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數」說協同發展十年路

2024-01-16     宣講家網

原標題:時評: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數」說協同發展十年路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十周年的重要節點。十年來,三地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產業定位,互通有無、轉移承接、錯位發展,共同奏響了攜手向前、共同邁進的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發展好不好,數據來說話;成效實不實,群眾來發聲。2021年以來,京津冀三地政務服務部門在自貿試驗區聯合推出179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的「同事同標」事項,方便三地企業群眾。北京城市副中心設在廊坊「北三縣」的政務服務大廳里,「跨省通辦」窗口2022年讓辦事人少跑腿3萬多公里,節省700餘小時。協同發展,關鍵是協同,根本要發展,這在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上體現最直接。「過去辦事得跑北京,現在在家門口就把北京的事辦成了。」群眾的話很樸素,但卻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的生動註腳。

協同發展提升百姓幸福感體現在方方面面。2022年,從公共服務看, 區域人均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7790.9元/人,同比增長7.3%,京津冀三地分別為13801.7元/人、8818.3元/人和5822.8元/人;每千常住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為9.4人,增長3.7%,三地分別增長1.5%、3.0%和5.2%。從社會保障看,區域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8464萬人,比2021年增加149.4萬人,京津冀三地分別為2056.1萬、971.7萬和5436.2萬人,分別增加36.9萬、34.6萬和77.9萬人。一系列數據勾勒出協同發展給三地百姓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充分證明京津冀協同發展方向對路、前途光明。

十年間,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下,三地聚焦制度型開放、區域市場一體化、提升民生福祉,勠力同心下好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這盤棋,久久為功打造新增長極。2014年以來,北京疏解一般製造業企業約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2023年12月18日,隨著津興城際鐵路開通,從天津西站抵達大興機場站,最快僅需41分鐘,京津冀高鐵總里程增至2576公里;在津冀兩地,中關村企業累計設立分支機構9000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100億元,產業合作邁出新氣象。「數」說協同發展十年路,此間正書寫奮鬥方能出彩的故事。

十年不是鬆勁歇腳時,而是新起點新征程。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期待新躍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實力雄厚,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繼2023年11月24日三地聯合發布《關於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後,2024年1月9日,京津冀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聯盟宣告成立。創新賦能產業、引領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將一往無前。

作者:段宗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b7f633084401dac228279f580a2ae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