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槍為啥都是拉一下打一槍?你不知道設計半自動步槍有多難

2019-05-31     春秋史館

1867年,德國工程師毛瑟兄弟發明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該槍機有一個拉殼鉤,能抓住彈殼的底緣,向後拉時將彈殼拋出彈倉,向前推時將下一發子彈壓入槍膛,同時完成退殼和裝彈兩個動作,簡化了裝彈步驟,大大加快了步槍射速。毛瑟兄弟將其應用在1871式步槍上,成為旋轉後拉式步槍的雛形。經過增設彈倉和改進火藥,最新的G98步槍成為全世界栓動步槍的藍本。

與毛瑟步槍同時誕生的還有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和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三者結構有所不同,原理卻基本一致。美國和日本引進毛瑟步槍,分別仿製出了春田步槍和有坂式步槍。這五種步槍各有優勢,但劣勢是一致的,射速太慢、槍口威力過剩、槍身過長,在巷戰中迴轉不易,容錯率低,於是各自裝備了一批衝鋒鎗彌補近戰火力的不足。除日本外,各國在二戰期間都裝備了大量的衝鋒鎗。

二戰後,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的技術日漸成熟,嚴重衝擊了栓動步槍的市場,各國軍隊意識到了栓動步槍的種種問題和未來戰爭形勢的變化,於是紛紛撤裝。短短几年內,幾乎所有的栓動步槍都退出了現役,僅有少數用於裝備二線部隊。但在高精度狙擊步槍領域,栓動步槍卻大放異彩,牢牢占據著最精準狙擊步槍的寶座,始終未被半自動步槍完全取代,英國的AWM、美國的M95、奧地利的SSG69等著名的狙擊步槍都採用旋轉後拉式設計。

為什麼不採用射速更快的半自動設計呢?半自動步槍的擊發原理是利用殘餘火藥氣體推動槍機運動,完成開鎖、退殼、上膛和閉鎖一系列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子彈的上膛動作快速而粗暴,每一發子彈進入槍膛時都會產生偏差,無法保證一致性,彈頭也可能因此輕微變形,這會嚴重影響到狙擊步槍的精度。另外,半自動步槍複雜的導氣結構在射擊時會產生一定頻率的振動,影響到整體結構的嚴密性,導致射擊精度降低。故而高精度狙擊步槍一般都採用相對溫和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上膛,這樣能最大限度減少導氣結構對射擊精度的影響。

但是,栓動步槍存在射速慢的先天缺陷,因此半自動狙擊步槍也有一定的市場。為了提高半自動狙擊步槍的設計精度,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高昂的,比如德國的PSG-1步槍。它採用滾柱延遲開鎖原理,讓開鎖動作變慢,儘可能減小機構運作對子彈上膛的影響,同時使用加厚的重型槍管,以消除開火時槍管的振動,但付出的代價是空槍重達8.1公斤,比一挺輕機槍還重,價格也是所有狙擊步槍中最貴的。蘇聯的SVD步槍也採用了導氣設計,所付出的代價是導氣管積碳嚴重,導致該槍的整體射擊精度下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eEaBWwBmyVoG_1Z4x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