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世界】清新風雅——吳越晨的園林與牡丹題材創作

2024-01-18   櫻花細雨話文字

原標題:【藝術世界】清新風雅——吳越晨的園林與牡丹題材創作

津門網小編:「觀吳越晨的畫,會使人聯想到惲南田,他的畫很有惲南田的味道!」在吳越晨的畫前,很多人會如此感慨。成長在蘇州園林的工筆畫家,作品入選新時代中國畫作品展並獲優秀作品獎,入選江蘇省工筆畫展,獲銅獎,並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吳越晨繼承了惲南田筆法透逸,設色明凈,格調清雅的畫風。他富有詩意的想像和創作,使作品能從自然美中升華為藝術美。

吳越晨:1971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駐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花鳥畫藝術委會副秘書長,蘇州市政協書畫室特聘畫師,姑蘇區政協委員。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現任職於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清新風雅 秀潤脫俗

——觀吳越晨的園林、牡丹題材創作

文/徐惠泉

園林,是吳越晨最熟悉的創作題材,他生在園林城市蘇州,年少時常隨父親去園林遊玩、寫生,稍長就讀工藝美校,那時候的美校就坐落在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內,他畢業後的工作單位又在江南名園環秀山莊內,長期的耳濡目染,沉侵其中,產生了對園林深層次的視覺體會和了悟,在筆端流淌著一種真情。

以園林為題材的名家很多,可以吸收,而要以自己的眼光獨闢蹊徑,找到自己的表達語言,又談何容易,因此而付出了十二分的艱辛,在長期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眼下的面目,用他自己的話說:「園林景色,是最易畫,也是最難畫的。

說它最易畫,是因為園林造景已集中概括了大自然之美,故易畫;說它最難畫,是因為它所包含的柔美、溫文、清雅、細緻、瀟洒、恬靜的韻味和文化氣息,要畫者去發現,去共鳴,並賦予作品以情趣和神韻就難了。」這成了他多年來探索的目標。

在技法表現上,他運用了「工寫」並用的手法,「工筆」的描繪,突出了造園的精緻修飾之美,形神兼備,生機入微;以「意筆」的揮灑,突出了清雅深幽的空濛之美,又以裝飾畫的技法穿插其間,勾皴染暈,渾然組合使繁雜相與融合,使虛實相互掩映,既增加庭院的景深,又豐富了景物的層次,產生曲徑通幽、綽約迷離的情趣和虛實對比的變化;

在色彩運用上,冷暖對比能恰到好處,往往在主色調中靈活使用對比色,並使之調和生髮出明朗的效果;此外,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結合,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園林是濃縮的自然景觀,使人有「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趣」,

所以古人常以山水畫的形式來表現,為了表達園林秀、雅、奇、精、巧的特點,他採用山水、花卉相結合的技法,靈活的布置畫面,往往佳卉名木、繁花簇簇、層層推進,或樓台亭榭,水池曲橋映掩期間;或奇峰異石,玲瓏突兀高低起伏,山水花卉技法點綴自如而不留斧痕,可謂匠心獨到處。

吳越晨經常畫的另一個題材是牡丹,觀吳越晨畫的牡丹,總能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除了在藝術處理上與他的園林畫的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外,在繁中求簡,真中求神,淡中求雅方面,他下了很大功夫,看似寫生,寫真,卻賦予作品一種平和而艷麗的氣質,給人以誠懇、純樸、天真的印象。

有人贊他的牡丹畫:「在用筆用彩上表現出平和的性情,淡處如薄霧依微,隱顯不常之奇;濕處有濃翠放滴之潤,筆墨情趣非常精彩」。藝術創作之可貴之處,是在強調對象的自然描摹的同時,能融入藝術家的主觀精神,使自然美在精神的溝通中升華為藝術之美,五代畫家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及的「思經天地、萬類性情、文理合議,品物流筆」,

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他能把自己的性情與表現對象的性情相契合,巧妙的運用筆墨與色彩,把性情微妙流露與展現在畫面,使牡丹呈現出更具恬然的性靈和超逸的情趣。

其實,吳越晨創作中涉及的題材更廣泛,在學校時他學的是傳統山水、花鳥,在北京進修時畫了大量雄偉的太行山和人物畫,在刺繡研究所畫了多年的花鳥畫和江南水鄉,但他最想畫的也最擅長的還是園林和牡丹。

他說:「我感悟到這兩個題材發揮的空間還很大,可能的切入面會很多,如何才能達到筆墨要隨時代的新理念,需要多方面的提高,可作為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們期待他能更上一層樓,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