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去哪裡?英國or美國?

原標題:留學去哪裡?英國or美國?

自古以來,留學生中就存在著這樣一條鄙視鏈,去美國的看不上去英國的,去英國的看不上去澳洲的。在Me留學眼裡,這樣一刀切的「排名」過於粗暴、不科學。然而,不爭的事實是,處於「金字塔塔尖」的兩個國家——英國和美國——代表了許多同學和家長的留學優先選項,也是許多人糾結之處

而2020年的突發全球性疫情更是讓眾人左右為難。疫情在倫敦爆發的時候,同學們倍感糾結;而後,在紐約爆發的時候,再接上席捲而來的示威遊行,同學們又把目光投回簽證和復工形勢更加明朗的英國;然而,當歐洲也效仿美國開始示威遊行的時候,家長和學生心態徹底亂了,這倆國家明年到底怎麼選?

首先,站長想告訴大家的是,凡事都要長遠看待,別被眼前的情況困住。事實上,無論是抗疫、遊行,還是疫苗、復工、種族等問題都是全球性的,也都是動態發展的,不會停在眼前的焦灼時刻,只會朝向越來越明朗清晰的方向發展。而具體到準備2021年申請的同學,大家大可以選擇混合申請,英美全都穩住,自然也可以調整心態,專注自己的選擇。作為大學工作人員的Me留學美籍編輯Deb老師通過郵件告訴同學們:

無論何時,自由、多樣、包容都是大學校園所追求的準則,保障學生的權益也會一直是大學工作的中心。大學校園歡迎國際學生的加入,無論種族膚色。各學校也在爭取恢復更多的秋季On Campus課程。

接下來,我們將從學術環境課程氛圍就業情況等專業維度,來分析英美差別。

關於學術:嚴謹與自由

在英國求學,就如同英國給人的感覺,課堂規矩有序,教授嚴肅認真,同時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在英國的留學生普遍表示,平常的學習壓力並不大,課程採取Lecture+Discussion的形式。有些Lecture每周只有一節,而Discussion則更傾向於對學生課後的輔導,並且作業一般不會計入到總成績中。

學習方式為自主閱讀鑽研為主,平時有非常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最後的期末考試也相對比較難(英國70分優秀,60分為良好,40分為及格),會涵蓋本學期所有內容。

英國對待學術是嚴謹的,這點毫無疑問。比如,論文中或是做報告的所有觀點,哪怕是常識,也必須要有學術著作可依,不可以自己提出觀點。如果在網絡中看到某篇文章或是報道,未經過學術查證就引用在論文(包括平時的小論文)中,那更是犯了大忌。雖然聽起來有些束縛個體思想的意味,但必須承認,在學習中我們需要這種嚴謹的態度。

在英國某大學攻讀經濟學專業的大三學生Zack提到:「有一門高級微觀經濟學課程非常難,期中考試班裡絕大多數同學都低於50分,有超過1/3的同學沒有及格。教授卻表示期末考試的難度絕對不比期中考試簡單,最終考試成績如果低於40分就需要重修,就算很多同學都不及格,也不會有留任何情面。「

美國的教授在這一點上似乎顯得更有人情味,課程太難,多數人成績過低,教授基本最後都會Curve(全班提高成績),不會讓大家的成績太過難看。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美國的教育,那當之無愧就是自由。在美國,你可以在課堂上和教授進行爭辯,提出來的毫無依據的猜想可能還會得到鼓勵。這裡沒有太多條條框框,也沒有嚴格的對與錯,多以鼓勵為主。

美國的教學方式非常靈活,不同教授的課程安排授課模式都不盡相同。也許有的課只需要和組員做個Project,寫幾份作業就輕鬆搞定;而有的課被稱之為三天一大考,兩天一小考也不為過。在輕鬆與緊張的交替中,學業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也許還能選修鋼琴,調酒,賭博,宗教與科學,這種看似不太搭調的課程,更有學校還開設了三國殺課。曾在達特茅斯攻讀碩士的Y說:「每次學期結束後,我總會在想下一學期的課程會是怎樣的。在美國的每節課都不一樣,不同的課程安排及教授風格總能讓我發現驚喜

關於課程:專業與個性

英國崇尚專業教育,學制較短(本科三年,碩士一年),鼓勵學生全身心投入在專業課程研究中。從本科開始,學生所有的課程都是專業課程,選修課程也只能在專業領域中進行選擇,不可隨意選擇其他學院的課程。提起這種課程設置是否令人滿意時,在英國UCL讀本科的小D表示:「有針對性的課程才能對未來發展有益,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花時間去修與專業不相關的課程。作為一名本科生,已經有能力選擇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

英國注重專業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專業中精益求精,同時也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 來自北京正在英國約克大學就讀的W同學說:「選擇來英國留學,就是看重了本科加研究生只需要四年,在節省時間成本的同時學術也絲毫不會放水完全得益於專業性的課程設置。」

在英國,換專業現象非常罕見,大部分學生在入讀本科前就已經選擇好自己準備攻讀的方向。可是對於美國而言,本科期間如果沒有換過專業倒有點奇怪了。據美國統計出的數據,平均一個學生本科期間要換2-3個專業。

通識教育是美國的一大特色,除專業課外,美國的大學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須在科學,人文,社會等方面選擇少量課程作為必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美國大學,講究個性發展,學生可以獨立自主安排自己的畢業計劃以及課程選擇。就讀於某美國本科的W談到:「我在大一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讀什麼專業,當時為了滿足社會科學的通識課程要求,無意中選擇了心理課,然後我發現自己對心理非常感興趣,並且成為了我的專業。現在,我準備繼續攻讀心理碩士,將來做一名心理諮詢師」。

關於就業:機遇與政策

在美國就讀STEM專業的N同學說:「她之所以選擇來美國留學是因為這裡的就業機會更多」。一直以來,美國的移民政策相較於英國寬鬆很多,所以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選擇英國多半是讀完書要回國的,而選擇美國基本上是一定要留下來的。但近幾年在留學生歸國就業的選擇上,英美之間的差距似乎有淡化的趨勢——美國有傳聞未來緊縮工作簽證的消息,英國逐步放開PSW(留學生在畢業之後,有兩年的時間在英找工作)簽證,讓畢業生留英工作。

以往,不少留英學生反映,在英國就業太難,很多公司不願意給Sponsor。少數幾家願意給的那也是要經過層層篩選,國際學生很難留到最後一輪面試。尤其是2012年4月取消PSW簽證後(留學生在畢業之後,有兩年的時間在英找工作),更是對國際學生雪上加霜。不過,2020年PSW簽證的利好消息,對於英碩來說,真的打了一劑強心針。而且如果能在英國找到工作,那麼接下來的工簽的辦理甚至是移民申請也會是是非常順理成章。關於英國移民最新政策詳細講解點擊查看:英國新移民政策出爐,人才們快來康康我!

反觀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就業形勢堪稱一年比一年好。從13年開始,申請工作簽證的人數已經超出了每年所給的固定配額,移民局因此採取抽籤的方式決定受否審理該申請。因為無法抽到工作簽證而選擇回國的留學生也並不占少數,讓現在很多在美的留學生感到人心惶惶。火上澆油的是,川普在競選期間,總是愛拿移民問題找存在感,未來工作簽證和OPT是否會面臨更大的調整,我們現也不得而知。

我們預測,2020-2021申請季,混合申請是大勢所趨,幾乎所有同學都考慮穩妥發展,手握Offer,再做選擇,是最安全的。想要先人一步,掌握2021競爭難度直線上升的英國申請大趨勢與最實用操作指南,歡迎聯繫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Qnt_3IBnkjnB-0zOx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