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紅葉 峰高雲低 巒川深處 百里鄉居

2019-10-26     樂途旅遊網

百里之外、故鄉之居。山裡的孩子走出來闖世界,通常都有百里之遙。多年之後回望故里,不免感慨萬分、唏噓萬千。《百里鄉居》是個充滿鄉愁的名字。

百里鄉居在北京延慶的大山里,驅車前往、一路風光、山光水影、百里畫廊,如果不是時間緊張,一定會拍個夠夠的!

百里鄉居品牌創建於2015年,它有深山故居的樸實、小橋流水的自然,給人以天然質樸、恬淡超然的舒適品味。

攝影具有紀實和美學的意義,而百里鄉居具備了這一切。土石院牆、花棱門窗、晨光暮色、紅磚黑瓦無不透漏著燕郊山鄉的美!

紅色的爬牆虎,綠色的的青草地,蜿蜒的青石徑,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圖案。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個本該小兒出場的角色卻被二哈搶了過去。

朝陽暖暖的光影打在青山黑瓦上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

牆上的喜字似乎記載了百年前祖上的世代傳承

散落一地的秋葉掩蓋去了往日小院裡孩童嬉戲的笑聲,只剩下一位攝影師面對光影苦苦的思索。

山根下屋頂上的一根煙筒為幾代人提供了溫暖和美食,可惜往日的故事都隨風散去,只留下殘破不堪的記憶。

雖然房梁已被颳去往日的煙火,卻抹不去土炕上長大的孩子依稀的鄉愁。

深秋時節、萬物蕭條。牆根處的野性十足的小花卻自顧自的五彩繽紛著。

老屋外表依舊,屋內卻已舊貌換新顏了。土炕依然是那個土炕,但是屋內的一切都為您提供了現代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回來的孩子們依然忘不掉那「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喜悅,順溜的爬上房頂,重聞舊日的青梅竹馬。

山鄉小學沒有了以往的喧囂和嬉笑,只有紅旗在秋風裡獵獵飄飄。據說這一溜瓦房裡承載了五個年級的孩子,而今已經變身為咖啡書房。

教室內陰面牆上安裝落地的大鏡子,把舊日陰暗的教室襯托的陽光一片。

簡樸的燈飾,質樸的坐具,似乎還給人一種日系風格的感覺。

吱吱嘎嘎的黑板上沒有了老師的筆跡,寬大的書案上留下了遊客的墨寶。

山後以往本來是孩子們上山打柴的土路,如今已經修建成了供遊人登山遊覽的木欄棧道。

通天的樹木在落山的陽光里五光十色、五彩斑斕,給人一種幸福的眩暈。

轉彎處,一棟獨木草廬承載了半山秋色,讓人不禁駐足感慨、閉目遐思。

有人說紅葉分四種,其實沒人說的清。此時此刻我認為這一種是最美的。

無論是香山的黃櫨還是本溪的紅楓,各有各的不同。而眼前的這一枝卻有另外一種遠山的壯美。

從山頂望下去夕陽斜照、梯田層層,雖然錯過了豐收的美景,依然可以暢想經過一冬孕育之後來春的美麗。

核桃院是百里鄉居最大的院子,還沒有進去就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進去之後卻顛覆了你最初的感覺,一股豪氣撲面而來。

雖然巨大的火爐尚未點燃,卻依然給了你溫暖的氣息。

這個可供四家人同室歇息的地方,也提供了相應寬大的公共空間。

在它的一隅依然保留了花棱隔扇五斗櫥的鄉居特色。

對於旅遊者來說,一個舒適寬大的床是最有吸引力的,再加上一個山水風光的落地窗,夫復何求?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百里鄉居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當然這樣一個美妙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家庭主婦們施展廚藝的地方,甚至燒烤都不會少。

山里長大的孩子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忘掉大山,院外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

百里鄉居目前正在打造二期,我們有幸提前參觀了樣板房。在中式四合院的包裝下,暗藏了一個非常舒適的現代空間。

院子裡看得到藍天白雲、綠水青山、一方天地、陽光燦爛。

陽光房內青石漫地、紅磚花牆、原木立柱、綠植芬芳。

陽光燦爛、寬大通透的客廳無疑是來客的最愛。三五知己相逢百里鄉居,無論是品茗賞月還是舉杯相邀。都是無可名狀的愉悅!

餐廳里長條餐桌上的餐具擺放,分明是告訴您分餐制的好處。

臥室高大寬敞、色調宜人,一進去就有躺倒的慾望。

盥洗室空間寬大、潔凈明亮,一小罐綠蘿使這裡充滿了生命力。

據說百里鄉居有共五期的規劃,未來的驚喜值得我們期待!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延慶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王喜慶 更新:2019.10.2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PkABm4BMH2_cNUgxu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