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早餐是一個城市的性情。它不僅是一天中的第一餐,更是會打開城市的每個清晨,撫慰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們。
愛上一座城,可以從這個城市的早餐開始。
今天的文,是杭州的早餐地圖。
你跟著我的推薦去吃,不會錯的。
生煎
杭州路邊的早餐廳,但凡是有些年頭的,賣的十之八九便有生煎。
我自己就挺愛吃生煎包的,焦酥厚底,還包進了滾燙的鮮湯,吃得落胃。
鼎順小吃
地址:吳山名樓杭州第四中學對面
老杭州口味的生煎、鍋貼。很多城南的土著們都吃了30多年了。
鼎順的生煎底脆、皮薄。個頭不大正好一口一個,滿嘴都是老底子的味道。
趙寶美點心
地址:上城區城頭巷108號-3
這家簡直就是杭州早餐的門面,必打卡之地。不誇張,從開門到中午,這家自助取餐的窗口就一直在排隊。
趙寶美簡直就是老杭州的心頭所愛,我每次去都是15個煎包起的,然後再加一晚大餛飩。它們家的生煎底焦脆、面柔軟、豬肉餡香味足。
小朱早餐部
地址:長板巷39號
小朱早餐部不僅僅有生煎,還有油條、豆漿、豆腐腦、茶葉蛋......
但是最出名的是生煎,這家是蔥煎的,香味足。很多人專程打車過來買它們家的生煎包的。
阿胖牛肉煎包
地址:復興南街15-3號
煎餃2塊錢一隻、煎包3塊錢一個,比大部分杭幫生煎貴一些。但是主要是量足,牛肉餡比較的飽滿,味道也很鮮美。
堂口老齊生煎
地址:左家新村17幢底層7號
這家店麼,環境是比較差的,但是排隊的人也是比較多的。
特地是皮薄底脆,個人覺得這家煎餃比煎包做的好吃,一口下去很滿足。
釜山小吃
地址:上十五奎巷社區城隍牌樓巷107號
煙火氣很足的一家小店,一定要早上9點之前去。生煎這個東西,一定是要吃現出鍋的那種,早上人多能保證你吃到的都是在最佳賞味期的。
鼓樓煎包餛飩店
地址:佑聖觀路70號
叫鼓樓煎包的好幾家,這家是我自己最推薦的。熟悉這家的都知道,原先是在中山南路鼓樓這裡的,後來才搬去的佑聖觀路。而中山南路留下來的,真的不太行,已經完全輪到到位置很多遊客店了。
鼓樓煎包餛飩店的生煎,剛出爐的時候吃,是會有爆汁感的。
慧斐小吃
地址:新市街朝暉6區小區內
靠名氣打出來的社區小吃店。
慧斐也是煎餃好吃,我拆一個你們看看,裡面肉的分量還是很飽滿的。
芳春煎餃燒麥
地址:中山中路481號
芳春也是開了十幾年的一家老店,深受老杭州人的喜歡。
他家的煎餃是比較令人驚艷的,本來只是來吃燒麥的,但是看著門口大鐵盤上自帶旋轉特效的煎餃,滋滋作響,透露出好吃的聲音,忍不住來了幾個嘗嘗。
煎餃果然沒讓人失望,底部金黃焦脆,裡面的肉餡又鮮美多汁,一口下去卡滋作響,一定要趁熱吃,涼了之後就會有些膩人。
他家的筍丁燒麥也是招牌,燒麥裡面筍丁很多,是我吃到這麼多家早餐店裡最紮實的一家,但可惜我吃到的不是現蒸的,捂得比較久,皮子稍微有點厚了,如果是現蒸的應該會好吃很多。
餛飩
杭州城大大小小不少餛飩店,而且餛飩是絕配生煎的。
餛飩你一定要去人氣旺的店,很多餛飩店剁肉、配料、包、烹飪都是在一天內完成的,賣完就下班,賣不完也會扔掉。
你去人氣越旺的店,吃到的食材也就越新鮮。
蕙心小吃店
地址:拱墅區德苑路83-1
入圍必吃榜的早餐廳
蕙心的餛飩、燒麥都是現包的,餛飩皮也是自家做的,所以比較有韌性,不容易破。
然後蕙心還有比較干撈餛飩,就是沒有湯的,直接豬油和醬油干拌的那種,可好吃了。
方老大餛飩
地址:上城區撫寧巷42號
「方老大」,這三個字在杭州還是有名氣的。面好吃、餛飩也不錯。
店鋪不大,但牆上榮譽掛滿。
方老大的餛飩種類很多的,有傳統的鮮肉、蝦仁鮮肉、芹菜鮮肉,還有一些季節限定的例如馬蘭頭、薺菜餛飩。
然後呢,你也可以各種都拼幾個組個全家福餛飩。
店裡吃可以,直接買生的打包帶回家也行。
小勞餛飩
地址:十五奎巷內四牌樓12號
敢打出餛飩王名號的小店,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小勞餛飩在十五奎巷,杭州的十五奎巷絕對是杭州美食的臥虎藏龍之地,各家都是有兩把刷子的。
這家上過電視的,一年能賣出40000多碗餛飩,也算是比較牛的小店了。
項銀花餛飩燒麥
地址:清泰街474號
餛飩和燒麥都很能打的小店,還能點外賣哦。
小餛飩皮薄餡不小,不是那種只有一丁點肉的小餛飩。
湯底一般也是是紫菜+蝦米+蔥花+榨菜的固定配方。我喜歡。
元寶餛飩
地址:孩兒巷73號啟正中學西南門斜對面東行10米
寶藏生煎餛飩店
這家是做生煎餛飩的,杭州把餛飩做成這種鐵板模式的店,好像就這麼一家。
下面的這麼一份全家福生煎餛飩20塊錢,10個餛飩下面跑蛋,價格算是很良心的了。
生煎餛飩底脆,裡面料足,雞蛋也是很香很鬆軟,是很特別且美味的吃法。
燒麥
南方燒麥都是頂端開口的,裡面堆滿糯米。杭州雖然南方,但杭州燒麥卻很不一樣,頭頂像一朵綻放的小花,內里大多是肉餡,做得像湯包一樣晶瑩剔透,皮薄而多汁,甚至吃法也同湯包有類似的地方,可以佐醋,部分有湯汁。
景芳周大姐燒麥
地址:曇花庵路195號
從景芳三區車庫,到現在門店無數。
景芳周大姐燒麥比我的年紀都要大,它們是1985年開業的,我是86年生的。
這家在杭州真的也是傳奇了,從小區車庫開始,到現在也有個10多家門店了吧。不過呢,我會建議大家去曇花庵路的老店,燒麥都是現包的,老店還是手藝好點。
推薦鮮肉筍丁燒麥,雖然下圖的不是,下圖是景芳周大姐的糯米燒麥。都好吃。
楊記燒麥
地址:城隍牌樓巷104號十五奎巷社區南門旁
釜山小吃邊上,生煎PK燒麥,神仙打架。
楊記燒麥皮薄鮮嫩汁多,如果是筍尖燒麥和薺菜燒麥的話,13塊錢8個一籠。我個人覺得楊記薺菜比筍尖做的要好吃點。
也有生的,可以直接打包帶走回家自己蒸的。
開元燒麥
地址:青年路46號
很早以前開在居民樓裡面的,後來搬去了青年路,也是十幾年的老店了。
開元燒麥有兩絕,一個是燒麥、一個是骨頭湯。骨頭湯真的鮮死了。
老貫橋燒麥中山北路店
地址:中山北路518號小北門
沉澱了幾十年味道的老店
在游泳館這裡,我掰開來給你們看燒麥裡面的料子。筍粒明顯就是現切的,有爽脆的口感,一口一個那個鮮啊。
12塊錢一籠6個,也算是實惠。
清真小吃
地址:西湖大道173號
想吃牛羊肉燒麥,這裡不錯
這家是杭州為數不多的真正的清真館子。羊肉燒麥做的杭城一絕,反正估計沒幾家店能拍著胸脯上自家羊肉燒麥做的比清真小吃好的。
這家店裡還有羊肉串哦。
蕙心小吃店
地址:德苑路83-1號
上面推薦了蕙心的餛飩,其實蕙心的燒麥也是不錯的。
小籠包
是不是在其它城市的時候,經常有看到杭州小籠包。但實際上吧,杭州並不以小籠包出面。哪怕是知味觀的小籠包,也就soso吧。
所以,我今天在小籠包這欄裡面的推薦,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籠包。
新豐小吃
地址:解放路62號
新豐有小籠包,但是呢我其實更加推薦新豐每天早上8點之前的喉口饅頭。而且你要去解放路上的那家老店。
我初中就開始吃了,超級推薦。
其它麼,在新豐你還能吃到杭州老底子早餐的糖糕、麻球、麵包圈......這些真的其它地方很少很少了。
紅帽小吃館
地址:保俶路116號
晚上9點多才開始營業的深夜食堂。如果你起床夠早,它們家說不定還沒關門(營業到次日6點)
一塊一個,一口一個,我能一次性吃20個。
杭州我最愛的小籠包,就是紅帽和解放路新豐的喉口饅頭。
我是經常看到有人一買就是50、100個的。紅帽在杭州的夜包子市場,是無競爭對手的。
然後我再告訴你,為什麼外面的杭州小籠包都是不正宗的。
下圖是我們拍的廈門百家村非常火的一家店【原報社老店小籠包】。這...分明就是嵊州的小籠包而不是杭州。
小籠包有成為了部分嵊州人外出謀生的本事,因為擔心「嵊」字太生僻,有人不認識,所以採用了「杭州小籠包」的招牌。
你們可以看看外面省市打著杭州小籠包的店,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包子。
包子
說完小籠,再說說大點的包子。杭州好吃的包子店,可不少哦。
南方迷宗大包
地址:郵電路與延安路交叉口西行20米路北
杭州排隊最長的包子店。
南方迷宗大包應該是很多杭州人最愛的包子,門口排隊買包子是經常有的。2.5元一個大肉包價格很良心,我記得我小時候是8毛(20多年前),現在漲到2.5元也說的過去。三分肥七分瘦的配比,讓肉餡吃下去非常多汁卻不油膩,肉眼看去全是瘦肉,肥肉只留下了油脂的香味。
我現在路過湖濱in 77,偶爾也是會去買上一個的。除了肉包、油包也挺不錯的哦。
建德大包
地址:鳳起路391-1號、中山北路439號
超好吃的豆腐包。
建德也是杭州的,所以這裡出現建德不違和。
豆腐包是微辣的,裡面豆腐餡兒很足,咬起來還有一些湯汁,嫩嫩的很好吃。
傳家•來自農耕的傳承
地址:文一西路駱家莊西苑一區底商
傳家24小時營業的,雖然是餐廳性質吧,但是我經常拿他當早餐吃。
2.5塊一個的土豬肉包子、2.5塊一個的豆腐包都超好吃的。也不貴。
豆漿、燒餅、油條
這3個是早餐的絕配。但是現在的杭州,其實要去吃一個豆漿、燒餅、油條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
游埠豆漿
地址:中山南路380號
杭州早餐界最經久不衰的網紅一定有這家游埠豆漿,幾經易址,最終還是回到了老城區的中山南路上,食客中的有一半都是跟著吃了幾十年的老主顧。
油埠是蘭溪的一個地名,蘭溪的豆製品在江浙一帶還是非常吃香的,老闆就是游埠人,從十六歲開始在杭州買豆漿,這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豆腐腦爭個咸甜也就算了,沒想到到了杭州,連豆漿也要分個咸甜。他家的招牌就是咸豆漿,放了榨菜、蝦米、油條塊、香蔥、醬油。打的時候要拉起半米高的豆漿線,這樣打出來的豆漿看上去雖然非常穢濁,卻是咸豆漿的靈魂所在,術語叫泛花。
如果你不是杭州人,這樣一碗豆漿擺在面前無異於黑暗料理。所以對於咸豆漿,很多非杭州人一開始是抗拒的,然而當喝了幾口過後,回味卻覺得有些真香。
如果覺得碗里的不夠,一定要去門口再來兩根,炸得金黃的老油條是最受歡迎的,內軟外脆,是豆漿的完美搭檔。當然,店裡除了咸豆漿也有甜豆漿和豆腐腦等可以選擇。
除了油條燒餅,還有麻球、油炸粽子等各種老杭州早點都能在這裡吃到。
王氏燒餅無礬油條
地址:西溪路60號
9點半之前生意超火爆,堂食打包絡繹不絕。
這家店我之前在德力西上班的時候,經常去吃。來吃的客人不是附近居民區的居民,就是邊上網際網路公司的上班族。很有煙火氣。
燒餅做的特別的好吃,外皮酥脆,白芝麻超香,裡面是梅乾菜五花肉。
胖子燒餅
地址:文三路233-8號
杭州燒餅能做到那麼多種口味門類齊全的,也就他們家了。
胖子燒餅又薄又脆,很香。取名也很有意思,甜胖子、辣胖子、咸五花、辣五花,基本是屬於讓人一看就知道的那種。
我自己喜歡全蔥(特別香)。餅都是現烤的,燒餅就一定要去店裡趁熱吃,外賣什麼的拿到手味道差很多的。
阿嫂燒餅
地址:上清吟街145號(地鐵5號線萬安橋站D口步行880m)
市民早餐店,做的是縉雲燒餅
之前麼基本就做燒餅,現在拌面、豆漿、糯米飯這些都做了。不過燒餅還是做的最好吃的。
他們家的燒餅用的還是傳統的貼爐手藝(餅面刷上一層糖水,然後貼在餅桶內壁,餅桶裡面有碳,靠熱氣來烘餅)。
這種燒餅香脆,就是做的比較慢。高峰時期是要排隊的。
粽子
粽子我比較喜歡,不僅僅會在早餐吃,午餐晚餐偶爾也會吃。只是粽子我堂食的比較少,基本都是買回來自己蒸的。
下面的這幾家,每一家我都回購過10次以上。
周萍粽子店
地址:城隍牌樓巷17號
比拳頭都要大很多的粽子。去買的時候要看運氣,如果這鍋賣完了下一鍋就要等很久了。
我每次去大馬弄都忍不住買他們家的粽子。周萍粽子都是現包的,每個粽子裡面一塊精肉一塊肥肉,包好後直接拿高壓鍋蒸。
它們家的粽子超級大,一個粽子頂一餐飯。
諸老大
地址:祥符街道長陽路383號
來自浙江湖州的老字號。
我如果自己網上買粽子,買的最多的不是嘉興五芳齋,而是湖州諸老大。
這家在湖州很火,杭州現在也開了兩家店了。味道上還是很地道的。
推薦黑豬肉粽子,8塊錢一個,長條形的小粽子。豬肉放在中間是一大塊,米粒糯軟肉味濃香,是個好粽子。
阿朱粽子鋪
地址:高銀街58號
高銀街上的肉粽西施
阿朱粽子鋪的粽子種類還是挺多的,豆沙、鮮肉、蛋黃肉、紅豆、鹹菜肉...好多種口味。
細條的形狀,肉很大塊,吃起來很香的。
王蓉粽子
地址:閘弄口濮家新村18幢底商1-2號
粽子、青團、烏飯都不錯。
推薦五花大肉粽,7塊錢1個。肥而不膩,有粽葉的清香。
春英粽鋪
地址:小河街道冠軍路紫荊家園33幢底商101-3
顏值不錯的新晉網紅粽子店。
這家粽子店的門頭,真的算是好看的。一家小粽子店那麼注重門面,也是難得的。
他們家的粽子個頭不大,推薦梅乾菜的(8塊錢一個),像我這樣的一般要吃兩個。味道是可以的,但是性價比真的不算高。
阿胖粽
地址:潮王路莫干新村15幢一單元
杭州已經有9家阿胖粽了。
阿胖粽是枕頭粽。我建議大家去潮王路或者孩兒巷那家,基本都是現包的。其它家麼好像都是直接從廠里拿過來的。
3年前我經常回購,現在買的越來越少了。很多店就是這樣,門店越來越多,但是口味越來越趨於平淡。
糕點
藺軒發糕
地址:上城區望江路109號
杭州非常經典的老底子糕點鋪
杭州這種老派糕點鋪真的越來越少了,這家店很多老杭州人吃了幾十年了。
我比較喜歡桂花發糕,糯嘰嘰的口感很軟綿、吃起來有淡淡的桂花香,也不是特別甜。我但凡是路過都會買上一點。
江南春
地址:中山中路356號
江南春的糕點,就是老杭州的味道。
江南春是杭州自己的糕點品牌,目前也是開了好幾家的分店了。
每次到了高考、中考之前江南春就很火,因為有定勝糕賣啊,考生們順便是求個好彩頭。
江南春一直價格很親民,大部分糕點的價格到現在也就在2-3元之間。
塘棲法根食品
地址:城隍牌樓巷100-2號
塘棲(杭州邊上的一個古鎮)的著名糕點品牌
很多杭州人,去塘棲都要帶一堆的法根回來。不過現在法根在杭州也有幾家店了。
法根跨界合作挺多的,我記得我第一次去住羅萊夏朵杭州湖邊邨的時候,它們家用的糕點就是法根的。
米線
洪福小吃
地址:浣紗路136號
牛蛙米線YYDS
實名推薦招牌牛蛙米線,金黃色的湯汁很有食慾,米線絲滑、牛蛙量足。吃起來微辣的口感,湯汁很稠,我每次去都能把湯汁都喝個底朝天。
凡老頭米線砂鍋
地址:天目山路與益樂路交叉口古盪西區1幢
杭州城炒粉乾的王者
凡老頭在杭州的名氣可響了,雖然環境惡劣,賣的也不便宜,但耐不住味道好,所以人氣一直很旺。
這家店全天營業的,夜宵生意很好。但是我麼喜歡早上去,當早飯吃。
雞蛋餅
胖子大餅
地址:建國中路62號
雞蛋餅做的好吃
胖子做的是韭菜雞蛋餅,裡面的雞蛋和韭菜很嫩,還能加生菜、裡脊、火腿腸這些。
我覺得胖子大餅之所以好吃,主要還是他們家的甜醬配的好,據說是獨門秘方。
湯圓
溫州湯圓店
地址:下城區新華路14號
這家是能吃到肉湯圓的。我這人比較奇怪,我吃湯圓喜歡肉餡的,這家店有。
也是開了十幾年的老店了。
清明粿
原味堂
地址:杭大路14號
味道不錯的衢州小吃店。
我超級喜歡原味堂的清明粿,給你們看看他們家的清明粿有多鼓,量多麼的足。而且才4塊錢一個特別的划算。
就是麼,衢州小吃,你要做好準備,微辣都狠辣。
蔥包燴
老頭蔥包燴兒
地址:燕子弄10號
杭州的蔥包燴兒也是越來越少了,主要是實在賺不了幾個錢。老頭蔥包燴兒我覺得比網紅孫奶奶的要正宗一些。
希望,能堅持住吧。
花捲
張米多花捲
地址:中山南路345-5號
肉花捲好吃
花捲嚴格意義上算是北方的早餐點心。所以杭州人早上吃花捲不多,專門賣花捲的店更是少之又少。
張米多的肉花捲做的不錯,很有層次感,每一層都裹著蔥花和肉沫,咸鮮的味道。
麵館
我把杭州的麵館放在最後,是因為杭州人實在是太愛吃面了。
你可能不知道杭州人有多愛吃面。老杭州的一天可以從一碗蔥油拌面開始,中午再來一碗澆頭豐富的拌川,晚上則以一碗落胃的片兒川給一天畫上句號。
我挑幾家來重點說說吧
小狗麵館
地址:復興南街113號
一天能賣上百份的豬肝腰花拌川
小狗麵館的名字聽著可愛,在這吃面的方式卻很粗獷,面往塑料板凳上一放,再搬個矮點的板凳坐下就可以開吃了,恍惚間有種來到了重慶街頭的感覺。
據說有段時間小狗麵館的招牌前兩個字還掉了,小狗麵館的老闆也沒急著弄回去,只是笑著說「沒招牌也沒事,誰不知道我們小狗麵館啊」。
在《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微博里也出現過小狗麵館。
小狗麵館的招牌是拌川。「拌川加腰花加豬肝加油渣加荷包蛋」,這一份重口味的豪華拌川才是小狗麵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腰花在大火爆炒之後油潤焦亮,鮮嫩無比,外層微微捲起還有一絲脆感,再被濃郁的醬汁包裹著,前調微甜,後調咸鮮。
小狗麵館所在的復興南街除了小狗麵館外,還有大姨娘麵館、兄弟麵館、阿能麵館等一堆麵館,在麵館扎堆的地方,每家都不會差,用杭州話說的話就是不來塞(不好吃的店)開不落(下)去的。
小辮子麵館
地址:長埭路南10號
景美食材新鮮的寶藏麵館
與印象中雜亂擁擠的杭州麵館很不同的是小辮子麵館的風景可以說是一絕。戶外座位直面大片茶山,說它是全杭州風景zui好的麵館都不為過。
風景好是附加分,面好不好吃才是基礎。
從城區來小辮子一趟不容易,推薦直接來碗豪華的蝦爆鱔。小辮子店裡的蝦爆鱔面,蝦和鱔都很新鮮,活蹦亂跳的河蝦有時候就直接放在點單區,一眼就能望見。被爆炒後的蝦和鱔片都裹著濃郁的醬汁,再配上一口湯,那叫一個鮮美。
我自己還點過分量多到逆天的牛蛙拌川。碗里的麵條甚至都不需要拌,全都均勻地被甜鹹的醬汁附住,挑一大筷子,塞入口中,醬香直接在嘴中漫開。
如果你留意的話,會發現在廚房裡會有上衣只穿了背心的胖大叔,其實那就是小辮子的老闆。親力親為的老闆不僅手藝好,脾氣也好,一旦來得次數多跟他熟識後,甚至還能點上不少的隱藏菜(在朋友家吃過老闆燒的酸菜魚,好吃!)。
只是如果天氣晴好時,來小辮子吃一碗面就要做好排隊一個多小時的心理準備,好在小辮子周邊的風景本身就不錯,也不算難熬。
來翠麵館
地址:集貿路315號
被貼罰單也值得一嘗的麵館
來翠麵館的店鋪布局很特別,左邊的店是點餐區和廚房,右邊的是用餐區,中間還夾著一家刻章店。第一次去的話,很容易就直奔有著門頭的用餐區,幾米外會有個阿姨向你招手「這邊點餐~」。
愛吃腰花、肝臟類的朋友可以直接要份肝腰拌川,嫩香的豬肝和彈牙的腰花吃起來並沒有騷味,而是滿滿的濃郁醬香。尤其是腰花爆炒得個個打捲兒,脆嫩鮮香。
與其他麵館比較不同的是,店裡的面用的是次塢打面,會比常見的拌面更厚實些。每根麵條都是來翠的老闆手工做出來的。
一根鋼管反覆壓面7次,麵皮厚薄均勻,十分緊實。因此來翠麵館的次塢打面韌勁十足,再裹上濃油赤醬,那叫一個入味。
無名氏麵館
心甘情願排隊1h的大排面
地址:郵電路17-1號
雖說這家店的名字任性地就叫無名氏麵館,但無名氏麵館真的很有名!即使是工作日的中午,隊伍也都排到了店門外。
店裡的招牌是大排面,來店的客人里百分之八十就是衝著這碗大排面來的。我在排隊的時候還遇見幾個街坊自帶小鍋和飯盒來裝一碗大排面打包帶回家,即使要排上近一個小時的隊,被抓牢了胃的街坊們也都心甘情願。
當一大碗熱氣騰騰的大排面端上來時,目光就鎖定了巴掌大的大排。
滷汁煮過的大排格外入味,連湯底都滲透了它的醬香,而且整塊大排軟嫩到用筷子輕輕一扯就能撕下一條來,口感和口味都把握地剛剛好。
在大排面里還飄著不少的青菜片,使得整碗面變得更清爽了些,即使我哼哧哼哧地吃完一大碗,也完全沒感到膩。
老橋頭麵館
地址:小河直街1-6號
為了仔排面願意跨半個城
老橋頭麵館的前身其實是「板凳麵館」,川渝的朋友們對「板凳面」一定不陌生,如今的川渝的街頭也能不少「板凳面」的店鋪。但在杭州,這樣的景象卻很少見。
當年板凳面場景
老橋頭麵館之所以之前是「板凳麵館」,說來也是一種巧合。因為當時店裡的客人太多,幾張八仙桌根本不夠用。而店裡面最多的是方凳,就被客人順手拿來當成了小桌子,再小一點的板凳就是椅子,大家便在板凳上吃面,這就是「板凳麵館」的由來。
後來,「板凳麵館」搬到了現在的地址,也有了自己的名字——老橋頭麵館。當初的板凳也變成了現在的六張木桌,環境變了,味道依舊。
老橋頭麵館的頭等特色就是湯麵,用大排、骨頭熬了幾十年的高湯,老客喝上一口就知道是那味兒了。
湯麵里的招牌則是仔排面,煮得軟爛的仔排口感類似於咸口的無錫排骨,輕輕一嗦,肉就從骨頭上掉落在嘴裡。
特意數了數,至少有8塊仔排。
春雪麵館
地址:象山路西街美食城一樓
美院學生的第二食堂
這家在轉塘,比起小辮子時常一兩個小時的排隊盛況,名氣略遜的春雪麵館就會友好很多。
而且與其他擁有眾多花樣澆頭,多加點澆頭一碗面就近百的麵館相比,春雪麵館一碗樸素的肉絲拌川味道就已經足夠好吃,日常來上一碗,錢包也不心疼,也難怪在美院邊上的春雪麵館也被戲稱為「美院學生的第二食堂」。
愛好吃辣的我自從接受了杭州麵館的辣椒醬只能增鮮不增辣這一事實後,平日裡自己會點一份青椒肉絲拌川。
快速爆炒過的青椒會在面上留下一股鮮辣,再配上面里脆脆的豆芽和筋道的麵條糾纏在一起,一起入肚,多重的口感直接提升這一碗面的味道。
方老大面
地址:江城路629號
首創茄汁拌川的30多年老店
來方老大吃面,熟客們早已達成了一種默契:自覺排隊,自覺付錢,再自覺地在開放式灶台前等面,自己把面端上桌。聽起來服務並不怎麼友好的方老大,卻仍是杭幫麵館推薦里繞不過的一家。
在方老大店裡的牆上,除了有當年上報紙的報道外還有各種提示,仔細看的話,其實會發現這些內容都是為了食客們更好地體驗所寫的。比如「拿到面要馬上吃,別等同伴」「不要把分開的澆頭倒入面內,否則會使面變得偏油膩偏咸」「片兒川需要用倒獨菜請提前告知」...看完後不由覺得這些囉嗦里也藏著老闆為了做好一碗面較真的軸。
聽說茄汁拌川是方老大首創的,而蝦爆鱔又是店裡的招牌,於是我折個衷便點了鱔片茄汁拌川。
點完面,就可以在開放式灶台前欣賞一番師傅們邊炒澆頭邊煮麵左右開弓的燒面技術。沒一會,一碗看起來就很濃郁誘人的鱔片茄汁拌川就出鍋了。
分量很足的鱔片,先下熱油炸過後再加入醬汁翻炒,因此吃起來肉質彈牙,軟而不爛。
將麵條拌勻,番茄汁就滲入了每一根麵條,酸甜中又帶著些許鱔片的醬香,一入口,便會覺得之前幾十分鐘的排隊都值了!
復興面王
地址:河東路178號
不輸方老大面的茄汁拌川
來到復興面王會有一種熟悉感,排隊點面付錢全靠自覺,自己站在灶台邊上等面,招牌是茄汁拌面...這些疊加在一起總有種來到了方老大分店的錯覺。
其實復興面王的老闆是方老大老闆小方的同學,就是小方手把手傳授了復興面王老闆做面的技巧。因此,兩家麵館多少有些相似。
本身對番茄就有偏愛的我,直接來了一碗茄汁拌川。濃郁的茄汁掛滿每寸麵條,酸甜平衡得剛剛好。有韌性的麵條軟硬適中,即使我拍了會圖,也並沒有軟趴趴地坨在一起。
對我而言,其實復興面王和方老大麵店里的茄汁拌川味道不相上下,都是值得不管繞多遠的路,都要嗦上一碗的面。如果來杭州旅遊的話,可以看哪家近就去哪家,畢竟這兩家的排隊時間也相當。
杭州好吃的麵館實在太多,吃不完也寫不完。
最後,杭州人們,會因為吃個早飯而早起的,點個讚唄。
寫篇近萬字的長篇大論不容易,能把那麼多杭州值得吃的早餐廳找出來更加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