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大哥,該如何選「接班人」?其實,劉德華已經指出了一條大路

2023-04-13     皮皮電影

原標題:成龍大哥,該如何選「接班人」?其實,劉德華已經指出了一條大路

不久前,電影《龍馬精神》在做宣發時,曬出其在後台採訪成龍的視頻。

在視頻中,成龍在談到動作演員的處境時,一度哽咽。

他說:

「我也曾想找第二個Jackie Chan,但非常難,市場不需要。

多好的功夫沒用,現在一定要長得好看,不用你會做戲,站在那裡就行。」

這句話引髮網友一陣熱議,多數網友都不贊同成龍的看法。

有網友就說:「市場不需要,我相信觀眾需要。」

其實問題的根源顯而易見。

成龍也好,李連杰也好,周星馳也好,都不可能找到接班人。

這個想法,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一、

武俠、功夫、動作電影,是最具我們中國特色的電影類型。

其起源,要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是武俠電影誕生的標誌。

其後這個IP一共推出了20部作品(算上1994年林嶺東翻拍版),曾是舊上海灘乃至30年代香港最火的武俠片。

邵氏電影時代,張徹、胡金銓又讓武俠電影題材在香港大火。

特別是胡金銓。

他將電影美學滲透到電影中,拍出了《俠女》、《龍門客棧》、《空山靈雨》這樣的傳世佳作。

把武俠電影的格局一下子提升到世界級的藝術水平。

到了70年代,李小龍回港後拍出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這些一招一式以寫實為賣點的功夫片,開創了屬於他的一個時代。

李小龍的突然去世,給香港電影市場留下一個真空期。

當時湧現出很多模仿李小龍風格的動作明星。

比如何宗道、呂小龍、巨龍、金泰中(唐龍)、張一道。

就連我們熟悉的梁小龍、成龍、洪金寶,都曾模仿過他的動作。

但這些模仿者折騰到最後,沒有一個最終能走出來。

因為模仿終究是「假」。

觀眾不會把李小龍的模仿者,當作真的李小龍來看待。

更不會為此花錢。

洪金寶就是看到了這一點。

他沒有選擇走這條路,而是開創了自己的功夫喜劇風格。

這種風格既刺激,還能讓觀眾捧腹,票房也水漲船高。

洪金寶很快便接替李小龍,成為嘉禾動作電影的頭牌。

成龍由羅維發掘出來。

一開始被羅維當作「李小龍接班人」來培養,模式也照搬李小龍。

但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之後,成龍最終決定走自己的路。

他結合偷師自「冷麵笑匠」巴斯特·基頓的動作編排,玩出了屬於他自己的雜耍式動作招式,引起全世界的轟動。

而邵氏劉家良正宗洪拳的硬橋硬馬風、李連杰的武術套路風、甄子丹的綜合格鬥風,都曾征服了觀眾,留下一部部經典作品。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每一位新人的崛起,都離不開他們自己的風格和標籤,這是一代代功夫明星能夠在電影圈立足的資本。

成龍想要找到能夠繼承他的動作風格的接班人,這個想法本來就是錯的。

成龍的風格,就只屬於他自己,沒有人能夠通過模仿他而得到成功。

正如世上沒有第二個李小龍,這個世上也再找不到第二個成龍。

二、

成龍在採訪中還提到,「市場不需要,多好的功夫沒用」。

只要「長得好看」,「不用你會做戲,站在那裡就行」。

這句話說出來帶著十足的酸意。

其實並不是動作片放棄了成龍,而是成龍沒能放棄「自己」。

最近楊紫瓊憑藉《瞬息全宇宙》拿到奧斯卡影后。

很多人都為成龍感到可惜。

因為這部電影,從最初劇本到打鬥風格,本是為他量身訂做的。

但他因為種種原因,推掉了片約。

於是製片方將楊紫瓊提到一番位置,重改劇本。

楊紫瓊也抓住了機會,在61歲的時候,徹底翻身。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成龍的眼光算不上好,思想上也未能與時俱進,所以與《瞬息全宇宙》失之交臂。

這部電影不能說100%完美。

但它將功夫元素注入到一個多重宇宙的科幻創意中,讓觀眾看到了新意,也看到了其背後的文化內涵。

我們也不能說楊紫瓊在電影里的動作戲有多出色。

但功夫與科幻的結合,加上探討人生的主題,都是一種新的嘗試。

再看甄子丹。

作為與李連杰同齡的動作明星,年輕時候的名氣一直在成龍和李連杰兩人之下。

但甄子丹的絕活,是凌厲的腿法和硬朗的氣質,曾被認為是武打動作最接近李小龍的人。

並且,他並不拘泥於原有的套路,主演《殺破狼》時展現的綜合格鬥武打令人眼前一亮。

正是這種一心求變的探索精神,令甄子丹在進入2000年之後,反而開創出另一番天地。

與葉偉信合作的《葉問》系列,是這十幾年來內地最好的動作片IP。

甄子丹、洪金寶、 樊少皇、張晉等人用這個系列證明了,動作片在內地依然有廣闊的市場,並不像成龍說的市場已經「不需要」了。

2021年的《怒火·重案》,拿下13.29億元的票房成績,甄子丹和謝霆鋒的表現都贏得觀眾的肯定。

如今甄子丹又轉戰好萊塢,與基努·里維斯合作的《疾速追殺4》正在北美院線火熱上映,也證明他的動作戲在世界範圍內也得到認可。

再說,90年代中期才進入電影圈,從聲望到實力都遠不如成龍的吳京。

吳京曾輾轉於影視圈,參演過不計其數的電影和電視劇,一度迷失方向。

但在主演了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之後,終找到了軍旅題材動作片這個方向,並由此一炮而紅。

2015年的《戰狼》大賣5.45億元票房,為吳京賺到了資本和口碑;

2021年再接再厲推出《戰狼2》,以56.94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內地動作片的奇蹟。

吳京亦由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其主演的《長津湖》和《流浪地球》兩個系列,都是票房大賣的佳作。

楊紫瓊、甄子丹、吳京的成功,都證明了動作片並沒有過時。

觀眾依然喜歡實打實的武打表演,市場也仍然需要動作片。

實際上,市場「不需要」的不是動作片,而是成龍依然沉迷於以往風格之中的動作片。

就比如最近成龍在各大平台上發的短視頻。

如手彈口香糖入嘴這種成龍以前用過的小把戲,仍然被當作懷舊式的鏡頭來重現。

成龍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原來的那種動作風格,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些不斷重複的舊套路,一些觀眾早就看膩了。

且不再年輕的成龍,已經做不了以前那些高難度的武打動作,更不用說冒著風險去拼的那些危險鏡頭。

如今的成龍電影,只需要看看預告片,就能大體知道要講怎樣的故事。

不是這個市場放棄了成龍,而是成龍從來就沒想過放棄自己的那些舊套路,去探索動作電影的新路子。

三、

如果成龍真想給中國功夫片找一個接班人,他可以學學劉德華的方式。

劉德華的映藝娛樂公司,在2005年3月23日啟動了「亞洲新星導」計劃,支持來自亞洲各地的7位年輕導演,拍攝了6部華語電影。

第1期的總投資是2500萬港幣,全由劉德華自己掏腰包。

而我們內地的寧浩導演,只花了350多萬元,就拍出了《瘋狂的石頭》這樣的黑色喜劇爆款。

2006年在內地賣了2350萬元票房。

導演寧浩因此片成為內地最有前途的導演之一,片中演員黃渤、徐崢、劉樺等,都踏上了更寬廣的演藝之路。

目前「亞洲新星導」計劃已經進入了第2期,計劃的投資額仍為2500萬港幣,也是希望提供給6位新導演。

同時為了更保險,也打算邀請一些著名的導演擔任影片的監製。

2013年內地導演劉娟拍的《初戀未滿》,就是「計劃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劉德華用自身的財力和影響力,也幫助過圈中很多導演。

比如在他的恩師許鞍華遭遇集資困難之時,投資並主演了許鞍華的《桃姐》。

後來一舉拿下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影帝和影后五項大獎,成為一段佳話。

在一個電影節上,當劉德華得知郭帆有拍劉慈欣科幻題材電影的想法,就主動為他牽線,讓寧浩把《流浪地球》的拍攝權以低價賣給郭帆,成就了一部經典。

因此郭帆才在《流浪地球》的片尾,以字幕的形式感謝劉德華。

當郭帆拍攝《流浪地球2》時,劉德華成了電影主演之一,用行動支持郭帆導演,也為我們中國科幻電影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由此也可以看出,劉德華的眼光獨到,能看到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前景,他的每次付出也都能夠有所回報。

比如在2015年,劉德華自毀形象演了彭三源導演的尋親題材電影《失孤》。

這部電影與陳可辛導演的另一部作品撞題材,當時市場並不看好。

但時過境遷,如今回頭再看《失孤》,網友們卻深切感受到了電影的真誠。

特別是當電影的原型郭剛堂,終於找到他失散24年的兒子之後,《失孤》再次成為網絡熱門電影。

此時我們才發現,劉德華的表演帶著返樸歸真與樸實無華,戲裡戲外都令人感動。

反觀成龍,他在2017年拿到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這是對他幾十年電影生涯的肯定,也似乎是一種「蓋棺定論」。

怎麼說呢?這些年大家都看到成龍越來越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他的電影也好,他的眼界也好,還停留在90年代的那一套。

而他的雜耍式武打風格,也只屬於他自己。

即使現在有一個新人能夠100%模仿他的動作,也只是在重複成龍風格,而不是能夠展現自身武打風格的動作新星。

就如當年中原電影投拍《少林寺》一樣,由於初拍的版本,令日本投資商不滿,電影交由張鑫炎導演接手重拍。

張鑫炎導演來到內地,把整個主演團隊都換成武術隊運動員、各派功夫高手,且將動作設計全權交由武術隊負責,才拍出了一部傳世經典。

假如當時張鑫炎導演還是選擇讓香港的動作指導來編排片中的武打戲,又怎能充分展現傳統武術的魅力?

《少林寺》這部電影,也不會成為傳統武術的教科書級電影。

羅維當年給成龍起「成龍」這個藝名,就是希望他成為第二個李小龍。

但成龍用作品證明了他不是「李小龍2.0」,而是另一個傳奇。

如今成龍想找接班人,也不能以他自己為模板,而是給新人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展現自己的實力。

四、

不過,我們該慶幸,今年成龍已走上了巨星的另一條大路

目前《龍馬精神》的票房成績也並不理想。

首日票房不到2500萬,上映一個星期,總票房才1.08億。

這表明,成龍電影的市場號召力,已經大不如前。

這是成龍的悲哀,也是成龍電影的悲哀。

一個時代終將過去,我們都不希望成龍就此沉寂下去。

69歲的成龍已站在人生的又一個十字路口,擺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急流勇退,把市場徹底交給年輕人。

二是繼續在演藝圈,發揮餘熱。

在電影領域,成龍可以捨棄自己原有的風格,扶植有實力的新人,再拍出一些新的作品。

電影之外,成龍可以通過綜藝、真人秀,繼續陪伴觀眾,錢也不會少掙。

成龍應該是選擇了第二條路,事實證明,成龍也已選擇了第二條。

我們可以看到,在最近謝霆鋒執導的《新警察故事2》中,成龍擔任了監製。

用自己的經驗和影響力,為下一代領軍人的成長,保駕護航,把創作交給年輕人。

這才是屬於一位巨星的另一條大路。

這樣的成龍,依然值得我們敬佩。

皮哥也相信,中國動作電影,有著如此強大的底蘊。

雖然現在經歷了沉寂,但不用太久,就會等來下一次的花開。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09e9ee6989d2a9ba791adf096d7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