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印象里,三國時期大英雄無外乎劉備、曹操等重量級人物,而子承父業,成就斐然的屈指可數,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曹丕,這個為父親成就霸業的錚錚男兒。
如果大家查閱三國歷史,我們會發現,它的時間節點是從公元220年開始的,而我們所津津樂道的曹操、劉備、孫權爭鬥江山的時候還發生在東漢末年,這個時間節點的選擇很有一些意思,要知道,這一年正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改立朝代,建立魏國的時間。
01
歷史從這裡定格,這一年,一代梟雄曹操剛剛過世,而剛過而立之年的曹丕直接做了父親不敢做的事情,從丞相的位置一躍而上,力排眾議,正式為自己和父親正名,改立王朝自己稱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歷史。
能有這樣改天換地的氣魄和膽量,曹丕這個人真不簡單,估計那時候早已躺在棺槨里的曹操都要起身為自己的兒子鼓掌慶賀吧!
可能有人說不就是稱帝而已嗎?前期還不是靠他老子打下來的江山,他這是坐享其成吧!那我們來看看這個子承父業的曹丕有沒有資格稱帝吧。
歷史記載,曹丕是一個勤奮好學的能人,六歲就精練箭術,八歲寫文撰書上也嶄露出頭角,而從十歲開始就開始跟著父親征戰沙場。
可以說他在為父親打江上效力二十多年,功勞很大,而相較於他的兄弟曹沖、曹植,不管是政治社會經驗,還是思想謀略方面都比他們有優勢,畢竟曹沖早早夭折,曹植光有文采,而帶兵打仗等方面處處誤事,曹丕順勢而上,為父親再續輝煌,也是堪當此位。
02
不僅是能力超凡,曹丕的膽量也真是不小,廢漢立魏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即使當時在於曹植爭奪子嗣這件事上,雖然不被看好,即使老父親疑慮重重,舉棋不定,他也能夠從容自若,獨當一面,最終爭得頭籌等方面也能看出他的氣魄和膽量。
當然,相較於同時期上位的劉備的兒子,孫權的兒子來說,曹丕更顯出了他的非凡領導才能,雖然他在位時間僅僅六七年光景,但是他盡全力發展經濟,廢棄舊的制度,集中政治權利,踏平地方割據等等,這些措施都為後人津津樂道,可能在開疆闢土的軍事才能上比不上他的父親。
但他治理國家的才能方面可以說已經在他的父親之上,就連當時東吳的孫權都對他嫉妒得咬牙切齒,表面上把人家說成謀權篡位之徒,暗地裡看人家稱帝眼饞,緊跟著自己迫不及待自命皇帝,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正能反襯出曹丕的能力水平。
有人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對於曹丕來說,他把父親的前半生演繹到了極致,在這裡也不得不佩服曹老爺子的眼光和睿智,在選擇接班人上的確有過人之處,同時,也不得不感嘆他的兒子不負眾望,嘔心瀝血、打拚江山的超凡毅力和辛苦。
03
畢竟曹丕是病死在帝位上的,這和他平時的操勞付出也有直接原因,我們評價一位帝王的功過主要從他執政期間的表現看起,在那個時候作為皇帝,曹丕是稱職的,他不僅發展經濟,削藩廢宦,從他本身上也推行仁政,而自己歷來勤儉節約,從這些實際行動來講,我們不得不感慨他鞠躬盡瘁,可以這樣說,曹丕從小都不是被曹操寵出來的,而是真正在槍林彈雨中磨礪出來的實幹家。
相對於從小就在蜜罐里長大的劉嬋,孫亮一輩,在奢靡愚蠢中把江山拱手讓人,這樣的結果,估計在另一個世界裡,估計劉備和孫權都會後悔得捶胸頓足,而老曹還能哼著小曲,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不僅是政治軍事上的業績卓著,在文學方面曹丕也沒給他的父親丟人,作詩、寫文等方面都有很多建樹,也推動了當時整個文學屆的輝煌時刻,有很多歷史學者的高度評價為證,這裡就不再絮叨,主要想反思一下,通過曹丕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自己是不是也該立即行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的兒孫也給祖墳上添一些光增一些彩呢?
總體感覺,無論是子承父業再續輝煌,還是勤政持家,重塑霸業,曹丕這個人在一些方面有很多閃光之處,就像有人說的那句話,很多事情往往是因人成事,因人毀事。作為一個在光環和壓力下成長起來的後輩,曹丕盡到了責任,也展示了自己的個人魅力,而我們也可以通過他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