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頭青般的蜜獾,其實它的強悍,從小就註定的了

2022-03-18     動物速遞

原標題:愣頭青般的蜜獾,其實它的強悍,從小就註定的了

在非洲和亞洲的西南部有一種動物,它長得很有特色,身上的毛髮主要分為兩部分,從額頭至臀尾的毛髮為白色,下半部身體的毛髮為黑色,兩種顏色分明,看起來就像是剪了平頭一樣,因此這種動物也被稱為「平頭哥」。

平頭哥的學名叫蜜獾,屬於食肉目鼬科動物。經常上網的人,可能多多少少都聽過「平頭哥」的大名,它素以兇悍著稱,號稱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最光輝的事跡就是敢於直面雄獅。

蜜獾在自然界就像是愣頭青般的存在,它性格兇猛好鬥,而且睚眥必報,幾乎只要惹到它,就會被它報復,非洲的許多赫赫有名的食肉動物,幾乎都與蜜獾對戰過。

由於蜜獾兇猛難纏,因此在自然界,多數即便比它更強大的猛獸,都不太願意去招惹它。光從敢直面雄獅這件事上看,蜜獾應該也應該是同級別的猛獸,但是現實中蜜獾的體型卻不大,成年之後也只有5-14千克,根本無法與獅、豹等大型動物相提並論

它之所以成了自然界中的一個小惡霸,主要是因為強悍,而蜜獾的強悍,似乎是從小就註定的了。

性格兇猛好鬥,敢於向雄獅發起挑戰

蜜獾主要生活在非洲熱帶雨林、開闊草原,以及西亞、南亞地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在雨林、草原、半荒漠地帶等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金氏世界紀錄將蜜獾描述為「最大膽的動物」,由此可見蜜獾的強悍。

蜜獾的性二態明顯,雄性比雌性大三分之一左右,年長的雄性背部通常會有明顯的傷疤區域,專家們猜測,這可能是它們經常打架,多處咬傷的結果。

大多數鼬科動物都是兇猛好鬥的,而蜜獾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幾乎會攻擊所有東西,無論是否對它有敵意,甚至是從旁經過,哪怕只是看了它一眼,都有可能會遭到蜜獾的襲擊。

非洲草原上叫得出名號的猛獸,比如獅子、豹子、獵豹、非洲野犬、鬣狗、黑背豺等,均有與蜜獾對戰的記錄。對於蜜獾來說,即便是對方是雄獅,它也敢於亮劍。

蜜獾是一種十分聰明的動物,雖然像愣頭青一樣,但它並不蠻幹,而是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攻擊對手弱點,比如雄獅的「蛋」,就是蜜獾的主要攻擊部位,試問哪種雄性動物,能承受這樣的痛?

皮毛光滑堅韌,不容易受傷

多數猛獸不願招惹蜜獾的原因,除了它能對雄性致命部位精準打擊之外,還因為它本身有一定的實力,而且防禦屬性幾乎「滿級」。

從名字上來看,大致就可以猜出這種動物喜食蜂蛹,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要採食蜂蜜,就必須有辦法對付蜂群,而蜜獾身體粗壯,爪子強壯,可以輕鬆搗毀蜂巢;堅韌厚實的皮膚,則能抵禦蜂群的攻擊。

除了能抗蜂群蜇咬之外,蜜獾光滑堅韌的皮毛,也能讓它抗住大部分的撕咬

一般來說,體重上百千克的大型動物,對付只有十幾千克的小型動物來說,就像勢如破竹般輕鬆取勝。

但觀察研究表明,在非洲,即便是豹子想要制服一隻蜜獾,大致也要花費一個小時左右,蜜獾咬起來就像是柔韌的軟糖一樣,很難傷及它的體內。

另外,蜜獾十分靈活,很是難纏,它的牙齒、爪子等都能對大型動物的面部、鼻子、眼睛等造成傷害,因此也少有動物會主動去招惹它。

殺嬰現象嚴重,只有強悍的幼崽能存活

殺嬰行為在自然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其中一個主要表現為雄性成年個體殺死同類幼崽,比如當獅群發生了當家雄獅的更替,新入主的雄獅,就會殺死獅群裡面的原生幼崽,目的是為了促使雌獅儘快進入發情期,以及減少日後的競爭對手。

與獅子一樣,蜜獾這一物種的殺嬰現象也十分嚴重,幾乎一半的新生幼崽,都會被同類雄性所殺死,這導致蜜獾幼崽的成活率非常低。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柔弱的幼崽幾乎都被成年蜜獾殺死,而能夠在殘酷的自然競爭中存活下來並成年的蜜獾,不可謂不強悍。

所以蜜獾這種動物的強悍,基本上是從小就註定了的,它既要面對來自獅子、豹子、鬣狗等捕食者的壓力,同時又要防範同類成年雄性個體的殘害

童年的零零碎碎,殘酷的叢林法則,優勝劣汰的自然競爭,或許都對蜜獾兇悍性格的養成有一定的影響。

蜜獾在對待異類時通常會表現得兇猛好鬥,不過觀察發現,它也有友好的一面,比如跟響蜜鴷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十分有趣,倒像是兩個互利互惠的同伴一樣。

響蜜鴷善於發現蜂巢,但它無法破開蜂巢,需要藉助蜜獾的力量。因此在發現蜂巢之後,響蜜鴷會不斷鳴叫吸引蜜獾前來,之後在蜜獾得到食物的同時,自己也能享受到一頓佳肴。

或許正是因為響蜜鴷能為自己找到食物,蜜獾才對它格外相待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cfbdb9521e18431f78529057e697f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