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院士」的參選資格不該被輕慢:消費者最有發言權、

2021-02-21     案件勞聞

原標題:「茅台院士」的參選資格不該被輕慢:消費者最有發言權、

首先茅台酒不是這位發明的,有沒有這位女士茅台酒都存在了幾百年,何況茅台酒的品質也不是這位提高上去了,誰喝了茅台酒一樣的對身體有害,如果真有顛覆性的成果,能創造出一種酒喝了不說延年益壽吧,起碼不對人體有害或者能減輕某些疾病,那時評選院士估計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議了吧!

消費者最有發言權,各位買到的茅台是不是有院士級別的技術水平?第一酒離了茅台窖池,應該生產不出來,要不然茅台的價格和供應量就上不去。第二包裝上沒有看出來有院士的技術水平。本來就是一個非遺的產品,靠自然環境生產出來的產品,你非得往院士高技術水平去靠。有點不厚道了

白酒對人類文明有何促進?要說有促進,那應該說是催生了酒仙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嘛。茅台酒好茅台酒香,這個絕對不假,可這茅台好酒是王莉提供的釀酒工藝釀造出來的?好像100年前就譽滿全球了,1935年長征隊伍到達茅台鎮,紅軍將領個個都夸茅台酒好喝,那個時候王莉爺爺出世了沒有?這茅台酒好有王莉什麼功勞?茅台公司、貴州科協現在拚命往王莉臉上貼金,我說被人蓋了一幢豪宅大廈,我去裝了幾個門窗,我好意思說這房子是我建的嗎?王莉你何德何能戴院士這桂冠?

自知之明是做人的底線原則!特別是媒體報道說話寫文章更要注意實事求是的原則!茅台酒能不能和老乾媽辣醬去比昵,人家銷往歐美各地,出口創匯能力茅台能比嗎?全世界銷量茅台有多少,那麼按照你們的邏輯老乾媽也可以是院士嗎?茅台酒可以打敗敵人嗎?對國家和人民有什麼貢獻嗎?其壟斷市場行為至今為得到清算!國家可以沒有茅台酒、不能沒有兩彈一星,茅台酒可以嗎?還在恬不知恥的報道,它不和人民意志民意!如果說茅台酒也能參與院士隊伍,那就是對現在的院士的侮辱!

院士是我國科技界最高榮譽稱號。被推薦者都是對推動國家和社會科技進步有建樹的科技工作者。 而釀酒行業本身就存在爭議,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曾明確表示,任何劑量的酒精都對健康有害。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敦促各國政府採取限制酒精的措施,酒精不僅有害身體,還會引發暴力和精神問題。 研究「釀酒」技術的人員評選院士,很難代表「科技興國」的戰略方向,同時也會引起人們對社會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薦、評選標準的質疑。

我們對其本人沒有貶低攻擊的意思。我們只是認為院士應該是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在軍事,醫療,農業等等等領域做出貢獻的人,如鍾南山,屠呦呦,袁隆平,而不是把這麼高的榮譽給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行業。

如果茅台原來不行,她研究出來了新配方,新工藝,為世界至少為中國白酒行業做出巨大貢獻,提升了原有茅台的品質,我同意;或者,她研究清楚200多年歷史茅台酒內的物理、化學、生物因素,掌握了白酒釀造最基礎、最深層的科學原理,並能作為基礎科學在很大範圍,很多不同技術層面得到運用,就像從古老的指南針中發現了它的原理,知道了異性相吸,並推出了地球也是個大磁體,或者由此建立了電磁學,當然可以參評院士。王莉是嗎?到時老乾媽要比王莉強,知名度高,受益面廣,原創技術。

工程院院士就應該主要從企業選拔,這樣才能促進科研人員走進實體工廠,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研究屠龍之技。很多大學都有食品專業,釀造專業,葡萄酒專業,食品行業已經有了茶院士,肉院士,香精院士,糧食院士,食品添加劑院士,糖院士,為啥不能再出個酒院士?何況茅台廠還有博士後工作站,有很多博士在茅台廠工作。

茅台酒只能用茅台鎮的水和高梁才行,更多的是幾百年沉澱下來的酒菌,況且聽說茅台酒的起源人以及傳承人包括老窖和作坊等都有故事在裡面,只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橘生淮南為橘就是這個道理,這真的不是高科技,王莉頂多是一個用現代儀器分析化驗出酒中的成分而已

王莉如果發明了不用糧食、用河水就可以勾兌成「茅台酒」的話,且醬香濃郁、喝酒能開車,那倒是一個創舉。結果不是,還是糧食做的!喝茅台酒和喝其他白酒一樣沒有區別、照樣暈頭。茅台酒之品牌質量更不是因為王莉才有,茅台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已經過去了整整105年。由此可見,茅台酒的品質也不是現代茅台酒廠的人創建的,只不過是繼承傳統而己。如果被創新了,這茅台酒還能再保「醬香」芳名嗎?我看則有倒閉的可能。不過,喝茅台酒的人大多不用自已掏錢買,買的人自已捨不得喝,這種酒善於「攻關」!

對於科技創新、科學研究,一定是「上管天下管地」,因此,人民群眾吃穿住行這些「接地氣」的事情,也需要科學家們注入大量心血,關心的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新成就、新方向、新趨勢。創造美好生活,科技創新很關鍵,只有不斷強化各領域科技創新的智慧力量,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徑才有更多選擇。每一個院士的選拔體現了這一領域的最高境界。引領的是中國的前進的方向。多個院士的合力牽引給中國智造注入靈魂注入動力鑫矗文化傳媒董國山

中科院代表的是中國的前途國運、民族脊樑!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向來嚴審院士控制在幾百人之內。他們在各方面引領和擔當了太空航天、醫療物理、軍工研發、民生科技、和未來教育等領域的關鍵環節,是不可爭辯的民族首腦、抗衡列國的核心基因。所以我們大概應該先搞清楚一個方向:第一梯隊的是定國安邦的尖端人才方稱院士,其後方尊為感動中國人物 或社會精英、第三梯隊才是有為企業家 …… 十四億人口的國度,如果穿衣吃飯抽煙喝酒都可混淆視聽,那麼針對外部因素的崛起挑戰、共生夢想:究竟是否需要力推地方明星、還是撇開職稱殊榮 直面未來?後來我們終於知道,院士從來不是一個職稱和名號,而是民族首腦、社會責任、和國家的擔當!

絕大多數網友對輕工業甚至農業存在很大誤解。殊不知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都有各自的科技制高點和高水準的工程技藝,發酵工程與生命科學也有著很大聯繫,國內某些高校的食品工程系,或學院就有工程院院士。工程與科學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網友不必過於敏感。

都需要注入理性態度,而不能把躲在螢幕後進行謾罵嘲諷、戾氣釋放當成個人之能事兒。~群眾大白話的意見表達就是嘲諷戾氣?利用人民媒體狡辯就是理性表達?~極其卑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的表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GSVx3cB9EJ7ZLmJj4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