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盜君(謝絕抄襲,所製作圖片盜用必究)
標題:男生被擠掉助學金,有反轉?或許這只是一個「空調費」引發的矛盾
助學金,是很多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的重要支柱。
大學可以改變一個貧窮孩子的命運,但沒有助學金的幫助,很多窮學生可能完不成學業。
然而,天津一名學生卻連連發視頻稱「自己一個孤兒被有錢人家的孩子擠掉了助學金」。
這些視頻一發出,很快獲得廣大網友的同情,紛紛為其討公道。
這名朱同學的控訴令人聲淚俱下,從他的指控中,校領導、老師輔導員,再到全班每一個同學似乎都不是什麼好人。
朱同學的遭遇令人同情,但隨著事情的發酵,這件事的發展朝向開始嚴重偏離軌道,大家已經不在乎「事實是什麼」,並且網友之間也存在信息差,很多信息其實是一知半解。
俗話說,話分兩頭,朱同學有指控的權利,被指控的時同學,以及涉及的其他同學也都有辯解的權利。
如果一個同學有問題,那可能是這名同學存在弄虛作假,可要說全班同學都有問題,那似乎不合邏輯。
作為吃瓜吃了很久的小編,對這件事也是了解到不少信息,希望用此文給大家潑潑水,冷靜去看待這件事,而不是被情緒上頭左右我們的思考。
總結朱同學的說法,他4歲時父親車禍身亡(有無賠償?),母親第二年改嫁,他和4個姐姐一個妹妹被爺爺奶奶收養,爺爺在5年前(他18歲時)離世,他的家庭為建檔立卡戶、低保戶。
按朱同學的說法,他在網上發視頻控訴過兩次,第一次是同學第一次評分之後,他表示學校承諾給他評上,他便刪了視頻。
第二次是學校給他評上之後,他再次發視頻控訴:自己一個孤兒助學金被有錢孩子給擠掉了。
但是令人疑惑的點出來:第二次他到底有沒有評上?
如果評上了,他為什麼又「出爾反爾」發視頻?
可如果沒評上,鑒於學校知道他會發視頻曝光,且有建檔貧困卡的情況下,學校為什麼又背諾給他取消?
這根本不合邏輯,於是我覺得這件事不合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件事應該還另有隱情。
此時朱同學的同學開始爆料,由於爆料很詳盡,且貼了大量的表格、圖片,此爆料應該並非偽造。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看看同學是怎麼說的。
摒除那些成績、人品等說法,從這個爆料,再結合朱同學自述,我們得出不少有用信息。
朱同學和時同學是同宿舍舍友,該校評定助學金有一個同學民主打分(同學比老師更了解同窗真實的經濟狀況)。
第一次綜合得分結果,時同學第4,朱同學第5,這是矛盾導火索的開始。
下面便是小編結合各方信息的腦洞,大家權當參考。
恰好小編有朋友是大學老師和輔導員,專門弄助學金的事情,對此事非常清楚,他表示:只要是貧困家庭建卡,必得助學金,一般是二等以上,這是硬性規定。
這是一根紅線,沒有輔導員會違背這個原則,除非他不想乾了。
如果要想幫某一個貧困生拿助學金名額,不是去擠建卡戶的(這個爭不到擠不掉,不在一個級別),而是去多爭取別的名額(就是和其他的一般貧困戶爭)。
根據描述,該班前兩年都是4個助學金名額,朱同學大一大二都是二等助學金,拿到3000元。
下面是基於目前信息的猜測,僅供參考。
這次評分共有9人,朱同學第5,位於時同學後面,如果還是和大一大二一樣是4個名額,朱同學覺得自己的助學金名額就會被擠掉(最後實際是6個名額,但此時朱同學不知道 )。
因為一個名額之差少了3000元,對於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的貧困家庭孩子來說,這心裡肯定不好受,開始出現心理失衡。
恰好評分有個地方搞錯了,朱同學懷疑班長和時同學針對自己,對班裡其他同學無差別「攻擊」,再次埋下伏筆,導致第二次評分被打低分。
重點來了!
首先是該班有4個建檔貧困戶,前兩年也都恰好是4個助學金名額,那麼拿到助學金的就是4個建卡戶(不然沒拿到的那個肯定要站出來討要說法,因為這是助學金的硬性規定)。
這從側面說明:該校、該輔導員之前是按照「建卡戶必得助學金」這個準則的(這也意味著前兩年沒有其他一般貧困戶拿到助學金)。
朱同學前兩年都拿到了助學金,這說明同學之前評分並沒有歧視他。
且今年他也是第一次評分的第5名(和第4差距很小,且如果第一次沒搞錯,他也是第4名),說明同學交惡前也是實事求是的,並沒有針對他。
只是在朱同學「一系列」操作之後,被同學「另眼」評了低分(但第9名並不影響建卡戶)。
因為這個低分,朱同學破防,開始舉報在他前面一名的時同學,發視頻曝光等等。
但此時助學金名單根本沒有沒出來,上報到審批需要走流程,因此不存在第一次的名單沒有朱同學一說(從始至終只有一個助學金名單,朱同學是二等)。
朱同學所說的最後一名評不上,應該並非是指被惡意評分「倒數第一」失去評助學金資格,而應該是最後一名(不在前4)評不上那「4個名額」(前兩年都是4個名額,朱同學以為今年也是4個名額)。
朱同學破大防,發視頻討要說法(此時正在走審批流程)。
但是「建卡戶必得」這個是前提(可能朱同學不知道),學校表示會給他評上(因為建卡戶必得,學校知道這一點,所以敢這樣跟他說了,但朱同學卻以為是學校因為自己發了視頻怕了自己)。
要戳穿學校是不是說謊很簡單,看看該校今年有沒有建卡戶沒拿到助學金。
隨後朱同學刪視頻,等結果,結果出來:朱同學二等助學金,時同學三等。
該班今年一共拿到6個名額,除了4個建卡戶(優先拿到名額,哪怕第9),多出了2個普通貧困戶名額,因此排在第4的時同學也評上了(這裡該班同學爆料中說,評分和名次並不影響助學金等級的確認,只是能幫該班多爭取助學金名額,助學金名額不固定,每個班可以額外多爭取,畢竟有的班可能有很多個貧困生)。
朱同學評分排第9,最後依然拿了二等助學金也說明了同學爆料屬實。(助學金不是安撫的手段,如果存在暗箱操作,比如朱同學按流程本不該獲得卻擠掉別的窮學生的助學金,那我想會有人舉報的)。
這時令人疑惑的騷操作來了!
朱同學拿了助學金,為什麼又出爾反爾,開始發視頻叫屈,哭訴自己「自己一個孤兒被有錢人家的孩子擠掉助學金」名額,矛盾直指同班的時同學?
這突然的變化肯定有原因,可這個原因是「自己被擠掉這件事」,還是「擠掉自己的這個有錢人」?
根據爆料,該班最後9個申請人拿到6個人助學金名額(多於以往的4個),這個和朱同學的預料不一樣(畢竟誰也想不到今年會多了2個名額)。
按照朱同學設想,在學校保證後,今年的助學金應該和往年一樣,有4個名額,自己是二等,時同學被自己擠掉評不上沒有一分錢。
但結果出來,時同學也拿到了三等,出乎朱同學的意料。
按理說,朱同學拿的二等,時同學拿的三等,根本沒有時同學擠掉朱同學助學金一說。
要說「擠」,那也是一等的兩個人擠掉了朱同學,或者時同學擠掉了落榜的其餘三人。
此外,時同學在之前所有的排序中都沒在朱同學之前,從沒「擠」過朱同學。
這裡有一個細節,朱同學前兩年也是拿的二等,他2次都沒有異議,說明他對排在他前面的同學是認可的,可為什麼今年同樣是二等(跟往年一樣,按理說不會有太大心理落差),可他為什麼卻非要抓住時同學不放呢?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班級群都明確說了建卡戶必得助學金,不過貌似默認的保底是三等?這裡各方說法有點不一致,那也可能之前二等以上是被建卡戶包圓,這次擔心的是拿不到二等?)
從這裡,我開始懷疑,朱同學和時同學是不是有「很大的」舊怨?
據了解,朱同學和時同學住在一個宿舍。
朱同學在舉報中,稱時同學是上海人,用穿aj運動鞋,用蘋果手機,高消費等。
朱同學的舉報的確都是雷區,因為貧困生是不能高消費的,如果查證屬實,助學金資格通常會被取消。時同學只是一般貧困戶,是沒有豁免權的。
但同學的爆料貼出了很多轉帳記錄,根據同學說法,時同學這些東西都是自己打工買的,轉帳記錄顯示,時同學暑假跑滿了35天外賣,掙了好幾千元。
同時,迴旋鏢很快也打到了朱同學頭上,朱同學被扒出使用8000元電腦,4000元蘋果平板,以及3年前上市時價值4000元的手機(現市值1500左右,鑒於朱同學讀大三,3年前剛上大學,推測這部手機是剛上大學時剛出就買的,不然這部手機就是用的第二部手機)。
朱同學解釋稱自己學的是信息安全專業,對電腦要求較高,但這種說法就有點雙標了,難道時同學不也是學的一樣的專業嗎?難道對電腦沒有高要求嗎?
這裡有一個細節,朱同學稱自己不知道怎麼打工,沒人告訴他怎麼打工,但其實學校是有很多勤工助學崗位的。
爆料顯示,時同學雖然是上海人,但卻是上海農村的,貧困證明也是被當地證實的。(另一被牽扯的劉姓同學網傳是去年河南水災受災戶,也是朱同學一個宿舍的)。
朱同學有4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在爆料中表示一家6個孤兒。
但隨著歲月變遷,他今年已經23歲,姐姐比他大,極大可能都已經嫁人了,都有賺錢的能力(說難聽點4個姐姐幫弟弟度過大學,或者借弟弟一點,並不算難),他父親是在他4歲時離世,他最小的妹妹其實也是成年的。
他們家並非因病致貧(欠很多錢),主要是一時缺少勞動力沒能力賺錢,但也有低保補貼,屬於脫貧過渡期,不至於過不下去那種。
朱同學有媽媽健在(改嫁),有奶奶一直在,再加上他已經成年,用孤兒的說法稱呼自己是不恰當的(只是客觀分析,主觀上對朱同學還是表示同情)。
那麼為什麼朱同學一直在短視頻平台,聲淚俱下地表示「自己一個孤兒被有錢人家小孩擠掉助學金名額」?
孤兒不成立、有錢人家小孩不成立、擠掉不成立,自己沒有了助學金也不成立?
那他的訴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那麼真情實感?
時同學也許的確存在問題(比如偽造,比如高消費),朱同學也許完全是出於正義進行的舉報,但表現絕不該是他視頻中表現的那個樣子。
這裡暫不考慮朱同學自我炒作的可能。
但就在此時,小編突然看到一個爆料:朱同學曾表示因為空調費和舍友產生矛盾。
這句話仿佛一語點醒夢中人,雖然也許不是真的,也許不是空調費但也可以是電費水費,總之,在生活的一些細節中,朱同學因為一些原因和習慣,和同舍舍友產生矛盾。
而這些事情有時沒有對錯,有時只是觀念不同,
咱們就拿空調費舉例,假設朱同學不肯給空調費為真,但這也有兩種可能。
一是用了空調但事後耍賴不給錢;二是朱同學因為沒錢節儉慣了不想用空調,但其他舍友要用,那住在宿舍里的朱同學(被迫吹了空調)這筆錢該不該給呢?
這裡只是舉個例子,雙方也許不是因為空調,但卻因為其他一些習慣問題早已心生嫌隙,趁著這次機會爆發。
與此同時,在朱同學因為誤會(誤以為評不上)第一次破防後與全班爭執,懟老師和輔導員,把身邊所有人都得罪後,他在班上的未來狀況可想而知。
也許他是想藉機鬧大,也許他是心態失衡(做了那些事之後,同學關係肯定不會回到從前,崩潰哭泣啊,不停說我孤兒被你們欺負等等)。
或許這便是這件事的原貌,也許就是一個「空調費」引發的矛盾。
在我看來,這整件事完全是出於誤會,誤以為排第5名拿不到以為只有4個名額的助學金。
看朱同學如今崩潰失控的樣子,他其實需要一個心理輔導,不然他很容易陷入牛角尖,這對他未來的發展不好,畢竟人生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當然,如果朱同學想藉機成為網紅大賺一筆,那當我沒說,因為這一波賺的錢,足夠讓他財富自由。
這只是我的分析,可能不對,但或許可以給你提供一點啟發,人生在世,很多事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朱同學有一句話說得不對,窮人獲得助學金並不難,至少與富人相比,在獲得助學金這方面是有優勢的。
生活中,最後:助學金榜上的其他同學也都是窮孩子,窮孩子不止某一個,網友也不應厚此薄彼。
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了解社會新鮮事,記得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