的都是較為簡單的漢字,沒有辦法識別「爨」字。

為了生活方便,部分人只得跟著改姓,所以「爨」姓人的數量也跟著越來越少了。現在人們開始注重姓氏文化的保護,多數生僻字也已經被納入電腦系統,在專家和族人的呼籲下,部分人又改回了祖姓,這也算是一種文化保護的方式吧。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0f4523e5d4e369a825680d0a18960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