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不適合養寵物?主要看這一點

2022-09-29     窈窕媽媽

原標題:什麼樣的人不適合養寵物?主要看這一點

前兩天,在後台看到一位孕媽的留言:

婆婆得知我懷孕後,非讓我把養了三年的貓送給別人,說弓形蟲會傳染給孩子。可我的貓曾陪我走出抑鬱症陰霾,我真的離不開它。講了很多道理她不聽,該怎麼說服她?

現實中,也有很多人有類似的困惑:孩子多大可以養寵物?寵物對嬰幼兒或者孕婦有多大危險?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我和托馬斯》,曾讓我重新認識人與寵物的關係。

主人公凱爾是個患有自閉症的6歲男孩。

他從來不和媽媽說話,也不讓媽媽撫摸親吻。大吵大鬧、情緒失常,簡直是家常便飯。

醫生建議,多帶孩子串門走親戚,慢慢恢復正常人的生活。

後來,在姨媽家,凱爾和一隻金毛相遇了,執意給它取名托馬斯。

父母發現凱爾和狗狗玩得很投機,便把它帶回了家。

漸漸地,在狗狗的陪伴下,奇蹟出現了

凱爾從只能和托馬斯說話,發展到願意和爸爸媽媽,乃至陌生人主動聊天。

從動不動崩潰大哭,變成了愛笑、能夠控制情緒的男孩。

金毛托馬斯,不僅讓凱爾走出了內心的陰霾,也給了這個家庭新的希望。

這個故事,是有理可循的。

牛津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撫摸寵物能夠影響人的神經中樞,促使大腦分泌催產素和血清素,從而起到調節情緒、降低血壓、緩解壓力的作用。

網友@盧歡說,狗狗真的能治癒抑鬱症。女兒初三時得了抑鬱症,吃什麼藥沒用,也不肯上學。後來,養了狗狗旺財,它每天帶女兒下去遛彎。短短一個月,女兒的情緒有所改善,並決定重返校園。

其實,很多寵物不僅能夠通過嗅覺,分辨孩子的情緒。還能在日常相處中,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陪伴。

抖音博主@小金庫,持續更新著三小隻的幸福日常。

女孩小胖在一貓一狗的陪伴下成長,不知不覺已有四年。

它們會在小主人無聊時,任由其「蹂躪」,陪玩過家家;

它們會在小主人睡覺時,一前一後陪在身邊,給足安全感;

它們會在小主人哭泣時,用頭蹭來蹭去,化身「貼心小棉襖」。

一邊看,一邊露出姨母笑,太治癒了。

前段時間,貓咪生病手術,小胖心疼到不行,一直守著它、保護它、照顧它、安慰它。

不惜犧牲睡眠,6點就起床陪著打點滴。不怕髒不怕累,用手捧著食物小心翼翼的喂食。

對孩子來說,它們的角色不僅是寵物,更是家人。

這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和同理心。

哈佛大學心理研究所一項研究表明,家裡養寵物的孩子,責任意識可提高20%。

也有不少人說,孩子從小接觸寵物,可以提高免疫力。

這並非謠言。

2013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通過對24名嬰兒樣本糞便提取研究後發現,和寵物同處一室的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更具多樣性。

要知道,免疫系統與腸道微生物息息相關。

孩子與寵物身上少量的微生物共存,相當於提前適應外部環境,相應地,抵抗力也會強一些。

而且,2015年,研究人員在對10年間收集的100多萬份樣本分析後發現,養狗家庭孩子患哮喘的幾率比不養狗的同齡孩子低13%。

美國公共衛生科學部加內沙·維金卡說:

「家中有寵物的,讓孩子和貓狗在一起,不會增加動物過敏的風險,而是降低風險。

家裡有孩子,養寵物的確益處多多。

但是,父母對於寵物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兒科醫生芽芽爸爸:

在臨床上,我遇到過很多寵物狗傷害寶寶的事。有一些只是輕微劃傷或咬傷,嚴重的也可能給寶寶帶來終身殘疾,甚至會危及生命。

比如:

3歲孩子和狗玩耍時,被狗咬傷了右眼和右側臉部,上下眼瞼全層撕裂。

9個月的嬰兒,被貓坐在臉上睡覺,直接導致窒息死亡。

剛出生14天的男嬰,被家養的鬥牛犬咬了23次,三周後去世。

每每看到相關新聞,都會令我脊背發涼,一陣後怕。

也有不少父母擔心,寵物身上的病菌會傳染給孩子。

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也存在。

鄭州8歲女孩佳佳,視力嚴重下降,幾乎什麼都看不清了。

父母發現症狀後,立馬帶她去醫院做了化驗。結果顯示,是眼弓蛔蟲感染導致的。

可見,養寵的衛生問題,不容小覷。

前段時間,閨蜜孩子吵著鬧著要養一隻小狗,閨蜜始終沒同意。

害怕他就是一時衝動,看別人有就想要。等新鮮勁過去了,我又得看孩子,還得照顧狗,負擔更重了。」

這的確代表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先不說,孩子的想法經常一會兒一個樣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關鍵是,有時照顧孩子已經身心俱疲,父母也是分身乏術,即使有心也無力。

因此,有娃養寵,有利有弊。

回到文章開頭那位孕媽的「煩惱」,其實這個問題還是挺普遍的:

懷孕後,家裡長輩不允許養寵物,怕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當然,擔憂可以理解,但確實有些偏激了。

《婦產科學》主編,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醫生段濤,曾做過解答。

跟貓咪接觸,理論上跟人接觸沒有區別,因為人身上也有大量細菌。

而且,貓必須吃了生肉,或是不幹凈的東西,才可能感染弓形蟲。

貓會在較短時間內,將體內的弓形蟲排出。

人要是在此期間,接觸了貓咪大量的糞便,而且沒有洗手,跟隨食物進口,才有小機率感染弓形蟲。

而這個機率,還不如直接吃生鮮以及沒有煮熟的肉高。

之前看到一個評論。

妻子懷孕時,弓形蟲中槍了,堅持要把我養了八年的貓咪送走。

但是,我對貓咪一直悉心照料,吃的食物也很安全,糞便也是自己處理。

再三追問下,她終於鬆口,原來是自己偷偷去吃了日料生魚片。

針對這個問題,貓狗不背鍋。

當然,如果真的準備養寵物的話,希望你們可以做好這兩種準備。

第一、心理準備。

首先,要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電影《我與狗狗的十個約定》中,媽媽用「狗狗的口吻」給女兒的寵物教育,暖心又治癒。

比如:

「我和你一樣,是有感情的。」

「我不聽話的時候,總是有理由的,請你在責備我之前好好地想想。」

「你有家人有朋友,但對我來說,我的生活只有你。」

「很遺憾,和你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0年左右,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請你目送我離去。」

讓孩子了解和接受,養寵物不只是玩,更要花時間精力去照顧,一旦決定養,就要對它的一生負責。

其次,父母也要做好心理建設。

就像我們前面說到的,如果孩子只是圖一時新鮮,怎麼辦?

其實在決定養寵之前,父母也要考慮,自己是否喜歡寵物。

如果孩子不喜歡了,父母也當成負擔,寵物孤立無援,甚至面臨棄養,這就違背了初衷。

第二、知識準備。

首先是健康衛生方面。

把寵物帶回家之前,要先去醫院做體檢

確認健康後,無論是貓咪還是狗狗,都需要注射疫苗,定期驅蟲和洗澡也是必須的。

孩子和寵物玩耍之後,一定要叮囑他按時洗手,慢慢養成習慣。

寵物的排泄物一定要及時處理乾淨,尤其是帶寵物出門時,一定要常備衛生紙、塑料袋、抓便器等,以免給他人造成困擾。

家裡可以常備「寵物消毒噴劑」,幫助清除細菌病毒。

其次是安全保障問題。

選寵物,儘量挑選性格穩定的,而不能只看「顏值」。

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怎麼溫柔的撫摸、尊重寵物,而不是放任孩子去抓寵物的耳朵、眼睛等部位,再溫順的貓狗,也可能突然憤怒,作出攻擊孩子的行為。

寵物畢竟是動物,千萬別把它過度「擬人化」,該立的規矩一定要立。有的狗狗小時候沒教好,長大會撲人、爆沖。一旦興奮起來,孩子會面臨被撞倒的危險。

父母外出時,最好別讓孩子和寵物單獨相處。千萬別因為一時的疏忽大意,而釀成悲劇的後果。

定期給寵物修剪指甲,避免抓傷孩子。

還有,帶狗狗外出時,一定要帶好牽引繩。寵物性格比較活潑的,最好也戴上嘴套,以免嚇到或是不小心傷到其他小朋友。

這是基本規則,也是保護自己、孩子以及寵物的一種方式。

其實,家裡有娃,養寵物也未嘗不可。

注意科學喂養,或許它能夠成為孩子最忠實的夥伴。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討論自己的觀點,以及和寵物間的小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cdb640854798e7ad4775f4d41bd51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