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油價大跌,布倫特期貨一度下跌了12%,上周五上漲近14%,因OPEC+會議由原定的4月6日召開推遲至4月9日,產油國會議延遲引發對價格戰停戰的懷疑,因為不能強制要求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減產,且美國當局威脅對外國石油加征關稅,如果實際情況真如此,那麼,俄羅斯不會坐到談判桌上來,換句話說,如果每個國家都不減產,那麼,沙特長期以來的立場就是也不會減產。
對此,澳新銀行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Daniel Hynes表示,美國、俄羅斯和OPEC產油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極低,考慮到全球需求所遭受的衝擊,穩定市場所需的那種協議肯定是遙不可及的,國際能源署(IEA)在4月5日也表示,就算各產油國達成石油行業歷史上最大幅度的減產,但也不足以穩定需求遭到新冠狀病毒重創的原油市場。
而近二周以來,受美國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快速增長影響,自今年2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下跌超45%,目前,正值病毒影響導致全球需求下降之際,美國頁岩油開採商註定將成為大輸家,事實上,美國當局早在去年11月就明確表示,「美國不需要中東石油」,這對石油美元的影響可能是長遠的,特別在目前全球多國在能源交易領域去美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按The McGill Inter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的解釋就是,這個突然變化似乎表明統冶了石油市場近50年的美國與沙特之間的石油美元協議可能會提前結束,至少將失去更大的市場份額。
最新進展是,路透社稱,能源市場巨頭洲際交易所將與阿布達比的國有石油生產商和包括中國、英國及荷蘭的一些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合作,在2020年阿聯推出一個新的原油期貨交易所,這可能會改變中東原油的交易方式,必將削弱以美元計價的WTI和布倫特兩類油准。
而就在二個月前,俄羅斯也正在準備推出以歐元計價的基準原油,與此同時,沙特也已在尋找石油美元的替代品,特別在面對現在油價暴跌,而美國頁岩油是否減產還存在未知搶占沙特石油市場的背景下,這將迫使後者不得不尋求更加獨立的立場,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另一面,美國金融網站Srsroccoreport在上周發表的報告中認為,油價暴跌預示著對美國經濟來說更糟糕的事情開始,據美國先鋒自然資源公司CEO表示,未來兩年可能會有50%的頁岩油勘探和生產企業會破產,這意味著支撐石油美元的要素正變淡,最新的數據正在印證這個趨勢,接下去,將對美國經濟和石油美元體系產生嚴重的凈負面的影響,而新冠肺炎在美國的大爆發將加速這個過程。
據IMF最新數據,美元在全球各國的國際儲備份額占比已從1999年的高達73%下降到目前的不足62%,這在美聯儲開啟無底線的量化寬鬆後將變得更加明顯,因為,低利率會降低貨幣對追求收益的投資者的吸引力,另外一面,現在對一些國際原油交易者來說,也想要有選擇新的儲備貨幣或石油貨幣的需求,比如人民幣原油期貨。
根據上期所二周前給到BWC中文網記者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合約總開戶數突破10萬,其中境外客戶達56個同比增長120%,日均交易量占比約15%,我們查詢美國期貨業協會2019年的統計也印證這個結論,上海原油期貨成為第三大原油期貨。另據路透社稱,中國一家石油巨頭也已簽署了首筆以人民幣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並且計劃簽署更多此類合約。
這意味著,石油人民幣還可以為產油國在進行石油交易時再提供一個石油貨幣的選擇,如果沙特也決定以人民幣而不是美元出售石油給中國市場,那麼這種情況將會改變全球的原油市場。
另一個支持石油美元的美債數據顯示,據路透社在上周最新監測到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周全球央行累計拋售約1100億美債,事實上,這種趨勢早就在開始,作為美債的具有國家背景級別的大買家全球央行已經連續第17個月凈減持美債,總出售額近4300億美元。
另一面,當世界還在為油價爭論而喋喋不休之際,目前,包括中俄及歐盟在內的多國在能源交易領域去美元化或繞開美元進行結算的舉措已經出現,從而削弱或動搖石油美元美債這個運行了半個世紀的石油交易體系,最重要的,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深入,這將逐漸替代部分亞洲市場削弱石油美元的市場份額,而人民幣原油期貨僅用了很短時間就迅速躋身世界原油交易所前三之列。
對此,摩根大通期貨執行長Rochelle Wei進一步表示,隨著中國繼續開放期貨市場並推出新品種,和全球市場對中國新冠肺炎後復產及經濟數據回升的樂觀態度,將會有更多海外投資者加入,由於中國維持了人民幣的高價值,目前,人民幣定價功能已經初顯。
特別當中俄創造部分無美元化石油交易環境後,目前,實現更大範圍內的本幣結算方面的工作也正在積極開展,而接下去,按路透的分析就是,中國相關機構還計劃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結算範圍,可能會先從俄羅斯及安哥拉的進口原油採購中開始實施,接下去,中國買家也正在邁出以人民幣支付進口原油的第一步,事實上,中國作為最大原油市場,推動使用人民幣結算是很自然的事。
與此同時,世界多國又再次對美元失去信心,比如,在大宗商品交易和金融結算領域,想要有選擇新的儲備貨幣或石油貨幣的需求,從而則打破美元-石油-美債體系,要知道,美元之所以是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其背後就是因為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計價,並通過一個被美元間接控制的SWIFT貨幣匯兌清算系統來完成交易。
是的,在美元儲備貨幣地位被濫用的當下,世界多國正在再次掀起在大宗商品領域中去美元化的新行動,與此同時,不少國家也正在逐步擺脫對美元的依賴,據BWC中文網多篇跟蹤去美元的報道統計,截止目前,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土耳其、吉爾吉斯、卡達、阿聯、伊朗、安哥拉、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印尼等具有代表性的16國已經紛紛向去美元化亮劍。
不用懷疑,如今,拋棄美元的烈火更是蔓延至歐洲,近期,歐盟更是宣布要打造一個新支付體系,以取代SWIFT,同時,歐洲在與伊朗貿易中放棄美元的結算機制已經開始工作,而這意味著,或將加速1971年美國廢除布雷頓森林體系後美元格局的消亡,但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
因為,以上這些基本上還只是從減少或繞開美元使用量上進行去美元化,這在美國宏觀經濟研究公司FFTT創始人看來,中國版的原油期貨將使得全球石油貨幣交易體系可能開始發生劇變,假以時日,該合約有望成為亞歐最重要的石油基準,並且允許產油商們用人民幣交易,對此,有德媒也在日前稱,人民幣原油期貨打破了美元定價格局,該外媒直言不諱的稱,不論是俄羅斯還是杜拜,此前對石油美元發起的挑戰都失敗了,但中國成功做到了迄今為止別人徒勞嘗試的事情。
據上期所給到我們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期間,人民幣原油期貨持倉規模繼續呈現快速放大趨勢,這反映出油價的波動使得風險對沖需求增加,從而促使期貨市場持倉持續增加,另外在交易時區上也與紐約、倫敦三地基本組成全球24小時連續交易,比如,像摩根證券、高盛國際這樣的西方巨頭及世界三大石油交易商中的兩家也已通過經紀商參與人民幣原油交易,這更意味著,這些國際交易者都會按計劃開始大規模的交易,並可以為產油國在進行交易時再提供一個新石油貨幣的選擇,從而為那些有繞開石油美元需求的投資者提供方便,更可以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支持中國實體經濟復工復產,吸引更多投資湧入中國經濟。
而以上這些新聞的背後,要知道,一旦美元交易量減少,將直接削弱美元的貨幣地位,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美元的核心是石油美元是有一定道理的,對此,摩根大通的Marko Kolanovic更是在數周前在其最新報告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挑戰美元貨幣地位的正是美國當局和美聯儲一系列的經濟和貨幣政策舉措,這才是世界去美元化的真正幕後推手。
對此,俄經濟發展部部長表示,美國的做法正推動俄和其他國家放棄美元,而轉向本幣結算,各國對美元越來越不信任。美國金融媒體MarketOrcale認為,這似乎正在成為中俄等多國去美元化的突破口,美元(石油美元)註定要喪失特權,但不會消失,這種衝擊波可能在接下去以相同形式發揮其影響,事實上,放到更大的背景上去看,自從美元和黃金脫鉤後進入信用貨幣時代,實質上美元已經是步入了持續衰退的歷史進程中,比如,按現在的黃金計價,現在的美元只值40多年前的2.91%,相當於100美元縮水了近97美元。(完)