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癌症協會回應電子煙「致癌」:仍會鼓勵傳統煙民轉向電子煙

2019-10-10     Vista看天下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說,他們讓40隻實驗鼠連續54周暴露在含尼古丁的電子煙煙霧(ECS)中,結果有9隻(22.5%)出現了肺癌。此外,有23隻(57.5%)出現了膀胱增生,患癌風險增加。

雖然該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明確表示,傳統香煙仍然是最大健康殺手,該實驗尚不能確定電子煙煙霧是否會對人體構成危害,電子煙煙霧對人體可能有害,也可能無害,公眾不應該將電子煙煙霧的風險等同於傳統香煙煙霧(TS)的風險。但關於電子煙是否致癌,仍然引起煙民們的廣泛關注。

針對公眾關於電子煙是否會致癌的疑慮,美國癌症協會(ACS)也在其官網表達了明確態度:科學家仍在對長期使用電子煙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做研究,重要的是,電子煙煙霧中含有的致癌化學物質的含量,遠遠低於香煙煙霧中的含量。

「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對成年人的危害顯著低於普通香煙。香煙燃燒會產生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70種是明確的致癌物,而電子煙不存在這個問題。」美國癌症協會在回應中進一步指出,「我們鼓勵人們從傳統香煙轉換為電子煙。」

同樣來自紐約大學的公共衛生教授David Abrams則將電子煙視為120年來最大的一次改善公共健康的機會,「如果所有的美國煙民都轉為使用電子煙。將挽回至少700萬人的生命。」David Abrams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採訪時指出。

採訪中,David Abrams一再表示,已有充分有力的科學證據證明,尼古丁是成癮物質,但不致癌,電子煙中的有害成分至少比傳統的香煙危害少95%。他同時認為,從未發現合法正規渠道購買的電子煙出現疾病問題,電子煙民不必驚慌,請繼續堅持使用。

前述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的電子煙煙霧致癌實驗,也在國內引發爭議,一位不願具名的從事電子煙安全性研究的專家表示,論文里明確指出直接致癌因素是亞硝胺,並不是尼古丁本身,一些電子煙頭部企業對煙油煙氣中的亞硝胺有非常嚴格的限量。

「任何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不嚴謹的。」該專家表示。據《揚子晚報》報道,江蘇省疾控中心在2016年的一場無煙日活動中,曾演示過傳統香煙煙霧對小白鼠的危害。實驗人員提取一支香煙所產生的毒物,溶解於試管內的蒸餾水中,並將溶液注入小白鼠體內。不到3分鐘,小白鼠便無力倒地,身子不停發抖,四肢抽搐死亡。

國外有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吸香煙「二手煙」的動物試驗:把三隻活蹦亂跳的小白鼠放在一個相對密封的大約0.17立方米的盒子內,再將三隻點燃著的香煙的煙霧灌入盒子。不出10分鐘,小白鼠全部死掉了。

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的實驗中,實驗鼠54周內接觸到的煙霧量,相當於成年人定期抽電子煙3到6年的量,據此才得出電子煙煙霧會讓實驗鼠「膀胱增生,患癌風險增加」的結論。在現實中不可能會出現如此高的煙霧濃度,也不會有人連續這麼久處於煙霧之中。事實上,研究團隊在論文結尾也特彆強調:根據實驗模型得出的數據,僅表明該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WGStG0BMH2_cNUgr0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