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國家戰略,推進中國特色區域國別研究
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成立大會
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5月12日,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劉新成,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於殿利,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陳恆,商務印書館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顧青致辭並共同為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揭牌。顧青書記向劉新成教授頒發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聘書,向陳恆教授頒發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聘書;劉新成教授向10位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成立大會由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小文主持。
劉新成在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進入關鍵時期,區域國別研究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他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離不開出版界和學界的通力合作。具有127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將編輯出版行為與國家、民族、時代融為一體。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伊始結集出版的,它的出版表明了一個開始打開國門的國家對待世界文明的開放與接收的態度,也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如今,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進入關鍵時期,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表明了一個上升中的民族以自信和理性的態度借鑑和吸收人類文明既有成果、研究和學習各國發展經驗,適應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需要,也表明了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學者和出版人的一種擔當,一種責任感。
於殿利代表中國出版集團,對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於殿利指出,商務印書館承接傳統,發揮自身優勢,經多方調研、徵求意見,正式成立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恰逢其時。這是商務印書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著眼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之需,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知識體系更新演化,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文化自覺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具體舉措,展現了其作為出版領域「國家隊」的新擔當、新作為。中國出版集團對此高度重視,將加以大力支持。他要求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明確目標定位,打通內部資源和學科資源,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引領學術,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不負學界期望。
陳恆在致辭中說,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歷次社會轉型、世界變局都會推動知識形態的重大變化,而知識形態的重大變化都會重塑人類對自身、他者以及世界的認知。區域國別知識也不例外,而且更具現實意義。區域國別研究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長期的戰略規劃,涉及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傳播、建言資政等方面,不僅要有大學、科研機構的積極參與,而且也要有出版社、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的主動介入。惟如此,才能有長遠的、積極的成效。他特別指出,世界上最優秀的出版社都具備以下三個特徵:學術本位、專業精神、長期主義,這也是商務印書館的外在面貌與內在精神。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調動國內外一切優秀資源,不受外界干擾長期堅持,為中國讀者提供了眾多優秀的漢譯版本,大大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這是當代中國文化開放的名片,更是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商務印書館賡續前輩精神,今日再出發,成立了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必將有助於儘快使中國特色區域國別圖書分類系統更加豐富、更加完善、更加系統。
顧青表示,非常感謝與會專家和各界對商務印書館成立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的指導、支持與幫助。商務印書館歷來重視區域國別相關作品的出版,前期積累了大量區域國別研究出版資源。商務印書館將以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為契機,立足自身出版優勢,服務和引領學術,以內容出版為中心,以成果為取向,以發展為目標,以聯絡為抓手,依託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學、歷史、政治、法律、經濟、管理、小語種等多方面學界資源,致力於打破目前國內區域國別研究中的校際、學科壁壘,整合力量,推動實現跨學科交流,提供共享研究成果平台,展示國家成果平台,共同服務於國家戰略,將中心建設成為國內區域國別學術研究中心、學術出版中心、國家成果展示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為加快中國特色區域國別學科建設,構建中國特色區域國別研究知識體系作出貢獻。
揭牌及頒發聘書儀式後,召開了「區域國別研究出版研討會」,由上海師範大學陳恆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於鐵軍教授、浙江大學哲學學院王俊教授、商務印書館李平編審、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沈語冰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鄭戈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胡建華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高丙中教授、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黃燎宇教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董小君教授等出席研討會並發言,劉新成教授做會議總結。
與會專家對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並圍繞區域國別研究的學科建設及中心的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提出了很多具有思想性、前瞻性和實操性的意見和建議。專家們表示,商務印書館區域國別研究出版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商務印書館與學界在區域國別研究與出版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將積極支持中心的研究與出版工作,共同推動區域國別學科的發展,在新的知識變革中迎接挑戰,為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貢獻。
重磅推薦!
區域國別史叢書
已出版10種
1.《俄國史》(全五卷):一部從古代寫到十九世紀中葉的多卷本俄國史巨著,至今仍是了解十月革命前俄國歷史的經典著作
[俄]瓦·奧·克柳切夫斯基 著;張草紉 浦允南 等譯
本書突破了俄國傳統的王朝史學,率先從社會經濟和階級關係的角度對俄國的整個歷史進行重構,強調地理條件和殖民在俄國歷史上所起的決定作用。全書史料豐富、條理清晰,對講述的問題經常及時做出小結,而且敘述生動,文筆優美,對歷史人物的描寫栩栩如生。該書對了解20世紀以前的俄國史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法國史》(全三卷):年鑑學派重量級人物領銜,法國一流學者集體創作的一部法國通史,法國通史類著作中的精品、暢銷書、經典之作
[法]喬治·杜比 主編;呂一民 沈堅 黃艷紅 等譯
《法國史》並非傳統意義上以政治、經濟、軍事等為主的通史,而可以說是一部文明史,一部文明形成史。本書的作者們更加關注政治、社會、經濟和人口等各個方面的結構,希冀把握對上述結構產生影響的種種或是緩慢或是急劇的變化……本書要寫的就是構成當今法國的各個地區的整個文明的歷史。」
3.《加拿大史》:「加拿大詩歌之父」、「加拿大第一文學家」的代表作,以詩性的語言為祖國寫史,研究加拿大史的史源性作品,被哈佛、普林斯頓、牛津等名校圖書館珍藏
[加] 查爾斯·G. D. 羅伯茨 著;王晉瑞 譯
本書以詩性的語言描寫了11世紀到19世紀的加拿大歷史。
4.《日本史》:一部自前陶文化直到1960年代的日本通史,簡意賅,文字優美可讀
[美]約翰·惠特尼·霍爾 著;鄧懿 周一良 譯
本書於日本早期歷史的梳理,彌補了此前日本史研究的不足,而對於17世紀以後的論述又別具慧眼。作者特別著眼於日本的政治和社會制度,追蹤其如何隨時間而改變並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藉以探尋這一「東方」的文化,如何孕育了近代的世界霸權。
5.《越南通史》:用越南文字寫成的最早之越南通史,在越南史學上具有劃時代之意義,榮獲2015年首屆「姚楠翻譯獎」二等獎
[越]陳仲金 著;戴可來 譯
《越南通史》規模宏大,煌煌六百頁,堪稱鴻篇巨製,起自上古傳說時期的鴻龐氏(公元前2879—前258年),訖於20世紀初法屬殖民時期的1902年。
6.《中亞史》(全六卷):一部通中亞「古今之變」之史,凝聚三代學人三十年心血之作,涵蓋蘇聯解體以前中亞存在過的所有王朝,重建漢唐以來中國中亞知識的高地
藍琪 主編;藍琪蘇立公黃紅著
本書研究的地域範圍主要為今中亞五國和阿富汗所在地區,時間跨度從舊石器時代到1991年蘇聯解體。
7.《巴西史》:本書是對近現代巴西五百年歷史的簡要概述。從殖民到獨立,從淘金到咖啡,半壁南美的五百年歷史長卷,展現眼前
[美]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 著;王龍曉 譯
巴西,這片豐饒的土地,是印第安人的歸園田居,是最初到來的歐洲人心中「難以捉摸的人間天堂」。這裡的文明起源於一個熔爐,又經受了軍事獨裁與民主化鬥爭的反覆挫傷。
8.《美國史:理想與現實》(全兩卷):一部結構完整、內容豐富、敘事連貫的美國通史著作
[美]埃里克·方納 著;王希 譯
本書是「新美國史學」的結晶,作者以「自由」為主線,採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視角,呈現了一種以多元互動的歷史觀來重構的美國通史。
9.《印度洋史》:從海洋到海洋經濟,從殖民到殖民霸權,五百年印度洋史全面展現
[澳]肯尼斯·麥克弗森 著;耿引曾 施誠 李隆國 譯
數千年來,印度洋對生活在其海岸上的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本書中,作者嘗試建立一個作為整體的印度洋區域概念,追溯海洋和人相互影響的歷史,展開了一幅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認識和利用印度洋的圖景。
10.《丹麥史》:一部簡明的丹麥史,在歷史與現實維度立體地展現丹麥民族國家的全景
[丹]克努特·J. V.耶斯佩森 著;李明 張曉華 譯
全書按專題介紹了自宗教改革以來五百年間,丹麥歷經對外戰爭、疆域漸縮、內部紛爭、新生產方式確立以及思想演化,最終形成現代國家的過程。
每日一書
《斯特拉博地理學》
每日一詞
《新華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