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擠公交遭羞辱:「買不起車,就不配生孩子!」

2019-12-05     快樂媽咪PCbaby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有網友看到孕婦擠公交車,覺得難以理解,網友認為:「如果沒錢買車、打車,那這樣的經濟條件幹嘛還要生孩子?」

用這位網友的看法來說,就是:窮人就不配生孩子,沒錢買車、打車的女人就不配做媽媽。


這樣貶低大眾的話,實在令人氣憤。


這個世界上,坐豪車住豪宅的有錢人只是少數,多數還是普通人。可是,僅僅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錢,我們每天都需要早出晚歸為生活奔波,就不配生孩子嗎?


孕婦擠公交遭羞辱:「買不起車,就不配生孩子!」


在眾多的評論中,我看到有人這樣說道:


「懷孕期間做產檢,全是一個人去的,坐公交挺好的,省錢。太多人想矯情,只是生活所迫,不能矯情。」

的確,身為普通人,我們每個月也就幾千塊錢的工資。若是上下班都打車,一個月下來,得把一半工資花到打車上。

如果每次產檢都讓老公陪,老公就得請假,請假就要扣工資。

所以,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大多數人唯有選擇不矯情。


01


怎樣才算有錢呢?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內心的「度」是不一樣的。

有人覺得,能保證孩子的溫飽與受教育權利,就可以了。

也有些人覺得,只有生了孩子也不影響自己的小資生活,才算得上有錢,才能生孩子。



可是說到底,那些嘴上說著「沒錢不能要孩子」的人,難道不是內心的自私在作怪,害怕生孩子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嗎?


動不動就說「窮人生娃害人害己」、「窮孩子太苦太可憐」的人,太過功利主義,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切。

畢竟,錢多有錢多的活法,錢少有錢少的活法。

孫儷帶小花一起去高級場館做瑜珈,我那個月薪三千的表妹,每天晚飯後陪她那個五六歲的女兒在樓下蹬腳踏車。



我不知道小花快樂不快樂,但我知道表妹的女兒很快樂。


孩子的快樂,並不像大人一樣,把金錢看當成快樂的源泉。父母的稱職與否,更是無法用是否有錢來論斷。

沒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生而不養。


看到過一條不可思議的新聞,一個13歲的男孩,請民警幫忙找媽媽。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求助民警了。


11歲那年,男孩通過派出所找到媽媽後,跟著媽媽生活,之後媽媽離家,他又跟著父親生活。


父親被拘留,男孩再次通過民警找媽媽。可是,當民警接通了媽媽的電話後,媽媽卻說自身難保,無情地掛了電話,絲毫不考慮孩子以後怎麼辦。


孩子多次找家人不過是需要家人的陪伴,當被媽媽口中的自身難保所拒絕時,他該有多難過……

生而不養,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惡。

對這樣的父母,金星提出過質問:「如果你不想當媽,不想養孩子,千萬別生。生了你不養,你生她幹什麼?」



生而不養,逃避了做父母的責任,給孩子造成了一生難以撫平的傷痛。這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缺少愛與責任感。


比起那些因為窮而「明智」地拋棄了孩子的父母,那些雖然窮但更尊重生命,拼盡全力養育孩子的父母,不是更值得欽佩嗎?


有本書中提到生孩子的意義:「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


我們或許永遠成不了有錢人,但我們願意我們願意參與孩子的成長,為這個孩子付出所有努力並欣賞他的成長曆程。

參與,付出,欣賞,這就是生孩子的全部意義。


02

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幸福成長嗎?未必!


我小時候,家裡算是比較窮了,爸爸的工資很低,媽媽沒有工作。

曾經有一年,我特別想要一套流行的套裝,可是,父母沒有錢給我買。因為,父母必須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遺憾嗎?或許有一點兒,然而,人生中又怎麼可能沒有遺憾?我並沒有因此就覺得自己不幸福。


童年的記憶中,每天晚飯後,爸爸會給我講故事,媽媽則陪在一邊做手工活。一家人在一起的場景,至今都覺得很是溫馨。


我的同齡夥伴曉紅,有個做工程師的爸爸。在當時,我們整個居民區里,她家是最有錢的了。曉紅的爸爸經常出差,每次回家,都會給曉紅帶新衣服。

相貌平凡的曉紅,在那些從一線二線城市帶回來的新衣服裝扮下,平添了幾分漂亮。可是,曉紅並不快樂,她的爸爸每次回來都會和媽媽吵架,她的爸爸從來沒有給她講過故事……


成年後,我靠著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也買了房子。要說辛苦,這些年也真是辛苦,每一份收穫,都是靠自己的汗水換來的。但同時,內心也是踏實而滿足的。


而成績一直不好的曉紅,在爸爸的提攜下,輕鬆地擁有了工作和房子,可是,她還是不快樂。


對於曉紅而言,物質的豐富並沒有給她帶來快樂,因為家庭里沒有溫度,再多的漂亮衣服,也暖不了一個小女孩缺愛的心。

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很多很多的錢,而是那些與生俱來並願意帶給孩子很多的愛與溫暖。


有愛有溫暖的家庭,比一個只有錢卻沒有溫情的家庭,幸福一萬倍。


03


身為千萬普通人中的一員,我們無法給孩子很多錢,但我們依然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馬伊琍在《朗讀者2》里分享過自己和父母的家庭故事。她的父母都不到初中學歷,都是普通的職工,經濟上並不寬裕。

但馬伊琍並沒有覺得小時候吃了苦,父母對她的愛與信任,成就了獨立自信的她。

馬伊琍讀高中時,老師懷疑她早戀,在品德欄填了「差」。爸爸驚訝地去問老師,老師說:「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有早戀。」


爸爸平靜地讓老師寫出那些男生的名字,老師寫下一個名字,爸爸說:「還有呢?你不是說多個男生嗎?」

老師很生氣,爸爸說:「老師,我女兒我了解,我還是找校長去說吧。」

知道爸爸的反應後,馬伊琍哭了,她很感激爸爸的信任,並決心要有更好的表現,以對得起這份信任。

成名後的馬伊琍並沒有忘記,童年的夜晚,媽媽在昏黃的檯燈下織毛衣。學了新花樣,就拆了舊的再織。物質匱乏的年代,媽媽的雙手編織了女兒的美麗。

臨睡前,馬伊琍喜歡跟爸爸瘋,瘋得大喊大叫蹬鼻子上臉沒大沒小,最後以大哭告終,一旁的媽媽邊織毛衣邊笑著搖頭。

那些信任,那些相互陪伴的溫馨,給了馬伊琍永遠的幸福感。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富養,再窮都能做到。


04

知乎上有個網友說,他這一生,最感恩的是遇到了自己的父母。

他的父母,生活在一個鄉村小鎮上,靠擺小吃攤生活。生活不易,卻從不抱怨,爸爸媽媽每天都一副樂呵呵的樣子,即使碰到挑剔的顧客,也從不動氣。


爸爸媽媽常說:「我們不缺吃不缺穿,你們又都能自覺學習,真是福分啊。」網友說,正是父母積極樂觀的心態,給了他向上的勇氣與力量。


大學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喜歡的工作,專業對口,薪水上漲空間大,在同學中算是佼佼者了。



網友說,這一路走來,父母在他心中種下的陽光,就是他取之不竭的財富。

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榜樣,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這本身就是最良好的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最大恩賜。


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並非優越的物質條件,而是豐盈的心靈。


他們不在意父母有多少錢,他們只在意父母是否愛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kvY2G4BMH2_cNUgwP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