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男女》:現實主義筆法解構當代青年生態

2024-10-21     中國青年網

作者:曾慶江

近期熱播劇《半熟男女》在網上引發了許多關於現實情感的話題:剛踏上社會,初入職場,都市裡的青年男女們在打拚事業的同時,自然也渴望愛情、渴望成長,並在時代大潮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中尋找自我。

董潔在《半熟男女》中。

田曦薇在《半熟男女》中。

周雨彤在《半熟男女》中。

《半熟男女》演繹了當代青年非純愛的情感故事,該劇改編自作家柳翠虎的長篇小說《這裡沒有善男信女》,由吳楠編劇,張曉波執導,用犀利、諷刺、戲謔的現實主義筆法解構當代青年生態。

半熟男女的半熟情感

如同劇名一樣,《半熟男女》中的男女主角均為剛剛走上社會、初入職場的青年男女,因此在對待情感、對待事業乃至對待人際關係上,均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半熟男女」。

在劇中,韓蘇是一個得到很多人喜歡的女性形象。在她骨子裡一直堅信,只有足夠好,足夠強大的人,才有被愛的資格。在被父親拋棄之後,她暗暗下定決心,只有在父親的職業領域中做到最好,才能讓父親幡然悔悟自己當年選擇離開是多麼大的錯誤……可以說,韓蘇「一條路走到黑」的選擇,無關對錯,因為這只是一個純粹的成長故事;何知南出生於一個小康家庭,家庭充滿愛,父母早早地給她提供了住房,工作不求上進,但是喜歡八卦,有著一顆戀愛腦,有許多場轟轟烈烈的情感故事。每一場戀愛,都讓她成長几分;孫涵涵一直想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階級躍升」,因此花高價辦理高端健身房會員卡,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邂逅」一名高富帥……經歷情感場上的快意恩仇後,最終,她得以在事業上得到更多的成長。

可以說,這些半熟女性,面對職場和情感,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這是她們本真的成長故事,也更貼近生活的真實。

創新式的道德審視

客觀來講,《半熟男女》在國產劇中屬於異類,因為從表面上看它並沒有在傳統道德底線下給我們塑造出完人和正確的價值觀,甚至可以說,作品給我們提供了「全員惡人」,完全沒有「善男信女」。

韓蘇、何知南、孫涵涵三位女性雖然談不上太壞,但從道德倫理和價值觀的角度去審視,的確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同。即便是人氣很旺的工作狂韓蘇也有道德上的瑕疵。而在《半熟男女》的宣傳海報中,也明確表明「純愛戰士慎入」。這不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而是努力解構現實中青年男女對情感的真實態度、對孤獨的強烈抗拒,以及對事業成功的渴望……或許,這正是年輕一代的生活狀態。

考慮到故事敘事的可能性,《半熟男女》在人物設定上採用了鎖閉式,即將主要人物的著墨壓縮到最低限度。而正因如此,人物關係變得非常複雜,每個人物都處於三角關係中,分分合合,明爭暗鬥,相互算計……《半熟男女》戳破了國產劇一直以來製造理想愛情幻境的泡沫,直擊當下都市情感的真實面目,的確讓人大感意外。「不虛美,不隱惡」是對真實的基本要求,從這個角度看,《半熟男女》實際上依然屬於寫實劇,只是解構的尺度更大。

但是,我們並不認為《半熟男女》是在弘揚一種錯誤的戀愛觀和價值觀,相反,它是將社會上部分青年男女的生活態度提煉出來,供大家觀瞻和討論。值得讚許的是,《半熟男女》在每集中還有意設置小劇場,讓劇中人出現在劇場中,通過相應的片段對一些錯位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行展示或者諷刺,從而表達自己的臧否,可謂是一種創新。

女主劇的未來發展

《半熟男女》屬於典型的女主劇。女主劇是近些年電視劇領域的重要現象。客觀地講,女主劇的出現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一方面,它豐富了電視劇的題材和類型,為影視劇的發展貢獻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和女性意識的覺醒,具有相當的時代性。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有影響的女主劇,古裝題材方面有《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等,從宮斗的角度來表達女性在權力和情感之間的掙扎和鬥爭,既有歷史的厚重感,也有人性的真實性。而《夢華錄》則跳出宮廷,將女性推向社會,活脫脫一部古代版的「北上廣故事」,讓大眾很有共情感。當然,更多的則是對當代女性生存現狀的密切關注,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聚焦當代都市女性在情感和事業上的糾葛,很有生活質感。此外,還有不少仙俠劇,將女性置於「仙」和「俠」的語境中,從而較好地滿足了大眾對理性生活的極致想像。

但是,女主劇彰顯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劇情的套路化,如女主角美貌聰明、天賦異稟,在各種困難和阻礙中憑藉智慧和勇氣實現夢想,超越了大多數男性。這種「瑪麗蘇」或「傑克蘇」式的劇情雖然看似美好,但缺乏真實感和可信度,難以讓觀眾產生共鳴。在情節設置上,不少女主劇過於粘連於女性在愛情和事業上的衝突,最終以獲得男性的認可和讚賞作為結局,從本質上講依然沒有破除傳統女性形象的窠臼。時間長了,女主劇對大眾的感染力也就慢慢下降。

而《半熟男女》雖不完美,但我們可以看到主創人員在努力尋求突破,無論是「全員惡人」的形象設置,還是對傳統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衝擊的審視,都使得它迥異於先前的做法,它是寫實的。真正的女主劇,既不是對女性的極端誇讚,也不應當是極盡黑化,一切立足於生活的真實表達,都值得尊重。

(曾慶江,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df90cab923dd42c7159e310b0fe1e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