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窮人放鞭炮,富人看熱鬧,過年放鞭炮是傳統,為何富人不放

2023-01-19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俗語:窮人放鞭炮,富人看熱鬧,過年放鞭炮是傳統,為何富人不放

今年過年,你們那兒能不能放鞭炮呢?聽說有不少地方都禁止燃放,你說這大過年的,要是少了煙花爆竹,這年味可就要少了一大半。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過年就應該到處噼里啪啦瀰漫著煙花爆竹的味道,那才有鬧新年的氛圍。

當然,也可以理解,最近這些年環境問題也很顯著,到底是要保護環境,還是要保留傳統,就成為了一個比較糾結的難題。但是不管說,過年放鞭炮,特別是除夕夜燃放煙花爆竹,的確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節日傳統。

過年

宋代王安石在詩作當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更早一點的唐代詩人來鵠也寫過「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說明至少在唐宋時期,人們就有在除夕夜燃放爆竹的習俗。

那個時候的爆竹是什麼樣的呢?唐朝人燃放的叫「爆竿」,就是將很多新鮮的竹子放在火堆上面烤,然後這個竹子就會一節接著一節地發出噼里啪啦爆炸聲,所以也叫「爆竹」。

我記得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放鞭炮,特別有小孩的家庭,什麼二踢腳、衝天炮、還有小禮花彩珠筒,簡直是五彩繽紛琳琅滿目。

過年

每到過年各家的孩子就抱著一大捆煙花爆比一比誰的多,比一比誰的好看,然後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忽遠忽近,越接近除夕,噼里啪啦的聲音也越來越密集,到十二點的時候,整座城市都在熱熱鬧鬧的爆竹聲中被點亮,感覺那才是真正的除夕之夜!

很可惜,現在很多地方不允許放爆竹,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過去也有俗語說「窮人放鞭炮,富人看熱鬧」,難道,古代燃放爆竹的都是窮人嗎?為什麼富人不放鞭炮只看熱鬧聽個響呢?

說真的,最近這些年我都有种放不起鞭炮的感覺,你知道現在的煙花爆竹有多貴嗎?現在城市裡面不允許放爆竹,但是農村還是沒問題,每年我回鄉下,老家還是習慣家家戶戶放鞭炮,而且還保留著比誰家的煙花更大更好看的風俗。

過年

去年回老家,看到隔壁幾個鄰居平均每戶都買了四五千塊的煙花,而且都是一次性在除夕夜燃放,那煙花雖然看著挺過癮,但還是讓人覺得很心疼:這放的可都是錢呀!

當然,這也說明咱們農村的老百姓也富裕了起來,但是這煙花爆竹也的確不便宜,為什麼過去反而說「窮人放鞭炮,富人看熱鬧」呢?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在喜慶日子燃放爆竹的傳統,特別是在大過年的除夕夜,傳說放爆竹有驅除邪祟、接福納吉的作用,古人對爆竹的熱愛,絕對不亞於現在,而且越是大戶人家,燃放的爆竹越多越大,因為爆竹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彰顯主人家的輝煌和氣派,這大概就和現代人攀比誰家更富,比誰家更有實力差不多。

過年

總之,如果張員外家放了100個大禮花,那麼王員外家只能多不能少,不然不但這面子被比了下去,據說這財神也會偏愛爆竹放得更熱鬧的人家,所以古時候但凡是有錢有勢的人家,那都捨得燃放煙花爆竹。

《紅樓夢》中的賈府,書中描述賈寶玉家過年的情景是:「爆竹起火,絡繹不絕」,可以想像那場景煙火瀰漫震耳欲聾,而且絡繹不絕響個不停,可以說是非常壯觀。為什麼說「窮人放鞭炮,富人看熱鬧」呢?

過年

答案很簡單,因為富人可不會親自動手,這大小姐大少爺,都是錦衣玉食的嬌貴之軀,別說放爆竹了,稍微大點的爆竹聲都能把他們嚇得躲到遠遠的地方去,所以,富人家,都是安排府上打雜的窮人去放爆竹,他們只需要遠遠地躲著看一看熱鬧聽一聽聲響就行了,至於窮苦百姓,最多放幾個二踢腳,誰還捨得放煙花呢!

現在生活越來越富裕,老百姓都放得起煙花爆竹了,可惜越來越差的生態環境又不允許大家隨意燃放,不得不說還真是有點小小的遺憾,不知道您是更支持保留傳統,還是更支持保護環境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c70e6f6074d9e4d552a55729071cb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