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飛凡F7價格「拼刺刀」,可否成就傳統主機廠的非凡之路?

2023-05-04     商學院雜誌

一款車的銷售,往往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馬拉松」,那麼飛凡的「爆單」會是曇花一現嗎?在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飛凡能否不負期待?

文|哀佳 朱耘

ID | BMR2004

飛凡品牌獨立之後的第二款車——中大型豪華純電轎車F7正式開啟首批用戶交付,新車批量交付也將陸續在多城啟動。

2021年11月,R汽車品牌正式更名為飛凡汽車,開啟獨立運營。同時,在上汽集團歷練多年的吳冰出任飛凡汽車CEO。

飛凡汽車承載了上汽集團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領域「騰飛」的夢想,但首款車型R7表現平平。於是,F7被寄予了厚望。

在F7的發布會上,飛凡給出了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價格——22.99萬元~30.19萬元,比此前的用戶調研預期低了不少,以至於F7的預訂出現了「爆單」情況。儘管受到一時追捧,但一款車的銷售,往往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馬拉松」,那麼飛凡的「爆單」會是曇花一現嗎?在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飛凡能否不負期待?

01

飛凡能賣爆嗎?——差異化競爭:回歸「舒適程度」的本質需求

「今天我們就想讓大家記住一點,就是飛凡每一個座位都是C位,只要記住這一點我們就成功了。」吳冰在F7上市發布會上說。

據介紹,為了打造這個「飛凡巴赫座椅」,在過去的三年,上汽集團聯合國內標準化權威機構,針對三種不同姿態下的人體曲線,對全國的駕駛員群體開展了「3000+」人次採樣,構建了國內首套全指標(包括工業設計常用的人體尺寸、力量、關節活動範圍、視覺、聽覺等)的中國人體格特徵資料庫,能夠真正緩解駕駛過程中的疲勞感。

與當下新能源汽車普遍卷「智能化」「高科技」的情況不同,飛凡這次主打的是回歸「舒適程度」的本質需求。

發布會還未結束,上門下訂單的買家就「擠爆」了飛凡官方伺服器,由於頁面訪問人數過多導致伺服器「宕機」。目前飛凡F7的單周訂單數已超過1500輛。相比之下,之前飛凡R7上市一個月才賣了1501輛。

2023年,或者是新能源汽車真正的變局之年。首先,今年是由特斯拉開啟車企價格混戰的競爭之年,其次,今年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經歷幾年高速發展之後的洗牌之年,再次,今年還是傳統合資企業集中發力新能源的決勝之年。脫胎於上汽榮威,發力高端新能源市場的飛凡,顯然屬於後者。

「我們希望飛凡的R7、F7能夠構成飛凡品牌的雙子星,在2023年這個關鍵的變局之年、轉型之年,飛凡品牌能在中國電動車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吳冰說。

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認為:「目前國內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群雄逐鹿,造車新勢力引領潮流,傳統車企打造新品牌參與競爭,外資與合資品牌亦紛紛轉換賽道試圖保住傳統地位。從發布的情況來看,飛凡F7通過錯位競爭,有成為爆款的潛質。

02

價格「拼刺刀」——重新定義高端車和豪華車的價格邊界

「價格戰」是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個「關鍵詞」。

吳冰多次表示,飛凡F7是按照C級車的標準來配置的,但當飛凡公布定價時,大家紛紛表示震驚,這款C級車僅賣到了B級車的價格(B級車即中型車,C級車為中大型車)。目前市場上,與飛凡F7同樣定位中大型豪華純電系列的車型,價格普遍位於20萬元~40萬元區間範圍,而飛凡F7的價格僅位於20.99萬元~30.19萬元區間範圍,車電分離模式下,價格還可以進一步下探到15萬元以下。

吳冰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定價背後考慮了很多綜合的因素,比如面對的目標人群、品牌發展、競爭對手、市場行情等各方面,是一個綜合的結果。飛凡作為初創品牌,更多是關注自己在所定義的價格區間和目標人群中,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控制好成本,這是我們需要做的。另外,我覺得20萬元到30萬元價格的電動車也蠻高端了,我們對高端和豪華可能真的要重新理解和認識。」

針對飛凡F7的定價策略,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表示:「現在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基本上都是存量市場的爭奪,不管是特斯拉還是新勢力品牌,它的目標群體都是原來的燃油車群體,降價出售的主要目的也是要刺激銷量。不單是F7,2023年下半年出來的電動汽車定價都將很難,一是因為前段時間的價格戰,整個燃油車的價格體系崩塌,二是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車開始大幅降價,甚至很多車上市即促銷,後面的企業在推定價時非常尷尬,在這種體系下,定價太高了就沒人買,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在任萬付看來,飛凡F7一頭扎進了20萬元到30萬元這個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中,通過錯位競爭分一杯羹不成問題,但能否如願成為「領頭羊」仍需市場驗證。錯位競爭一直是自主品牌慣用的手段,前後皆有案例,只是互相「卷」得更厲害而已,最終受益的將是消費者。

03

從品牌到口碑生態圈——傳統主機廠的新能源故事

作為上汽集團重點栽培的項目,飛凡汽車成立於2020年5月,並且在2021年11月首次使用中文「飛凡汽車」亮相。對於上汽集團來說,飛凡汽車既承載了公司向新能源轉型的目標,也是掌門人吳冰的一場重要戰役。

飛凡R7是飛凡汽車獨立之後推出的首款車型,從2022年9月上市以來,銷量最高的時候為1627輛,今年1月和2月的銷量則降至399輛、163輛。事實上,與這次推出的飛凡F7一樣,飛凡R7當時也是「叫好」的產品,產品挑不出毛病,用的也是最好的技術和供應鏈,但最後卻成了「叫好不叫座」的產品。

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裡,從消費者的需求來看,首先配置一定要到位,另外價格也需要到位。目前大家主要關注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以及續航等幾個點上。無論是飛凡的R7,還是F7,產品力和價格力都有優勢,但最弱是在品牌力上。

吳冰表示:「對於飛凡汽車來講,F7是我們第二款汽車,也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調研用戶需求進而精心打造的產品。F7的智駕、智艙,跟R7是一脈相承的,但F7的智駕、智艙帶來了很多全新體驗。我們希望通過F7這款車讓更多的用戶知道飛凡這個品牌,知道上汽能夠在高端新能源轎車的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地,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電動汽車市場上不僅僅有造車新勢力,傳統主機廠也回歸了。在未來快速發展的新能源賽道中,高端新能源轎車市場是我們一定要占據的一席之地。」

另外,吳冰表示:「實際上,盈利對所有新能源造車公司來講都是很大的挑戰,我們希望通過一兩款好產品,聚集上汽集團優秀的經銷商,進一步拓展渠道。我們對每輛車都是全力以赴,當然有的可能成功了,有的不盡如人意,但我們將每台車賣給消費者都是真誠和認真的。」

對於飛凡F7的銷量預期,吳冰表示有比較高的期待和期望。在他看來,在當下國內汽車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如果一個品牌銷量單月不能過萬輛,或者全年過十萬輛,品牌的識別度就會很弱,所以車企的首要任務通常是迅速占領市場。

王顯斌認為,飛凡F7並非一定會重走R7的老路。相比以前傳統燃油車時代,大家可能會衝著某一個品牌去買一輛車,但隨著新能源車品牌增多,品牌的作用會慢慢弱化。關鍵在於口碑生態圈的搭建,比如創始人的個人魅力、宣傳的渠道和人群、產品後續的軟體服務等,都會決定這款產品的銷量。

王顯斌舉例,國外的特斯拉、國內的蔚來,其創始人就經常通過在公眾場合講課、發布會等形式,來向消費者傳遞品牌信息。此外,與傳統車企通過大面積投放廣告曝光,讓用戶了解感知不同,蔚來、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先是服務好對品牌極為滿意的核心用戶後,然後通過口碑宣傳,最終實現成交轉化。

另外,吳冰強調:「要把一個產品賣好,品牌要樹立起來,價格只是其中一部分。未來飛凡F7還要在渠道上、企業上、品牌上、知名度上、美譽度上做很多的工作。目前大家更加關注的是價格,但對於我們來講今天只是一個起步。

任萬付進一步表示,飛凡汽車(前身是R汽車)、智己汽車都是脫胎於上汽系獨立的兩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另有不甘落後的榮威也在不斷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可謂從內部就開始「卷」起來。但目前這幾個品牌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無法重現上汽在傳統能源車市場的輝煌。哪個品牌能率先實現突破,在上汽集團的內部地位也會水漲船高,或將獲得更多的資源與支持。

單從內部來講,飛凡的壓力就不小,飛凡可否走出「非凡」之路呢?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5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e5a494d2f71e42da7c58f894f30cc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