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2022成績單,「誤傷」騰訊散戶!巨頭「搶食」2023壓力大

2023-03-27     閨蜜財經

原標題:美團2022成績單,「誤傷」騰訊散戶!巨頭「搶食」2023壓力大

摘要:我被迫成為美團股東(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47篇原創

蜜姐躺槍了。

上周五(3月24日)騰訊分紅,分給了我一點美團股票。很不幸,這點分紅的股票還不足用於交易的股份數量。簡單來說,如果我要賣掉這個被迫塞給我的分紅,還要花錢買美團的股票,湊足100股再賣出......

今天周一(3月27日)開盤,美團跌幅就近6%,騰訊也跌超2%。

在騰訊分紅的當天,美團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這份財報究竟有何「能耐」,嚇得兩家上市公司的小股東們想「跑路」?

01

對於美團此次46頁的業績報告,不同的媒體和機構看法分歧較大,甚至完全相反。尷尬的是,部分騰訊的散戶們將為這些分歧買單。

有追蹤港股的機構,此前預期美團敢在騰訊分紅當天發布業績,說明美團肯定能拿出一份好的成績單,這樣才不會嚇跑被迫因分紅成為其股東的散戶們。

但現實是,手持騰訊90股及以下的小散們面臨被「關門打狗」的窘境。

按照分派比例10:1估算,3月24日騰訊收盤價376.8港元,手持騰訊900股,約33.9萬港元(約29.7萬人民幣)散戶們,將分到90股的美團股票,不足賣出一手美團股票,要賣還得先買。

言歸正傳,首先來看美團2022年業績概括,全年實現:

收入2200億元,同比增長22.8%;

凈虧損額同比縮窄71.6%至66.9億元,相比2021年凈虧235.4億元,虧損幅度收窄71.6%;

經調整凈利潤28億元,扭虧為盈;

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2億元,以及短期理財投資919億元。

總體表現似乎並不算差。

但考慮到2021年美團巨虧235.4億元的深坑,對比基數低的情況下,其2022年虧損大幅收窄的成績似乎也並沒有那麼耐看了。

2019—2020年,美團扭虧為盈,但盈利的道路並不持久。2021年成為繼2018年巨虧1155億元後,近8年來虧損幅度第二的年份。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02

具體來看美團2022年業績成色。

美團的主要收入來自於核心本地商業分部,2022年該分部實現:

收入1608億元,同比增長17.6%,占總收入的73%;

經營溢利為295億元,同比增長56.8%;

經營利潤率由2021年的13.8%提升至18.4%。

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分部收入主要來自於4大塊業務:配送服務、佣金、在線營銷服務及其他服務及銷售(包括利息收入)。

2022年,美團的配送服務收入增長,得益於交易筆數增加。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大家點外賣更多了,更多商家願意在美團上做生意了。

同期,其佣金收入增加,則是由於餐飲外賣及美團閃購的交易筆數及客單價增加,但受疫情影響,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交易金額減少,導致這部分業務部分收入被抵消。

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增長,主要是因為在線營銷活躍商家數目增加。

如上圖,從交易用戶數目來看,美團2022年不增反降了1.8%,約為6.8億元;但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的交易筆數由2021年的35.8筆增至40.8筆,同比增長14.1%。

同期,美團的活躍商家數目為930萬,同比增長5.1%。

美團除了核心本地商業這個基本盤外,還值得關注的是新業務分部,這關係其新的增長曲線走勢。

03

美團所謂的新業務包括美團優選、美團買菜等業務。

2022年,美團的新業務分部收入592億元,同比增長39.3%;經營虧損284億元,同比收窄84.5%。

美團新業務虧損幅度收窄,主要得益於商品零售業務的經營效率提高。

一方面是部分業務擴張;另一方面是「勒緊褲腰帶」,叫停了一些虧損的項目。

比如,停止了直營打車業務。今年還稱將減少對網約車業務的資源及人力投入。

美團優選將定位升級為了「明日達超市」,即客戶下單後次日送達。

美團優選和美團買菜共同在特殊時期,為保障用戶生活必需品提供了穩定供給,也積極推動了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但要實現賺錢,又是另外一回事兒。

2022年,美團改善業績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於降本增效。

去年,其銷售成本約為1582億元,占收入的百分比為71.9%,比2021年占比減少了4.4個百分點。

其銷售及營銷開支由2021年的407億元減少至2022年的397億元,占收入的百分比降至18.1%。主要由於成本控制措施限制了交易用戶激勵、推廣及廣告開支。

同期,美團的一般及行政開支98億元,收入占比也微降至4.8%。

總的來說,2022年受疫情等多因素影響,美團有上述業績已並非易事,但今年壓力更大了。

正如原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香帥近期在某視頻中所言,「錢從哪裡來?錢從卷里來」。美團如今是強敵環伺。

此前,高德地圖合併了阿里繫到家平台口碑,有意在本地生活服務的到家領域大展拳腳。

今年2月,抖音上線「抖音外賣」,正式加入外賣業務之戰。

不久前微信也在部分地區上線了「門店快送」等小程序接口服務能力。

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來「搶生意」,美團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加之去年11月,騰訊宣布將派息式減持美團,也對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被動成為美團小股東的騰訊散戶們,只能寄期望於經濟和消費復甦,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今年有更亮眼的表現。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美團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a3664bed4a51d801e6fe0a22cf461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