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林旻 史米可
在目前浙江省援鄂醫療隊中,他們是工作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他們收治了最多重症危重症患者,且出院人數最多,他們在決戰最初之時就奔赴戰場,在武漢抗疫一線堅守57天。
今天(4月6日)下午,寧波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的19名隊員結束了在安吉的14天休養,回到了最愛的家鄉寧波。
「歡迎英雄回家!」在寧波市政府會議中心,市領導、單位同事和親朋們,為英雄們獻上鮮花和親切的問候。
「出發前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把大家一個都不少地平安地帶回來,打勝仗、零感染,現在真正可以說,我們做到了!」
許小敏,寧波第一、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醫生。
在寧波東下高速,他說,自己才真正放鬆下來。
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他們踏著冬雨緊急馳援武漢,轉眼間,寧波已經迎來最美四月天,時隔73天,冬去春來,英雄凱旋!
在武漢連續工作的57天裡,這支隊伍累計管理床位111張,收治患者293人,其中重症156人、危重症65人,累計治癒出院252人,是浙江省援助湖北醫療隊中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數最多的隊伍,榮獲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先進集體」稱號。
「我們經歷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歷程,初到武漢的時候,我們作為探路者,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難。」
作為院感科專家,即使出發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初到武漢市第四醫院,許小敏還是受到了接二連三的「打擊」。
接管病區的第二天,整個團隊就被嚇了一大跳。
前一天向大家交接病區情況的武漢醫生被確診新冠肺炎,雖然在工作中大家都全程戴著口罩,但和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必須隔離。
「這次『意外』,對很多醫護人員的心理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所幸這些隔離的隊員都沒有發熱等症狀,核酸檢測後也沒有感染,經過一段時間的醫學觀察後重新投入戰鬥。
「這不是一個段子,我們中就有人在出發前把自己的銀行卡密碼、各種信息都和家人交代好。」許小敏說。
前期醫療物資缺乏到什麼程度?
「正月十五之前,物資都是緊缺的,醫院的防護物資都是各方捐助來的,品牌和款式五花八門。每天領來的防護服都是一個型號的,胖的人穿上緊繃著,瘦的人穿上又打晃晃。採集咽拭子的標準防護是要戴面屏,但一開始我們都沒有這些。」防護緊缺,該做的工作還是要繼續。
許小敏說,很多武漢的病房都不是正規的感染病房,缺乏基礎的空氣消毒設備。因此,剛到武漢的那段時間,他和同事每天背著40斤重的消毒桶手動給病房消毒,浙江醫療隊接管的病區增加到3個以後,三層樓的病房一次要用掉兩桶半消毒水,整個消毒一次要一個半小時,每次脫下防護服都是渾身大汗淋漓。
在武漢,每個人都是從零做起,一視同仁。
「沒有人會在意自己原來在醫院的職稱和崗位,進了病房,就什麼都要做,從治療到護理。我好幾次看到兩位90後小夥伴給老年患者清理糞便,收拾生活垃圾,坦白說有點心疼。」
許小敏說,隊伍里兩位90後醫護,來自李惠利醫院的褚歡歡和王偉,只比自己的兒子大幾歲,到了病房,卻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不怕髒不怕累,完全刷新了他對90後的認識。
作為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支援隊,大年初三一早,6位重症護理專業的護士從寧波出發,他們在武漢市肺科醫院ICU病房工作,那裡收治的都是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10位患者有7位上著ECMO。他們和來自浙江省其他地區的重症護理隊員們一起,在漢連續工作54天,榮獲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的稱號。
54天裡,他們每一天都在和死神賽跑!
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許小敏也會經常了解這6位隊員的情況。「他們不論是體力還是精神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正是大家的守望相助,幫助彼此度過了最難熬的日子。
「當患者病癒出院向我們鞠躬辭行,當我們離開武漢時當地群眾自發地來酒店門口送我們,我們用技術和奉獻精神贏得了武漢患者的信任,也真正詮釋了知行合一、知難而進、知書達禮、知恩圖報的寧波四知精神,並且把大愛寧波的精神譜寫在抗疫的一線。」許小敏說。
寧波首批援鄂醫療隊19人名單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醫生吳仕波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生丁群力
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醫生許小敏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護士褚歡歡
寧波市中醫院護士王海霞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護士唐靜芳
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護士何倩倩
寧波市第一醫院醫生葉繼輝
寧波市第一醫院護士周拓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護士王偉
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護士陳海燕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護士潘曉丹
寧波市中醫院護士謝莉莉
寧波市奉化中醫院醫共體主管護師、護士長何洋
慈溪市人民醫院醫療健康集團副主任護師孫益青
寧波市杭州灣醫院主管護師葉夢月
鄞州區第二醫院主管護師唐洪林
北侖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焦萍
餘姚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魏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MjqUnEBiuFnsJQVbt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